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材料

时间:2025-04-04

《唤醒教育》课题申报材料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体验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向

  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具备有积极的心态,有强大的内在动力,他们就能自己掌握自己学习的轨迹,去主动地探究、求知。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他们心中的巨人就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从本校实际情况看,我校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题方面的研究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曾经引进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也尝试过“导学案”的学习方式,研究成果丰富,成效显著,全校师生共同研究的热情高涨,科研意识强,教学设备充足。这一切表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因此,我校在选择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时,把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问题放在首位,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确定“激发内在动力,唤醒心中巨人”为研究课题,科研促教,把我校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要求的现代化学校。

  (二)成因分析

  自从我校开展以“轻负高质”为目标的高效课堂改革以来,许多老师在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成绩方面多方设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依然有一些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致使教学改革处于徘徊状态,难以从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发展。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查看全文

中小学课题研究申报材料

  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展示汇报的能力

  课题组成员 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目标:

  1.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展示汇报的能力;

  2.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展示汇报的能力。

  主要内容:

  1.各班教师积极分好学习小组,努力培训小组长的组织汇报能力。

  2.加强培养学习小组内的相互学习、互相交流的习惯。

  3.各班每月评比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4.组内教师开展相互观摩课堂教学的活动,互相学习,以提高自身实践的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计划(时段安排、方法手段、成果类型、经费投入等)

  1、本课题研究的时段安排

  本课题研究预期一年时间完成,共分四个阶段。

  (1)筹备阶段(.2)

  a.广泛收集意见,确定主题;

  b.申报课题,写申请表。

  (2)前期阶段(.3——.4)

  a. 3月份:各班调查存在问题,对各班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b. 3月份:搜集资料,购买相关书籍;

  c. 4月份:学习资料。

  (3)中期阶段(.5—.11)

  a.以各班为单位组织进行培训;

  b.各教师在语文教研时间适时进行经验交流;

  c.在各班开展评选“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的活动;

  d.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践研究;

  e.撰写阶段性报告。   

  (4)后期阶段(.12)

  1.物化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     

  2.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

查看全文

乡镇中心小学课题申报材料

  乡镇中心小学课题申报材料

  课题名称:关于小学生课外实践性作业的研究

  一、选题意义: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指导小学生大量进行课外实践,布置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课外实践作业是我们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

  二、此项课题的研究内容:

  1、              怎样将课外实践与课堂相结合。课外作准备,课内得实惠;课内打基础发,课外求发展。

  2、              随季节、时事的变化,怎样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3、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如何落实课外实践。

  4、              大型假期,怎样安排综合性课外实践作业。

  5、              怎样形成小学阶段分年级甚至整个阶段的课外实践体系。

  6、              对学生的课外实践作业如何指导、督促、评价,对教师的此项工作如何评价。

查看全文

德育先进单位申报材料:德育因校本而扎根  育人因课题而生辉

  德育先进单位申报材料:德育因校本而扎根  育人因课题而生辉

  坐落于泰山脚下的泰安xx学校是泰山区区直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中小学教学班31个,在校生1620人,在职教职工113人。近年来,学校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成人成才,本着“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围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育人目标,突出“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探索实施以“四学会”为主题的校本化、课题化德育工程,实现了德育工作的创新突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坚持把校本实际作为“四学会”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努力将“国家意志”转化为“校本行动”

  中央8号文件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XX年前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地处泰城城区边缘的xx学校,一个班级里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有障碍、习惯不良的学生占到了1/3以上。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缺乏,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普遍较低,这一度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为科学有效地实施德育工作,切实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努力践行“回归人本、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理念,找准德育工作的“点”(结合点)和“本”(校本化),创新工作思路,将上级德育意见、中小学德育纲要目标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实施德育工作校本化、课题化策略,将德育目标任务通过学校“四学会”育人目标教育这一载体予以落实,重点探索构建了以“四学会”育人目标为主题的校本化德育工作体系。

查看全文

2015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

  课题名称:

  以 “话题”为核心,整合单元教材

  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的界定】

  “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理论依据】

  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这个“人”则指的是学生。整合单元的教材,就是为了突出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始终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育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我们这套《语文》教科书,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整体构建,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作为总的编写思想。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的背景】

  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以“话题”为核心,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活动,打破以往的一课一课零散的孤立的割据式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用整体的模式显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传统的以“篇”为单位,一篇一篇的学习,各自为阵。特别是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比较零乱的,教学活动缺乏了整体性与系统性。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这一课又要学习下一课,课与课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呢?学生们也是懵懂不知道。只是知道跟着老师一课一课的学习。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