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范文
提高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在机械加加工的过程中,会由于受到加工工艺、工具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加工过程中产生或大或小的误差,对于零件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机械加工领域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只有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加工质量的提升。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工艺系统集合误差的产生
1)由于机床自身存在的几何误差而产生的。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于零件的成型一般都是通过道具的一次性运行来完成的,因此,零件的加工精度与机床的精度有着紧密的联系。机床的误差对于零件加工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经过长期的使用,机床产生的磨损就会造成其加工精度的下降,产生生产误差。①主轴回转误差:机床的主轴是零件加工的基准,如果主轴产生误差则会造成零件加工精度受到影响而产生误差;②导轨误差:导轨是用来对零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确定的基础,也是机床整体运动的基础,导轨自身由于生产制造的原因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同时其安装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造成机床精度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③传动链误差:传动链两端的传动元件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2)刀具的几何误差。刀具误差对于零件加工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加工刀具有着不同的特点,使用特殊的刀具进行加工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而影响加工的精度,对于一般的刀具来说,其制造误差不会对加工精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机械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浅析
临床基本的心肺复苏方法为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具有一定局限性,其按压力度及按压位置易发生偏差,导致复苏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引发肋骨骨折和内脏损伤[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心肺复苏通过全自动、同步胸外心脏按压和间歇正压通气呼吸,稳定性高,按压力度连续均匀,按压质量明显优于人工复苏[3]。本研究对机械心肺复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估。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急诊行心肺复苏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3~78岁,平均(42.3±5.7)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7岁,平均(40.9±5.5)岁;所有患者均为心脏骤停患者,其中颅脑损伤14例,心脏疾病11例,严重电击伤6例,失血性休克1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有机磷中毒9例;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33例、院内27例,抢救前心脏停跳时间5~15 min;排除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脏骤停时间、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均依据《2017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4]。对照组采用人工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深度为4~5 cm,按压同时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氧浓度100%,潮气量7 ml/kg,呼吸频率10/min,2人操作,每5分钟轮换一次[5]。观察组入院后立即采用人工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在1 min内安装好萨勃心肺复苏机行机械心肺复苏,其具体方法为:患者胸背部放置背板,插入主机底板使按压臂下软垫紧贴胸骨柄下段1/3处皮肤,将氧气总开关打开,设置压力为2.25×103 mm hg,氧流量为400~600 ml,打开按压按钮,据病者体形、胖瘦调节按压深度,预设按压频率为80次/min,密切观察心电监护仪上的按压波形,如没有波形可加大按压深度直至出现波形,气管插管连接呼吸通气,按压通气比例维持5∶1[6]。未恢复自主循环者复苏持续时间30 min~2 h。对所有患者给予电除颤及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治疗,心肺复苏5~10 min后加用适量5%碳酸氢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