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九 马兰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影视作品,理解剧本内容。
2.能借助提示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过程
这个剧本所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已较熟悉,因此教学本课可以按“内容→形式→内容→形式”的思路进行。
1.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1)时代背景、导演、作者以及剧情结构。
(2)舞美设计、全剧的布景设计。
(3)全剧人物造型设计和制作风格要与现代儿童的审美情趣相应。
(4)讲解剧情梗概,再进行本课的教学。
2.学生自主阅读剧本,感知剧本内容。
3.指导学生认识剧本形式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5.学生表演剧本。
6.学生围绕马兰花故事,交流其他情节,展开想象续编一段剧本。
以上设计的目的主要有四点:一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使学生认识剧本的特点,三是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四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译文
木 兰 花 作者:宋祁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东城外渐觉风景美好,象皱纱的江波欢迎远客归棹。翠绿的杨柳枝上,飘荡的烟云外,清晨寒意犹轻,可是红杏枝头的春色烂漫生机勃勃,异常热闹。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飘浮的人生悲恨多而欢乐少,怎肯爱惜千金轻视欢乐的一笑?为你举杯劝说快要西坠的夕阳,且将暮色投向百花丛中留下深情的光照。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木兰花》
2002/12/19《失根的兰花》...
山东威海 高立凌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提高朗读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作者深沉真挚的故国之思和故园之恋。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意味隽永的语言,把握作品的意象。
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口味法。
教具准备:作者及郑思肖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 出示郑思肖的“兰花”图,观察说出它的特异之处。引出“失根的兰花”
2、作者介绍:
二、朗读感知
1、学生默读,初步感知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
a、题目“失根的兰花”中,“兰花”指什么,“失根的兰花”又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作者的这种“失根”状态?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b、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绵绵思乡情、悠悠爱国心)
三、问题探究,口味语言。
学生找出文中有深义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参考问题)
1、品一品第九段。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四、拓展:
1、本文以“絮”“萍”来比喻自己的人生,想像一下,人生还可以比做什么?
(人生如梦、如烟、如戏、如棋、如昙花一现……)
2、解画兰花不画土的郑思肖:
教师补充资料:(一)人物昂然,气节挺然。
(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三)惟有固穷心不改,左经右史足清娱。
五、推荐赏析
指名学生读《现代散文鉴赏辞典》中的关于本文的赏析文章。
六、作业 :
练笔:从生活中找寻灵感,看鱼、看云、看花、看树、看夕阳、看日出……先说明看此物的缘由、经过,再抒写心中的感受,并藉此引发议论,写一段话。
《广玉兰》花引出的一件佳事(精选16篇)
《广玉兰》花引出的一件佳事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71
《广玉兰》花引出的一件佳事
——研究性学习引入第一范文教学的探索
金坛市河滨小学 李建中
一、引言
在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融知识技能、经验教训、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培养目标于一体,作用于学科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要素,并且又给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我们教师转变学习方式的的研究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
二、背景
《广玉兰》是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10篇课文。文章根据著名作家陈荒煤先生的《广玉兰赞》一文改写而成。本文以优美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广玉兰美丽、纯洁的花朵和四季常绿的枝叶,反映了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文中描写的广玉兰,在我们苏南地区十分常见。教学前,我就带着孩子们在校园中仔细观察了它那美丽的树形,采集了一些青翠欲滴而又肥厚的叶片,孩子们一下子就对它特别的喜爱了。当时我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一点感性认识而已。
三、活动课题的产生
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当我展开让同学们“说说你对广玉兰的了解”这一教学环节时,一位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说到“广玉兰花不仅很大、很美,而且是我国好多城市的市花”。在他答完问题后,另一位同学问我:“李老师,别的城市都有市树市花,而我们金坛,人称江东福地,人才济济,为什么没有市树和市花呢?”我听了一楞,继而一喜,觉得这问题很有价值,因而故意问道:“这得去问问市长啊。”别的同学马上反问我,“老师你不是常说‘金坛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我们是不是可以给市长提提建议,挑选出市花呢?”我顺势一导,“可以呀。那么大家就来发挥发挥小主人翁的作用吧,建议你们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定一定你们心目中的市花,还要挑选一下你们心目中的市树——据我所知,我们金坛也还没有市树。等大家意见基本统一后,再向市长提建议,行吗?”大家齐声叫“好”。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就这样在《广玉兰》一文的课堂教学中产生了。
兰花草教案(精选2篇)
兰花草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abaaba、aabaab、abbabb模式排序布置小花园。
2、体验帮助喜羊羊种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背景、规律卡、操作卡、不同大小颜色的花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喜欢吗?
2、你们喜欢花园里的什么?
二、自主操作
1、看是谁来了?(喜羊羊)喜羊羊今天要在花园里种花,看看他种的有些什么花?(ppt)
2、喜羊羊把花地都整理好了,看!(ppt)这片地方一共有几块花地?那么表示要种几朵花呢?
3、让我们看看喜羊羊是怎么种花的?(ppt)咦?怎么回事?原来呀,喜羊羊要交给我们小朋友一个任务:请你们帮助他在花园里的空地上继续种花。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4、但是种花是有要求的,不是乱种。所以请你们看清楚要求,认真的把任务完成。最后把你的“小花园”放到我们的大花园上来。
5、幼儿尝试种花排序
三、经验分享
好了我们的大花园里都种上了美丽的.花朵。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种花的?
(请不同难度层次的幼儿示范,教师验证总结)
四、内化迁移
喜羊羊还给我们提出了难度更高任务,(出示任务卡)哇!有3种颜色,有四朵花,好难啊!他让黄老师把这些任务放到区角游戏里边,想玩的伙伴,以后区角活动的时候可以接受挑战!
兰花草教案 篇2爱护花草树木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花草树木对人类有益处。
2、引导孩子们自觉做到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
《广玉兰》花引出的一件佳事(精选14篇)
《广玉兰》花引出的一件佳事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71
《广玉兰》花引出的一件佳事
——研究性学习引入第一范文教学的探索
金坛市河滨小学 李建中
一、引言
在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融知识技能、经验教训、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培养目标于一体,作用于学科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要素,并且又给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我们教师转变学习方式的的研究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
二、背景
《广玉兰》是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10篇课文。文章根据著名作家陈荒煤先生的《广玉兰赞》一文改写而成。本文以优美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广玉兰美丽、纯洁的花朵和四季常绿的枝叶,反映了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文中描写的广玉兰,在我们苏南地区十分常见。教学前,我就带着孩子们在校园中仔细观察了它那美丽的树形,采集了一些青翠欲滴而又肥厚的叶片,孩子们一下子就对它特别的喜爱了。当时我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一点感性认识而已。
三、活动课题的产生
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当我展开让同学们“说说你对广玉兰的了解”这一教学环节时,一位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说到“广玉兰花不仅很大、很美,而且是我国好多城市的市花”。在他答完问题后,另一位同学问我:“李老师,别的城市都有市树市花,而我们金坛,人称江东福地,人才济济,为什么没有市树和市花呢?”我听了一楞,继而一喜,觉得这问题很有价值,因而故意问道:“这得去问问市长啊。”别的同学马上反问我,“老师你不是常说‘金坛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我们是不是可以给市长提提建议,挑选出市花呢?”我顺势一导,“可以呀。那么大家就来发挥发挥小主人翁的作用吧,建议你们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定一定你们心目中的市花,还要挑选一下你们心目中的市树——据我所知,我们金坛也还没有市树。等大家意见基本统一后,再向市长提建议,行吗?”大家齐声叫“好”。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就这样在《广玉兰》一文的课堂教学中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