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讲话稿

时间:2025-04-04

考察讲话稿(精选16篇)

考察讲话稿 篇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因此,脱贫摘帽以后,要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还需继续保持既定目标不变,画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的同心圆,扶上马送一程,让贫困群众在发展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脱贫攻坚的成效经得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验。

  以多措并举为半径,画好巩固脱贫成果圆,确保贫困群众安居乐业。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加之有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农畜牧产品滞销、扶贫项目停工等挑战,脱贫摘帽后还要扶上马送一程。针对异地扶贫搬迁,在搬迁户“搬得出”之后,要将工作重心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工作为主转变,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住得下去”转变。要坚持完善机制,优化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动态共享,驻村干部要精准帮扶,优先提供产业、金融等重点帮扶。此外,还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活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消除精神贫困、拔掉思想穷根……只有画好巩固脱贫成果圆,并且保证抓实抓细脱贫攻坚每一项工作,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才会谱写得更好。

  以刀刃向内为半径,画好优良作风圆,确保脱贫有“成色”。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伟大的事业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要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异地扶贫搬迁后,要让搬迁群众“稳得住、住得下去”;脱贫摘帽后,要让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因此,要敢于刀刃向内,及时克服和刹住形式主义。要对标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问题和专项巡视“回头看”指出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精准施治;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此外,还要把准各种形式主义的“脉象”,敢于刀刃向内,对一切形式主义问题说不,以务实的作风、“背水一战”的使命感、“兵临城下”的紧迫感、“军令如山”的责任感确保脱贫“成色”。

查看全文

“穿越千年的凝眸”陕西考察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3篇)

“穿越千年的凝眸”陕西考察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被誉为动植物种的“天然基因库”,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

  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秦岭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然而这个地方却因为生态问题,让习近平总书记极为罕见地就同一件事先后作出6次批示指示。此番“回头看”更是再次警醒各级党员干部,自然生态、政治生态建设都不能松劲,要切实当好“卫士”,确保“两个生态”都山清水秀。

  当好“生态卫士”,要树牢“战略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树牢战略思维就是要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待“两个生态”问题,将“两个生态”建设放到发展大局中进行考量。战略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在自然生态建设方面,要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手抓生态修复,一手抓环境改善,着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要站在党的兴衰存亡高度,坚持惩防并举,突出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多管齐下、整体推进,坚决铲除腐败毒瘤,根治作风顽疾,清除影响政治生态的“污染源”。

  当好“生态卫士”,要树牢“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一种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方式。在“两个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树牢底线思维,划定“底线”,有利于我们牢牢把握建设的主动权。在自然生态建设方面,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证区域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要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避让重要生态功能,防止城镇无序蔓延。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要划好纪律红线,规范政治行为,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规不依,绝不允许各自为政、阳奉阴违、欺上瞒下;要强化纪律意识,增强党员干部思想上的“防腐性”和政治上的“免疫力”。

查看全文

参观考察欢迎致辞(通用3篇)

参观考察欢迎致辞 篇1

  现在我们乘车前往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天子山,海拔1262.5米,因当地土家族领袖向大坤被军拥为“向王天子”而得名。天子山为台地地貌,中间高,四周低,因而视野开阔,透视线长,层次分明,气势雄浑。天子山观景,与黄石寨、金鞭溪的感觉不同。游黄石寨,您是与群峰对坐,与群峰平视;游金鞭溪,您是“人在画图中”仰视高耸于溪两岸的群峰;而在天子山,则可俯视大千世界,您会生出“山上无山我独尊”的无限豪情。天子山有四大奇观:峰林、云海、日出、冬雪。一幅幅雄伟壮观、奇特迷人的景象,相信会让大家大饱眼福而流边忘返。

  (松子岗)这里就是袁家界。前方那片台地叫松子岗,传说当年向王天子建天子国,最初的城址就在这里。后来才选在水绕四门,于是这里就成了向王天子的第二故都。

  (迷魂台)“迷魂台”是取这里的风光奇绝,令人意乱神迷驰魂夺魄之意。站在石台上远望,黄石寨和腰子寨连成了一幅半弧形的山水画;金鞭溪和沙刀沟若隐若现;脚下山谷中,成团成簇的岩峰间,云缭雾绕,有时弥漫成壮阔的江流,现出“江上数峰青”的奇异图画。这时,就自然而然想起古人的句子:“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愁的是魂灵迷失在这片奇山异水之间,找不到归途了。

  (天下第一桥)那就是“天下第一桥”。你们看,两座山峰被一条长廊连在一起,形成天然桥洞,平时吞云吐雾,气势壮观雄奇。桥面宽约两米,长20余米,绝对高度357米。桥上苍松挺拔,桥边古藤垂挂,桥下深不可测。走在桥上,只见雾气蒸腾,松涛呼啸,石桥好像也颤颤悠悠,晃晃摇摇似的,令人惊心动魄。这里是张家界风景一绝,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

查看全文

考察干部班子动员讲话(精选3篇)

考察干部班子动员讲话 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按区委的统一部署,在这里召开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领导考察工作动员大会,标志着我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届末考察工作全面开始。今年是省、市、区、乡镇和村五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年,镇一级的换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十分关键。区委对这次科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十分重视,为搞好科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在20xx年1月24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考察工作的通知》(委[20xx]综x号),决定对我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一次的全面考察,同时,对优秀中青年干部进行民主推荐。

  x委组织部十分重视这次考察和民主推荐工作,对各项工作作了明确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采取了预告制度,公布了考察组联系地点和电话;同时考察组还将在我镇开展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考察工作。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出发,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确保考察工作顺利开展。

  一、充分认识考察和民主推荐工作的重大意义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按照区委的决策部署,立足我镇实际,制定了我镇的工作思路,发展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要确保制订的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有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关键在于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能担当重任的领导干部。这次开展对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察和民主推荐工作,就是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步骤;是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大举措;是为建设能够担当重任、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的一项至关重要工作。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次考察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配合,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充分体现我镇领导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崭新的精神风貌。

查看全文

陕西考察“穿越千年的凝眸”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3篇)

陕西考察“穿越千年的凝眸”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

  “房子好了没收入,也是住不下去的。”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

  易地搬迁后贫困群众的就业工作,一头连着脱贫攻坚,一头连着全面小康,要兑现党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需要我们瞄准就业“关键点”,做好乐业“大文章”,让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实现既住上新房子、又过上好日子。

  做好思想文章,激发“想干事”的热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要实现从政策“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从被动帮扶到换发活力,拔掉思想上的“穷根”是基础也是关键,“思想关”不攻克,余关莫论。要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加强思想教育和引领,不断提高易地搬迁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激发“想干事”的热情,把大家的思想带上脱贫致富之路,从根本上培育内生动力。要当好“贴心人”,走村入户要接地气、有情义,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把加油鼓劲、振奋精神“润物细无声”地融在拉家常、话里短、交心声之中;要强化“文化扶贫”,把新思想、新理念、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要加强对“等靠要懒”“码牌”“不养老”等负面对象进行教育转化,引导他们坚定信心、崇尚实干,扎实配合、埋头苦干。

查看全文

“穿越千年的凝眸”陕西考察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3篇)

“穿越千年的凝眸”陕西考察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被誉为动植物种的“天然基因库”,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

  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秦岭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然而这个地方却因为生态问题,让习近平总书记极为罕见地就同一件事先后作出6次批示指示。此番“回头看”更是再次警醒各级党员干部,自然生态、政治生态建设都不能松劲,要切实当好“卫士”,确保“两个生态”都山清水秀。

  当好“生态卫士”,要树牢“战略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树牢战略思维就是要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待“两个生态”问题,将“两个生态”建设放到发展大局中进行考量。战略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在自然生态建设方面,要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手抓生态修复,一手抓环境改善,着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要站在党的兴衰存亡高度,坚持惩防并举,突出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多管齐下、整体推进,坚决铲除腐败毒瘤,根治作风顽疾,清除影响政治生态的“污染源”。

  当好“生态卫士”,要树牢“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一种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方式。在“两个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树牢底线思维,划定“底线”,有利于我们牢牢把握建设的主动权。在自然生态建设方面,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证区域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要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避让重要生态功能,防止城镇无序蔓延。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要划好纪律红线,规范政治行为,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规不依,绝不允许各自为政、阳奉阴违、欺上瞒下;要强化纪律意识,增强党员干部思想上的“防腐性”和政治上的“免疫力”。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