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的教案

时间:2025-04-05

有括号的两步式题(精选2篇)

有括号的两步式题 篇1

  教学内容:教学例4,完成教科书第108页“说说算算”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掌握,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引入

  1、  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5÷5÷3   14-7+28   3×9-4   40+16÷8

  2、  将后两题分别加上括号,变为:3×(9-4) (40+16)÷8

  比较: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问:有括号的式题应先算什么?(出示结语)

  3、  揭示课题:

  我们将按这样的运算顺序来用递等式计算两步式题。(板书课题)

  二、             新授

  1、教学例4(1)。

  (1)       出示后,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与前两天学习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相比,多了什么?

  (2)       算式题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告诉学生:在有括号的算式题,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3)       逐步演示并提醒学生:没进行第一步运算的部分,应位置不变照抄下来。

  2、教学例4(2)。

  (1)       出示后,说说运算顺序。

  (2)       独立完成。

  3、  小结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这两题不先算乘法和除法?以深化学生对“先算括号里面的”印象。

查看全文

第五单元 中括号

中括号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教师讲解XX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列综合算式,但由于他们未学[  ],所以在列综合算式后,发现按运算顺序来算的话,得出的结果会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处于“悱偾”状态,老师适时请出[  ]来帮忙,由此,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4、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算式中

板书设计:             中括号

360÷[(12+6)×5]

  =360÷[18×5]

  =360÷90  =4               先算“(  )”里面的,再算“[ ]”里面的。

查看全文

含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反思

含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反思
     例5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基础上安排的,对四则混合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说说例5中的两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让学生探究并讨论:“例5中的两小题有何异同?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最后通过同位交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大部分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理解比较好,觉得遗憾的是这节课时间安排得不够紧凑。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教学反思
1、用对比促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和练习。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理解运算顺序在计算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让学生观察、思考、理解、领悟。即“这两道算式中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而且都只加了一个括号,怎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正确、合理地计算这些混合运算,首先的看清题意,理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去计算”的重要性,抓住核心对比,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维更加有序。
2、用错误来诱导,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查看全文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超越——关于教学《中括号》的思考

数学,却讨厌计算——从学生到老师,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大概是潜意识里从来不觉得计算的教或学需要多少智慧的投入,所以我上过的数十节大大小小的研究课、公开课、比赛课,没有一节是关于计算的。可是,小学数学中计算占很大的比重,我不得不和学生一起探讨着颇觉无聊又十分枯燥的所谓的算理,不得不让学生经历着从会到熟到精的重复艰苦的练习。由于我有意的渲染或无意的暗示,我的学生甚至都以讨厌计算为荣。英国的帕梅拉.利贝克在《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一书中所言:“对冗长乏味的计算产生厌恶恰恰是在数学上有天才的表现”一句话简直就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
  然后,记不得是哪一期的小学数学教师上刊登的《白开水变茅台酒》,吴正宪老师“一个人加一个手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兴奋阅读之后不禁感慨:原来,计算课还可以这么上!然后,是去年听李烈老师即兴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朴实的开始之后竟是那样牵动我们的心!平淡无奇的计算课让大师演绎得如此精彩,深深的触动了我!计算教学,不是不需要智慧,而是需要大智慧!
  然后,听华应龙老师的一节随堂课《中括号》。那节课给我特别深的印象是学生的问题非常之多:许多在我看来都是非常小儿科的或者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如“中括号脱下来应该是小括号还是仍然是中括号?”便是一例。华老师却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争论。随后,回到自己班,我发现在我看来幼稚的问题竟然是孩子普遍的困惑,只因我平日的不够民主让许多这样的问题永远浮不出水面。就是这些零星的想法,让我对《中括号》一课有了最初的兴趣。随后,我开始留意有关的数学史料,当我阅读了包括中括号在内的一个个数学符号从出生到被部分人频繁使用被另一部分人排斥直到最后被普遍认可的曲折艰难漫长的历史,那些原本在我眼里单调枯燥的数学符号顿时拥有了鲜活的生命!我开始喜欢上了他们。态度的大转变立刻带来了许多新奇的联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像极了我们交通规则,“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进行”相当于“绿灯行红灯停”,()[ ]不就相当于需要优先的急救车、消防车吗?圆滑的(),有型又款的[ ]不正对应着人们柔软的衬衣和挺括的西服吗?……这些未必合适的想法,使我对中括号这一教学内容越发地充满感情。

查看全文

括号里还可以填算式呢?

                                              

 一、缘起

   这是一堂家常的练习课。课已过半,按照预设,我把40+50>(  )  60+(  )<65两题很自然地写与黑板上,并惯常地问了句:“括号里可以填什么?”由于以前已学过并做过此类的练习,所以很快有学生答到:“89。”“0。”“50。”“40。”我追问道:“括号里可以填的数多吗?”“多!”“那到底有哪些呢?”一些学生开始小声在下面讨论。稍作片刻,一只小手羞涩地举了起来,我马上高兴地叫他回答:“0、1、2、3、4、5、……89。”“真棒!”我长呼一口,暗暗欣慰,刚想转入下题,一只小手犹豫着举了起来,于是我不得不问他:“郑依林,你还有什么想法?”“括号里还可以填算式呢?”话一出,班内顿时像炸开了锅,连我一时也摸不着头绪,听他又小声地说:“我想括号里填40+5=45,不是小于90吗?”

 二、过程

   一看题目,再回想自己的提问:括号里可以填什么?没想到确实可以这样填,心里不禁为他的发现而暗暗高兴,本想马上表扬,并再作一番解释,可一想,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况且由我来讲,效果肯定不好,反正离课结束还有10多分钟,不如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讨论吧!“小朋友们,到底郑依林的想法对不对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讨论的结果推选一位代表说说。”孩子们很快便投入到讨论中去,不一会儿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出乎意料,这次的讨论这么快就结束。)生1:“我们认为是可以的,只要填进去的算式的得数符合要求就可以了。”生2:“我们也认为是可以的,比如40+50等于90,我们括号里填20+20等于40,那么90不就大于40了吗?”生3:“我们组认为是不可以的,因为这里只有一个括号,怎么可以写算式呢?”……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孩子们的想法都对的。于是我适时引导:“小朋友们,其实在括号里,我们可以填一个数,像刚才大家说的89、50、40等;也可以写一个算式,”我停顿了一会儿,环顾学生,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点了点头,“现在,你们说,括号里可以写算式了吗?”“可以!”我又说道:“刚才,小朋友们的发现很好,括号即可以填一个数,又可以填算式。具体填什么,我们还要看题目的要求,请大家翻书到P77。” ……

查看全文

有括号的两步式题

教学内容:教学例4,完成教科书第108页“说说算算”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掌握,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引入
1、  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5÷5÷3   14-7+28   3×9-4   40+16÷8
2、  将后两题分别加上括号,变为:3×(9-4) (40+16)÷8
比较: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问:有括号的式题应先算什么?(出示结语)
3、  揭示课题:
我们将按这样的运算顺序来用递等式计算两步式题。(板书课题)
二、             新授
 1、教学例4(1)。
(1)       出示后,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与前两天学习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相比,多了什么?
(2)       算式题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告诉学生:在有括号的算式题,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3)       逐步演示并提醒学生:没进行第一步运算的部分,应位置不变照抄下来。
 2、教学例4(2)。
(1)       出示后,说说运算顺序。
(2)       独立完成。
3、  小结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这两题不先算乘法和除法?以深化学生对“先算括号里面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 。
  1、完成“说说算算”。
第一题:按要求独立完成。
第二题:出示生先比一比异同之处,再独立完成。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