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班级 姓名
1、1917年11月,列宁领导 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结果成立了
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世界历史上 的革命。
2、国内战争时期苏俄被迫实行 政策。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了 政策,其作用
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世界 。从一个经济落后的 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 。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1、二战后, 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以 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发展。
2、冷战政策的目的 ,其表现,在政治方面:
的出台,也标志着美苏 正式开始,美国进入 阶段经济方面美国出台援助欧洲的 ,是 的延伸。军事方面:建立 组织。
3、 和 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4、二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有 ; 、 和 ;苏联的赫鲁晓夫的改革以为改革的突破口,辅以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未根本打破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班级 姓名
1、20世纪80年代苏联进行了 改革,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 ,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政治上提出了“ 、 ”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主张从“ ”向“ ”过渡,削弱了苏共的领导地位。结果改革失败,导致 。
2、苏联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力图阻止联盟的解体,发动了“ ”事件,结果失、败。1991年12月,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了 ,宣告成立 ,苏联解体。20世纪末, 和 ,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 体系宣告结束,世界进入 时代。
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背诵卷
背诵卷1
一、十月革命
1、时间:1917年 2、领导:列宁
3、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4、政权:人民委员会
5、意义: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二、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为抗击国内外势力的进攻而采取的“特殊”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有限度利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其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2、特点:高度集中
3、评价:既取得巨大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也存在严重弊端(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比例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阻碍苏联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时间:1929——1933年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
3、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1、1933年, 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制造了 迫害共产党,还疯狂迫害 。
2、西班牙著名画家 创造了大型壁画 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
3、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了 ,是 达到顶峰的标志。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是 , 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 。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是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重点知识对比表:
一、1919——1929年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基本特征:美国取代欧洲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政治格局
主要史实:①西欧经济衰落,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日本称雄东亚
②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巴黎和会
时 间
1919年1月。
地 点
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
内 容
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故巴黎和会又称“分赃会议”)
操纵者
三巨头:美(威尔逊)、英(劳合·乔治)、法(克里孟梭)
《凡尔赛和约》内容
内容:
(1)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3)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4)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5)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构成:《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定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
时 间
1921—1922年。
与会国
美、英、日、中、法、意等九国。
《九国公约》内 容
(1)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
(2)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其实质“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