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的产生”自主体验课的教学设计
“机械波的产生”自主体验课的--河北承德第一中学 苏凤朝
自主体验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体验而实现的教学。笔者在“机械波的产生”一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学生的自主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对这一节教学进行的设计实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机械波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自身的活动使学生清楚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的是振动形式,振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机械波传递过程中携带能量和信息;
3.通过实验得到机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振源振动的频率无关;
4.认识到横波中的波长的意义,知道振源振动一个周期,机械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学习材料】直径约1cm、长约10m的一条麻绳、横波演示器、秒表(或用手表代替)。
【学习形式】学生自主体验、教师适时指导。
【教材分析与课程设计思想】
“机械波的产生”一节内容,在初学者看来属于较难理解的内容,学生很容易把波的传播认为是介质中质点的迁移。波源的振动与波的传播之间关系很多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过反复讲解和大量的练习,使一些学生记住了结论,但还是没能理解相应的内容。
在本节的--中,我们试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师的“讲解”变为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反复的“人浪”表演使学生体验到“机械波”由近向远的传播过程:①传播的是振动形式,振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②机械波传递过程中携带能量和信息:③振源振动一个周期,机械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然后请学生用麻绳演示机械波的传播,重复上述观点,强化观点。之后,进行实验研究:机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振源振动的频率无关。最后,请学生分组演示并讲解“机械波是怎样产生的”,结束本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