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导游词1800字(精选15篇)
开平碉楼导游词1800字 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开平碉楼。碉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了,但是像开平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却很少,这个碉楼群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先介绍一下开平这个地名的由来,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这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所以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
碉楼的兴起和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建筑群体。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于防涝防匪。如今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年7月,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碉楼有居楼、众楼、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自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材和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每座碉楼的门窗都十分窄小,门和窗都用钢铁制成的,墙身十分厚实并且墙体上设有枪眼。在顶层又设有瞭望台,而且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当然,处于不同时期碉楼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现在我们最先看到的这个就是有“广东最美的地方”之称的自力村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果树、菜地遍布其间,与现存的15座碉楼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等欧美风格。在自力村中最别致的碉楼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结合建筑的瞭望亭,楼身宽大,外形壮观,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看过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寄托了楼主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迎龙楼方形的建筑形体从来没有受到外来建筑因素的影响,是开平碉楼最原始模式。接下来我们游览的是开平最高、最豪华的瑞石楼,楼高9层25米,占地92平方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美誉。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大家可以进去里面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厅。
关于开平碉楼导游词(精选30篇)
关于开平碉楼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这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开平碉楼。碉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了,但是像开平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却很少,这个碉楼群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平这个地名的由来,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那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所以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
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
碉楼的兴起和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建筑群体。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于防涝防匪。如今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7月,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碉楼有居楼、众楼、更楼三大类。
从建筑上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齐,自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材和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每座碉楼的门窗都十分窄小,门和窗都用钢铁制成的,墙身十分厚实并且墙体上设有枪眼。在顶层又设有瞭望台,而且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能够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当然,处于不同时期碉楼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此刻我们最先看到的这个就是有“广东最美的地方”之称的自力村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果树、菜地遍布其间,与现存的15座碉楼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
开平碉楼导游词(精选28篇)
开平碉楼导游词 篇1
南国的春天总是早早降临,夹带着太平洋的湿热暖流,让人犹如进入了初夏时节,随处可见的三角梅,将这绿色的大地点缀些许鲜艳的粉红色,格外醒目,让你的眼睛无处可藏。此时的江南,还处在乍暖还寒、春寒料峭的初春时分。
我们到达开平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午后的太阳把我们身上带着江南寒气的冬装一件一件的剥落,到了自力村,仅剩一件单衣裹在身上。
在自力村,围绕在房前屋后的水田都已平整好,那辆红色的拖着犁耙的铁牛停靠在屋后的田塍边上,平静的水面飘浮着几片白云,村头那棵遮天蔽日的榕树不时传来布谷鸟青翠的喊着“南国春早”的叫声,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村里的小巷中穿梭往来。
我们来到开平,只为参观这具有特色的、曾经的民居而来,即开平碉楼。
时间的打磨,岁月的浸染,让如今的开平碉楼身价不菲,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更让游客纷至沓来。自力村的碉楼群便是开平碉楼的一个缩影。到了自力村,基本上可以对开平碉楼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
自力村的碉楼历史不长,最早的建于1917年,最晚的建于1948年,这些碉楼在建筑材料、结构、风格上基本是大同小异,呈方形,方方正正,从地基直筒到顶楼,朝向都是坐西北向东南,据说,建筑用的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都是房主从国外运来,是早期居住型建筑的代表。具有时代印记,对研究建筑和方志的人来说,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这些碉楼大小不一,占地面积200平方到600平方不等,高度大多是三至五层,一楼一般有一个庭院,进门便是厨房,灶台、水缸、厨柜一应俱全,院子里还有椿米的碓子、碾米的碾子,以及打豆腐的石磨。每一层也都有一个厨房,中间是一个大厅,两边对称的是卧室,用现代的行话来说带厨房的四室或三室一厅,顶楼一定是祖屋,正中墙上供奉着房主的祖先牌位,从一世祖到祖父、曾祖等,两边墙上还挂有房主当年最近去世的亲人相片。从祖屋供奉的先人牌位来看,自力村都是方姓人家,明洪武年间从河南迁来,到碉楼建成时止已传二十余世。
开平碉楼导游词(精选32篇)
开平碉楼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游客们,开平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下面我们一边走我一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着的碉楼应运而生。
开平碉楼的导游词(精选31篇)
开平碉楼的导游词 篇1
今天,我带着大家一起去参观我家乡的名胜古迹——开平碉楼。我叫黄灏,你们可以叫我小黄。你们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我都很乐意帮助你们的。
来到开平这,最有名的就是开平碉楼,开平碉楼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名居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自明朝( 1368 — 1644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年06月25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在我到了碉楼的二楼,在这里可以看到碉楼的窗户比民居的窗户开的口都要小,因为这样就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好大家开始解散,记得不要乱碰东西,这些都是一些文物,十五分钟后,在楼下集中。
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碉楼的分类吧!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或是可以按使用功能,来分类,就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呢!
开平碉楼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开平碉楼罕有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乡村的广泛交流;它融入了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风格,成为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期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呢!在一起的时间总是最少的,大家马上就要飞分开了,下次有机会再来啊!千万不要忘了我哦!
开平碉楼导游词范文(精选23篇)
开平碉楼导游词范文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我先介绍介绍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xx年06月25日,开平碉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开平碉楼导游词范文 篇2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开平碉楼。碉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了,但是像开平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却很少,这个碉楼群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先介绍一下开平这个地名的由来,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这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所以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