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案

时间:2025-04-05

<绝句>教案(精选17篇)

教案 篇1

  一.看画吟诗,吟诗想画。

  我听说二(5)班的小朋友学习古诗特棒,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我们就来个看画吟诗。看到这幅画,你想到哪首诗?(课件出示)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看画吟诗。古代的诗人更了不起,读着他们的诗,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去,欣赏诗中所描绘的画。

  二.初读古诗,复习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出示整首诗)请你至少读3遍。第一遍读时,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读注意把诗读通顺,第三遍读,要求更高一些,要注意诗的节奏,开始吧。

  2.复习生字。(1)读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五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逐一认读)。(2)读词:白鹭 包含 东吴 西岭  停泊 漂泊 泊车泊船(把后面的四个词再读一读)猜一猜,你知道这里的“泊”是什么意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

  3.指名读诗:老师很想听你们读诗,你们能读给我听吗?个别读——集体读。及时评价)。

  4.认识诗人。你知道杜甫吗?(生介绍杜甫,师小结。)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地方的景色吗?一千多年前,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加上草堂周围景色很美,他的心情非常舒畅。有一天,他正在桌前研读诗文,忽然传来婉转动听的鸟叫声,循声望去看到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再读古诗,绘幅彩画。

查看全文

关于绝句教案范文集锦(通用17篇)

关于绝句教案范文集锦 篇1

  一.看画吟诗,吟诗想画。

  我听说二(5)班的小朋友学习古诗特棒,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我们就来个看画吟诗。看到这幅画,你想到哪首诗?(课件出示)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看画吟诗。古代的诗人更了不起,读着他们的诗,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去,欣赏诗中所描绘的画。

  二.初读古诗,复习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出示整首诗)请你至少读3遍。第一遍读时,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读注意把诗读通顺,第三遍读,要求更高一些,要注意诗的节奏,开始吧。

  2.复习生字。(1)读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五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逐一认读)。(2)读词:白鹭 包含 东吴 西岭  停泊 漂泊 泊车泊船(把后面的四个词再读一读)猜一猜,你知道这里的“泊”是什么意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

  3.指名读诗:老师很想听你们读诗,你们能读给我听吗?个别读——集体读。及时评价)。

  4.认识诗人。你知道杜甫吗?(生介绍杜甫,师小结。)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地方的景色吗?一千多年前,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加上草堂周围景色很美,他的心情非常舒畅。有一天,他正在桌前研读诗文,忽然传来婉转动听的鸟叫声,循声望去看到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再读古诗,绘幅彩画。

查看全文

《绝句》教案(通用17篇)

《绝句》教案 篇1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绝句》说课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说课设计

  【教材说明】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教材说明】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古诗内容。

  【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绝句》教案范文(精选15篇)

《绝句》教案范文 篇1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并记住题目和古诗大意

  2. 加深幼儿对春天季节特征的认识

  3. 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二活动准备

  1、 幼儿教材、大书、电脑

  2、 准备字卡:融 鸳鸯

  3、 复习字卡:山 春 花 草 燕子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春天

  (1)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幼儿回答,教师适时出示字卡:“春”。

  (2) 提问:“她是一个小姑娘,着一件绿褒赏,青山绿水是花裙,桃花为她画粉妆,姑娘咯咯笑一笑,小河解冻水长流。谜底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是“春姑娘”,

  (3) 提问:“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景色?春天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它的美体现在哪里?”鼓励幼儿大担发言。

  2. 教师出示字卡“燕子”,请幼儿学燕子飞到指定位置拿书。

  3. 请幼儿将书翻到第12页,和乖乖熊一起看图画。

  (1) 提示:请小朋友由远到近观察画面

  (2) 提问:“近处有什么?幼儿回答,教师适时出示字卡“花 草 燕子 鸳鸯

  (3) 提问:“远处有什么? “山”幼儿回答

  (4)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这幅图以后的感觉吗?

  4 。放电脑。请幼儿来听古诗,并回答问题

  (1)教师:“春天万物苏醒,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唐朝诗人杜甫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2)请一名幼儿在大书上示范欣赏古诗

  (3)幼儿独立欣赏古诗,教师来回指导,注意纠正幼儿的不良坐姿态

  (4)提问:诗名是什么?幼儿在自己的书上指出题目,并读出

查看全文

《绝句》教案(通用17篇)

《绝句》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并记住题目和古诗大意

  2. 加深幼儿对春天季节特征的认识

  3. 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二活动准备

  1、 幼儿教材、大书、电脑

  2、 准备字卡:融 鸳鸯

  3、 复习字卡:山 春 花 草 燕子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春天

  (1)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幼儿回答,教师适时出示字卡:“春”。

  (2) 提问:“她是一个小姑娘,着一件绿褒赏,青山绿水是花裙,桃花为她画粉妆,姑娘咯咯笑一笑,小河解冻水长流。谜底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是“春姑娘”,

  (3) 提问:“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景色?春天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它的美体现在哪里?”鼓励幼儿大担发言。

  2. 教师出示字卡“燕子”,请幼儿学燕子飞到指定位置拿书。

  3. 请幼儿将书翻到第12页,和乖乖熊一起看图画。

  (1) 提示:请小朋友由远到近观察画面

  (2) 提问:“近处有什么?幼儿回答,教师适时出示字卡“花 草 燕子 鸳鸯

  (3) 提问:“远处有什么? “山”幼儿回答

  (4)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这幅图以后的感觉吗?

  4 。放电脑。请幼儿来听古诗,并回答问题

  (1)教师:“春天万物苏醒,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唐朝诗人杜甫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2)请一名幼儿在大书上示范欣赏古诗

  (3)幼儿独立欣赏古诗,教师来回指导,注意纠正幼儿的不良坐姿态

  (4)提问:诗名是什么?幼儿在自己的书上指出题目,并读出

查看全文

关于绝句教案(精选16篇)

关于绝句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第一句是草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第二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设计理念】

  1、以的游戏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中吟诵的古诗,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激发学生学习新古诗的兴趣。

  2、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延伸的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领悟诗的意境,走近诗人。

  3、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体现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4、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