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作文300字

时间:2025-04-05

课间十分钟作文300字

  【课间十分钟】

  王家伟

  “铃……铃……”下课铃声响了,但是老师还在讲:“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了……”

  老师讲完了,也就是说,这里已经是我们的天地了,这就叫“老猫不在家,耗子进粮库”。

  其他人都像风火轮般地冲出去了,只有我们几个待在教室里,我们几个决定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我来出题,我出了一道题“一颗黄豆从天上掉下来,最后变成什么豆?”

  突然一位同学回答:“红豆。”

  “红豆?”其他同学问道,“为什么是红豆,而不是绿豆?”

  我就说道:“因为黄豆从天上掉到地上,那时它流血了,血把身体染成了红色,所以答案是红豆。”

  “哦。”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

  突然,上课铃声响了,我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抓人游戏】

  胡冰梵

  “叮铃铃”,下课了,老师拿着课本走出教室,随后,一群同学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我也不例外。

  我和嘉琦、博恩一起玩抓人,博恩、文博抓,我、嘉琦藏,我和嘉琦跑进女厕所躲了起来,过了30秒,文博和博恩跑到女厕所的门口,嘉琦说:“我们是不可能出去的,你们休想抓到我们,要抓我们,你们自已进来,有本事进来呀,哈哈哈!”我说:“你要有这个胆子,你就进来呀,哈哈哈!”博恩用力把文博推进女厕所,并说道:“快进去抓你逃跑的女朋友和新娘吧!”我们哈哈大笑。

查看全文

课间十分钟作文300字

  叮铃铃,下课铃想了,我们盼望着,老师赶紧下课说:“下课了,同学们你们出去玩吧!”可是老师有时候延长讲题,占用了我们仅有的几分钟时间。

  最快乐的事就是当下课铃声响了,听到老师说:“你们出去玩吧!”话音刚落,我和同学们一起冲出了门外,狂奔向操场。

  操场上的同学有玩游戏,有踢足球的,有跳绳的……而我们正在玩抓人,我们手心手背儿分出来了——我负责抓。我快速扫了几眼旁边的同学,突然看见有一个人没注意我,就疯狂地向他飞奔而去,抓到了他。

查看全文

课间十分钟小学生优秀作文300字

  下课了,我们班的同学陆续的走出教室。我和小明去玩滑梯,我滑了下来,小明说:“我不敢滑。”

  我说:“没事的,很好玩的。”

  小明滑了下来,噗通一声,我一看小明的身上都是泥。我连忙把小明扶起来,把他身上的泥拍干净。

  我听到了那边都在喊:“加油,加油。”我跑过去看了看,是小兰、小红和小丽,她们在玩跳大绳。

  小丽很厉害,小红正在数小丽跳几下,97、98、99、100……小丽真是厉害,小丽跳不动了,停了下来。

  小丽不玩了,我又上去跳了几下,36、37、38……我跳的也好多啊!

  小刚把我拉过去玩拍球,我拍了很多下,97、98、99、100、101……拍了很多下。我觉得这个挺好玩,就向小刚下了战书,小刚愿意和我比赛。小刚没拍几下,拍了23下就累了,最后我赢了。突然有一个足球踢到了我身上。

查看全文

课间十分钟作文300字

  如果没有了课间和游戏,学校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魔力。下面我就和大家叨叨一些典型的课间游戏。

  首先闪亮出场的游戏是叉大步,玩这个游戏你必须要有两条有韧性的长腿和一个(或一群)对手。两人靠墙进行石头剪子布,赢家向旁边跨一小步,而输家则要亮出自己的长腿劈叉,脚一直伸到对方的脚边,以此类推,看谁能撑到最后。

  每当轮到我的时候我都很高兴。因为可以施展我的韧性特长,可是我又不能支撑那么长的时间,所以只有腿酸的份。

  二哥捉迷藏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让我来采访一下他。捉迷藏是大家都熟悉的游戏,只要一群能躲会藏的死党和一块宽敞的场地。通常“捕食者”总是气得简直要吐血骂街。为什么?找不到人呗。

查看全文

课间十分钟作文300字

  “叮铃铃,叮铃铃……”哈哈,终于下课啦!同学们如箭一般冲出教室,来到操场上。操场上顿时一片沸腾,打篮球、吹竹笛、捉蝴蝶、做体操……可热闹啦!

  就先说打篮球的一群大哥哥们吧。其中,有个大哥哥是个打篮球的佼佼者。只见他一个健步,就抢过球,又一个健步跑到篮筐跟前,轻轻一投就把球投进了篮筐。可是对方的球员也不甘示弱,快速地接过球,来个远程攻击。把球投向已站在另一方篮筐下的队友,队友接住球来了个空中灌篮,反败为胜。大家热情地欢呼着,为来之不易的胜利,为自己呐喊鼓劲。

查看全文

课间十分钟作文300字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如同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冲出了教室,顿时教室变得寂静无声。

  突然,从屋外传来一阵说笑声,我走出去一看,操场上小朋友们都玩得不亦说乎。只见有的小朋友玩起了游戏,有的小朋友在讨论着什么,还有的小朋友在专心地听同学们讲故事。而说笑声就是从玩游戏的小朋友那儿传过来的。他们正玩着“石头剪子布”的小游戏。输了的人跨着大步,双腿站立不稳,都快要摔倒了,而围观的人却为赢了的人欢呼着,鼓着掌。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