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数学欣赏》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数学欣赏》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数学欣赏》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这一模块中的内容。“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是深化学生对平移旋转图形的认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开放式的,不同的学生允许设计不同的图案,可以从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图形出发,将图形通过若干次对称,平移,旋转得到一系列的图形,形成一个图案,这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构想:

  1.设计与观察相结合。设计是头脑中积累一定素材后的创造,没有图案的积累,很难设计出好的图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形成的图案,并说说这些图案的特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设计。在设计初期,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创造,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风格的图案设计。

  2.设计与计算机相结合。有些图案在方格纸上设计会影响图案的美观,有的甚至难以设计,利用计算机进行图案设计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利用计算机设计图案为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因此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

  3.设计与欣赏相结合。在班上举办“我是未来设计师”图案设计展览,在相互欣赏中感受图形的美,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案

  1.在优美的旋律中,教师依依展示各种图案,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欣赏。随后,学生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收集的图案,再次欣赏。学生在欣赏时眼里流露出赞叹之神。

查看全文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通用4篇)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

  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查看全文

《数学欣赏》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数学欣赏》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数学欣赏》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这一模块中的内容。“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是深化学生对平移旋转图形的认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开放式的,不同的学生允许设计不同的图案,可以从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图形出发,将图形通过若干次对称,平移,旋转得到一系列的图形,形成一个图案,这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构想:

  1.设计与观察相结合。设计是头脑中积累一定素材后的创造,没有图案的积累,很难设计出好的图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形成的图案,并说说这些图案的特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设计。在设计初期,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创造,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风格的图案设计。

  2.设计与计算机相结合。有些图案在方格纸上设计会影响图案的美观,有的甚至难以设计,利用计算机进行图案设计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利用计算机设计图案为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因此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

  3.设计与欣赏相结合。在班上举办“我是未来设计师”图案设计展览,在相互欣赏中感受图形的美,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案

  1.在优美的旋律中,教师依依展示各种图案,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欣赏。随后,学生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收集的图案,再次欣赏。学生在欣赏时眼里流露出赞叹之神。

查看全文

交通与数学  教学设计(北师版三上)

 交通与数学教学目标: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重点: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交通问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二、探索新知:(一)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如可以问:“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以发现小东每分走65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2、学生独立解答第(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3、第(4)个问题,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二)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三)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其中的第(2)个问题可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最近的路大约有“280+150+190=620(米)”。三、实践应用:请同学们看书53页第4题,互相交流一下,你知道了哪些路标?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作为课下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搜集。教师做好安全教育。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课后反思:

查看全文

幼儿园情境数学教学设计3篇

情境数学《里外辨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简单的里外空间特征;
2.让幼儿初步尝试理解和应用里外空间形式的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
大挂图、小动物头饰、里外标志卡、小鱼小鸭磁贴、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挂图,情境导入
   1.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这是我的上面,拍拍手,这是我的下面,踏踏脚。一二一,一二一,小动物们盖房屋,草屋、木屋和砖屋,劈里啪啦真舒服。”
   师:动物新村的嘟嘟牛和胖胖猪也住进了新房子,请我们去做客,一起去看看吧。
   2.根据指示村口的指示牌找家,老师指到嘟嘟牛的家就喊停。观察嘟嘟牛家里的池塘里有几只鸭子?池塘外面有几只鸭子?
   3.找到胖胖猪家后,观察胖胖猪家门前的围栏里都有哪几种动物?哪只动物偷偷跑出围栏了?
二、师幼互动
(一)去池塘边散步
   1.“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散步吧。看,这里有一个池塘。”­一个圈代表池塘,小鱼在圈里,小鸭在圈外。
    2.请幼儿观察谁­在池塘里面?它在做什么?(用语言完整表述出来)
   3.出示里外标志卡,我们用小标志来记录一下,圈代表池塘,点代表小动物。
   我们看到这张卡,就知道小鱼在池塘里面了。
    4.请幼儿观察小鸭子在哪里玩?应该用哪张标志来表示?请幼儿操作。

查看全文

《数学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6、 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 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p39(图1、2、3)
7、 小组内进行交流.
8、 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9、 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10、 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 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