劳动教案

时间:2025-04-05

《劳动》教案(精选17篇)

《劳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制作面具,感受古老的面具文化。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有创意地制作面具。

  制作准备:

  彩泥、雕塑刀。

  制作过程:

  1、导入:

  面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国的民俗活动中,人们在一些传统节日里戴上面具,以表示对自然的崇拜。在民间的一些戏曲表演活动中,戴面具有也是主要的化妆手段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彩泥制作面具。

  2、观察思考

  这些面具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3、实践探索

  A、设计头部和脸形

  根据想象,设计一个脸型,安放在一块木板上。

  B、刻划五官

  (1、)用双手大拇指在面部适当的位置压出两个眼窝。

  (2、)用夸张的手法,分别做眼睛和鼻子,安装在头部适当位置。

  (3、)运用挖的方法刻划嘴巴。制作牙齿,安装在嘴巴中。

  (4、)塑造一对特别的耳朵,安装在头部两侧。

  小提示:安装一定要牢固!

  C、装饰调整

  在头顶、额上等处加上适当装饰。

  4、思考与实践

  如果有兴趣,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设计制作一个面具。

《劳动》教案 篇2

  一、目标:

  1、初步学习自己洗自己的袜子,体验洗袜子的快乐。

  2、懂得爱劳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二、准备:

  1、小盆子、肥皂、凉衣夹。

  2、自备一双干净袜子。

  3、洗袜子的音乐。

  4、配班老师扮演兔姐姐。

  三、过程:

  1、动物舞会

  师:“今天有一位客人来到我们班。”

查看全文

《劳动》教案(通用4篇)

《劳动》教案 篇1

  学习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让学生在观看国产飞机图片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激情;

  3.让学生学会纸飞机的一些儿常用折法;

  教学内容:

  1. 引题:有人说,理想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由黑暗走向光明,走向成功。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注:可以让学生思考1分钟,然后让大家举手发言,亦可点名发言。总之,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理想都很好,希望你们以后多多努力。刚才某某同学说想当一名飞行员,请问谁能描述一下飞机的样子?你能说出几种比较的飞机的名字吗?

  2.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儿的飞机的图片,并对中国的飞机予以重点介绍。

  3. 在生活中,我们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见过飞机,但是大家可能没有亲手没过飞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纸飞机的折法,满足大家的愿望。(由教师示范几种折叠纸飞机的方法,让大家观摩)

  4.让学生6人一组,运用创造性思维,集思广益地去学习和创新纸飞机的折法。(可以点名让每个小组到讲台上展示成果,由大家进行评选。然后,让大家相互赠送纸飞机,并写上祝福语)

  5.可以向学生简单讲述一下纸飞机的飞行原理,但不要求学生掌握。(纸飞机的飞行原理与实际真飞机的飞行原理是一样的。即飞机在飞行时,机翼上下的空气运动速度不一样,机翼上快,机翼下慢,根据伯努利流体力学方程(流体速度越快,其压力越小),机翼上下就有压力差,其差就是上升力,将飞机上举而飞行了)

查看全文

《劳动的开端》教学实录(精选12篇)

《劳动的开端》教学实录 篇1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篇课文。咱们已

  经上了一节课了,谁来说说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资本家和他们的走狗们根本不把劳动人民的身体不当一回事。

  生:作者小小年纪就要去劳动,我特别感动。

  生:这篇课文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生:我觉得作者很懂事,家庭很困难,他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师:同学们,正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在当时这样的社会中,那些本该像我

  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的孩子,却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冷暖;那些本该拥有着理想和幸福的孩子,也过早地承担起了生活的重任,踏上了艰难的道路。打开课本,请大家好好地去读一读作者挑煤赶路这一部分内容,在这里,有没有特别打动你的地方?请你用——划出来。然后再好好地去想一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你?开始。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有没有特别打动你的地方?

  生:“我鼓起勇气,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

  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我很坚强。

  师:你体会得很好,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得很快。)

  师:读得这么快,慢慢读。

  (学生三读这句话。)

  师:这一次好多了。同学们,还有其它打动你的句子吗?

  生:这句话特别打动我“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查看全文

家务劳动小能手教案(通用2篇)

家务劳动小能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交流做家务事的感受,从范例中具体懂得写学做一件家务事的要求和方法;选好内容,定好题目,动手写作。

  教学过程:

  一、揭题,启发谈话,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在班级里都挺能干的,我想你们在家里也一定是挺能干的。你们一定做过许多家务事吧,你能告诉大家你会做哪些家务事吗?(板书:家务)

  2、指名说。不错,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这节课,我们练习把自己学做的一件家务事写下来。

  二、指导审体,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作文要求:

  你是家庭的小主人,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最近你又学会了哪些家务事(如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煮饭、喂猪、包饺子、钉纽扣等)?选择一件写一篇作文,题目自己定。要先想想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把学做这件家务事的过程写清楚,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要语句通顺,意思连贯。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2、齐读习作要求

  3、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板书:做家务事)怎么做?(板书:学)谁学做?(我们自己学做家务事)题目要求我们写几件呢?(一件)怎么写?题目向我们提了哪些要求?(引读题目中要先再)按一定顺序写,按什么顺序写呢?(按学做家务事的过程写)

  三、引导选材,开拓思路

  1、题目要求我们选择自己最近学做的一件家务事写篇作文,选择哪一件呢?请同学们注意,这一件事一定要是自己做了的,而且学做的这件家务事是次数多、印象深、记得清的。

  2、根据教师刚才的要求,那么在学做家务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最喜欢干的是哪种家务事?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要表达一个什么中心呢?(我准备选择拖地,想表达拖地也有学问这一中心;我准备选择炖牛奶,想表达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一中心;我准备选择整理房间,想表达从小爱整洁这一中心;我准备选择喂猪,想表达学做事要多想办法这一中心。)

查看全文

《劳动的开端》第一教时(通用17篇)

《劳动的开端》第一教时 篇1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4、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

  5、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吴运铎,1915年生,江西萍乡人.12岁开始在煤矿做童工.抗日战争时期至任总工程部副部长.他克服困难,制造出了子弹.地雷.手射炮等武器,支援前线.1947年在炮弹试验时凶曾经三次负伤,但仍顽强地工作和学习.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蔡金

  三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煤藏(cang )    宝藏(zang )  

  四. 听课文录音,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查看全文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课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4、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

  5、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