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6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1
“内能”教学目标
a、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b、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c、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教学建议
“内能”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与动能概念相比,提出内能的概念,再进一步运用实验揭示内能与温度有关,最后将内能与机械能进行了区别。
分析二:本节知识可看作分子运动论的应用,可充分运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对教材进行分析。
“内能”教学建议
建议一:在做扩散速度比较实验过程中,为使实验更明显,应使两杯水的温度差大一些,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建议二:在将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
建议三: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它们在概念上极其相似,要注意区分,可以从概念、组成、运动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区别,并举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建议四: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是一个要点,要教会学生从温度变化去了解、理解内能的变化,为后面章节讲解内能变化做铺垫.另外,在讲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时,可先做实验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速度,得出实验结果后,启发学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猜测温度与内能大小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内能”教学设计示例课题
内能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精选7篇)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
本课时的特点:
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⒈ 认知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知道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调光灯,请大家注意观察,当转动旋转开关时,你看到有什么发生了变化?(亮度发生变化)
2022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精选4篇)
2022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篇1
一、选择题
1.b 2.b 3.d 4.d 5 .d 6.a 7. c 8.c 9.b 10.b
11.abd 12.acd
二、非选择题
13.2.80cm ; 2.8cm
14.河岸(青山);竹排
15.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物体运动的快慢;米/秒;米每秒;m/s;km/h;1m/s=3.6km/h
16.响度;音调;音色;快慢;高
17. 传递信息;响度
18.振动;声音
19.介质;无线电(波)
20. 3.13;4.76;5.13
第二章
多彩的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d 4 . c 5.a 6. a
7. abd 8. abd
二、非选择题
9. 3.0×108 ;漫
10.1.6;2;左右;上下;不变
11.折射;虚;反射;虚
12.(略)
13.(1)凸透镜的中心 (2)缩小 (3)倒立 (4)放大 放大
第三章
力、力与运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d 5.c 6.b 7.d 8.c 9.c 10.d 11.b
12.abc 13.acd 14.acd 15.ad
二、非选择题
16.相互
17.增大压力、增大
18.4 、6
19.作图 略
20解:(1)g1=m1g=900kg×10n/kg=9×103n
(2)∵g=mg ∴m2=g2/g=1.5×104n÷10n/kg=1.5×103kg=1.5t
第四章
密度与浮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d 5.a 6.a 7.d 8.d 9.b 10.a 11.b
12.abc 13.abc 14.ad
二、非选择题
15.不变
16. 20 、竖直向上、上浮
17.小于、增大、上浮
18. 2.7g/cm3、2.7g/cm3
第五章
压强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a 4.a 5.a 6.a 7.a 8.b
2019国标版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物理练习1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静止
F1*L1=F2*L2
J 50
做功快慢
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P=W/t
400 0
动滑轮
定滑轮
滑轮组
B B 省
A 500
变小
不变
CCAAB
66.7%
74.1%
在动滑轮重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G总=Fn=15*2=30N
G=G总-G动=30-5=25N
η=G/G总*100%=25/30*100%≈83.3%
过程好烦啊不写了
360N
36W
练习二
水的比热容大
对外做功
做功
机械
内
速度
物体被举高高度
动能
动
重力势
2.1*10^6
减少
做功
转动
3:2
2:3
100
热值高
燃烧无污染
水蒸气
活塞
降低
减小
内
机械能
CCACC
14略
1.26*10^5J
1400J/S
7L
1.008*10^7J
6*10^7J
16.8%
煤不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没有被水完全吸收
练习三
串联
并联
串联
并联
并
串联
并
L2,L3
串
L1,L2
并
2.5V
1.5V
短
L1
短路
b
3V
1.5V
BBBBB
14,15略
练习四
小于
增大
20欧
20欧
16欧
5
60
温度
2.7
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反思
从进入九年级一直到期末考试这段时间里,九年级学习了11章到17章,这七章的内容,涵盖了热学、电磁学知识,整个九年级的物理主要内容已经学完了,还有18、19、20这三章没有学习,但这三章相对于中考来说不是很重要,主要是一些记忆性的知识,留到开学以后再去学习。特别是11---13章学了比较长的时间了,很多同学忘得差不多了,就是考试前刚学完的14、15这两章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时间比较紧,没有经过太多的系统复习,很多规律和公式学生还不能灵活的加以运用,从期末考试成绩上看,也恰恰反映了这个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想在假期里要布置适量的作业,但布置什么作业是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学生都有一颗好玩的心,这也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为了学生的成绩,还是利用学生手中的资料选了一部分题目作为学生的寒假作业,将近一个月的假期,如果学生不学习,一个假期过去基本上也就忘得差不多了。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为了让学生在假期里玩好,我选了配套练习上的一部分题目,涵盖了一整个学习学习的内容,目的是不至于把所学的知识都忘掉;一共布置了19天的作业,每天的题量也比较少,大部分同学30分钟都能完成,并且附了一张明细表,让家长签字监督。
开学后,让物理课代表收物理作业是,迟迟收不上来,原因是一部分同学,假期中根本没有做作业,忙于抄其他同学的,开学的当天只有一个班收了起来,但有很多同学还没有交,到了第二天其他三个班才送到办公室,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没交。就是交上来的同学,从检查情况来看,也做得很不好,不封同学纯粹应付,字迹很潦草,很不规范,更有的同学答非所问,很多同学对一些实验题都空着没做,对于计算题有的同学不做,有的同学不写公式。
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内能测试题
1.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
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
2.检查酒驾时,司机打开车窗,交警闻到车内有酒精气味,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断运动
3.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4.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划火柴,火柴被点燃
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
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将-18 ℃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 ℃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
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6.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