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泡泡教案

时间:2025-04-05

科学:泡泡的出生

温州市第七幼儿园 陈晶如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知道镂空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制作各种吹泡泡工具,探索吹泡泡的多种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实验中,培养孩子细心工作和认真观察的习惯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3、学会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大果冻盒每人1个,各装半杯洗洁精水;15cm长的电话线每人4根、记录表每人一张、笔每人一支;25cm长的电话线每人1根、纸片每人2-3片、吸管及塑料小玩具若干;教师用的大记录表一张。
教师用的记录表:小实验《有趣的泡泡》记录表形
大班科学 :吹泡泡的方法
幼儿用的记录表:小实验《有趣的泡泡》记录表形   活动过程:
    引入课题:老师要和小朋友玩更多的泡泡游戏
实验一:
1、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及操作方法。
2、猜一猜:用ⅹⅹ形的工具吹泡泡,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幼儿大胆猜测,教师在记录表上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3、要求:
①先记录折出的工具形状,再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看一看,与猜测的一样吗?
②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到工具,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如果不小心泡泡水喷到脸上,要用纸巾擦干净。
4、幼儿实验,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重点指导幼儿先记录、猜测,后实验验证,鼓励孩子多折几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试试看。
5、交流:
a、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
b、集中交流:①刚才你折出什么形状的工具来吹泡泡?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和你实验前猜想的一样吗?(请个别幼儿带上记录表向全班小朋友讲述他的实验发现,教师根据幼儿所说进行记录)

查看全文

中班科学泡泡是圆的吗教案(精选4篇)

中班科学泡泡是圆的吗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初步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圆形(每人一个),三角形、正方形、心形……(每组若干)。

  2、水彩笔、记录纸若干。生活中常见吹泡泡工具若干。

  3、黑板、泡泡水、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入课题。出示“吹泡泡”工具,激发幼儿吹泡泡的兴趣。

  二、创设自由探索空间感知体验“泡泡的特性”。

  1、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圆形工具)边玩边探索:“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互相交流探索结果。(泡泡是圆形的、易破、会飞、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

  3、引导幼儿发现吹泡泡的工具的形状及泡泡的形状(都是圆形),为问题的提出做铺垫。

  三、大胆猜测,讨论预想结果。

  1、问题提出:“圆形的工具吹出圆形的泡泡,那三角形的工具会吹出怎样的泡泡呢?” “方形、梯形的工具又会吹出怎样的泡泡呢?”

  2、幼儿讨论并将想象的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四、幼儿试验、观测并记录。

  1、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在玩中验证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的形状。

查看全文

中班科学:泡泡都是圆的吗(通用2篇)

中班科学:泡泡都是圆的吗 篇1

  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泡泡器吹泡泡,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2.能参与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1.记录表1张,勾线笔若干。2.实验材料:用铁丝圈成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泡泡器。圆形的泡泡器人手1个。3.幼儿有用吸管吹泡泡的经验。活动过程:(一)游戏“吹泡泡”。教师:一群小朋友在吹泡泡,他们吹的泡泡有的多,有的少。我们也来吹泡泡吧。师幼用圆形泡泡器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二)师幼讨论:用不同形状的泡泡器,能吹出怎样的泡泡。1.教师:我们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 2.教师:如果我们用三角形、正方形的器具吹泡泡,泡泡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三)幼儿实验,并能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1.认识记录表。(1)教师:这张表上,把我们要用的吹泡泡器具都画下来了,请把你的猜想结果画在相应的器具下面。(2)教师:请小朋友将每一种材料都去试一试,如果吹出泡泡是圆的,就用一个小红点贴在相应的图案下;如果吹不出圆的泡泡,就不用贴小红点。2.幼儿实验。(四)师幼共同讨论:什么样的材料能吹出圆泡泡。1.分析幼儿记录表,找出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的特点。2.小结:无论用什么形状的泡泡器,都能吹出圆形的泡泡。活动延伸:区角活动:美工区,教师提供大大小小的“泡泡”(圆纸片),让幼儿去拼贴、添画。

中班科学:泡泡都是圆的吗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器具吹泡泡,观察这些泡泡的特征,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查看全文

中班科学《泡泡都是圆的吗》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器具吹泡泡,观察这些泡泡的特征,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能看懂记录表的意思并能清楚地记录在相应的表格内。

3能参与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器具吹泡泡,观察不同器具吹出的泡泡的特征。

活动难点:能参与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有用圆形器具吹泡泡的经验

记录纸若干张 记录笔

实验材料:有铁丝围成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吹泡泡器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吹泡泡》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

1.我们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幼儿答圆形的)

2.你们看老师手里的吹泡器是什么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教师用圆形的吹泡器试吹一次,让幼儿观察)

二、展示不同形状的吹泡器,讨论猜测;不同形状的器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吗?

圆形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来猜一下

1.出示记录表,幼儿认识记录表

教师:(老师准备记录表格贴于黑板上,让幼儿认识)。这张记录表上把我们要用的吹泡器具都画下来了,上面有一些什么形状呢?(幼儿答: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你们觉得圆形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那正方形呢?三角形呢?长方形呢?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幼儿进行大胆猜测,记录幼儿猜测结果(幼儿觉得不确定的可以用?表示)

师:刚刚有几个小朋友已经说了自己的意见了,现在请小朋友把你们自己的想法画下了,画在这个表格的第二行,也就是我的猜想那行,一整行都要填满哦,如果你觉得不知道的话,那就打个?号

查看全文

中班科学:泡泡都是圆的吗

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泡泡器吹泡泡,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2.能参与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1.记录表1张,勾线笔若干。2.实验材料:用铁丝圈成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泡泡器。圆形的泡泡器人手1个。3.幼儿有用吸管吹泡泡的经验。活动过程:(一)游戏“吹泡泡”。教师:一群小朋友在吹泡泡,他们吹的泡泡有的多,有的少。我们也来吹泡泡吧。师幼用圆形泡泡器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二)师幼讨论:用不同形状的泡泡器,能吹出怎样的泡泡。1.教师:我们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 2.教师:如果我们用三角形、正方形的器具吹泡泡,泡泡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三)幼儿实验,并能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1.认识记录表。(1)教师:这张表上,把我们要用的吹泡泡器具都画下来了,请把你的猜想结果画在相应的器具下面。(2)教师:请小朋友将每一种材料都去试一试,如果吹出泡泡是圆的,就用一个小红点贴在相应的图案下;如果吹不出圆的泡泡,就不用贴小红点。2.幼儿实验。(四)师幼共同讨论:什么样的材料能吹出圆泡泡。1.分析幼儿记录表,找出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的特点。2.小结:无论用什么形状的泡泡器,都能吹出圆形的泡泡。活动延伸:区角活动:美工区,教师提供大大小小的“泡泡”(圆纸片),让幼儿去拼贴、添画。

查看全文

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通用3篇)

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 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你对手机熟悉吗? 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