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尝试用列表、假设、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

  【教学难点】:

  渗透假设的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咱们一起来做一做“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游戏吧。(学生游戏)同学们的小火车开的真是呜呜叫呀。其实在动物的身上还蕴含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比如鸡和兔。哪位同学能用数字描述一下鸡和兔的特征?你描述的真清楚。(学生回答,老师画图)。同学们请看图,如果老师想把鸡变成兔子,该如何变?(学生回答,老师画图)那如何把兔子变成鸡呢?同学们一起说吧。(学生答,老师画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道趣题----“鸡兔同笼”。(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其实早在15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记载在我国的古典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大家想不想走进这部数学名著,共同探讨一下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数学趣题?(课件展示)指名说一说题目意思,全班齐读题。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了便于同学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先来研究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快速读题,找一找这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吧。⑴鸡和兔共8只。⑵鸡和兔共有26条腿。⑶鸡有2只脚。⑷兔有4只脚。(课件展示)

查看全文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3-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原题: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电脑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谁愿意试着说一说!生:这道题的意思就是:今天有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上面有35个头,下面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师:大家同意吗?

  (电脑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全班齐读)

  3、揭示课题:

  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分析并理解题意:

  (1)从上面数,有8个头就是说鸡和兔的头一共有8个。(也就是说鸡和兔一共有8只。)

查看全文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精选16篇)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尝试用列表、假设、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

  【教学难点】:

  渗透假设的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咱们一起来做一做“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游戏吧。(学生游戏)同学们的小火车开的真是呜呜叫呀。其实在动物的身上还蕴含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比如鸡和兔。哪位同学能用数字描述一下鸡和兔的特征?你描述的真清楚。(学生回答,老师画图)。同学们请看图,如果老师想把鸡变成兔子,该如何变?(学生回答,老师画图)那如何把兔子变成鸡呢?同学们一起说吧。(学生答,老师画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道趣题----“鸡兔同笼”。(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其实早在15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记载在我国的古典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大家想不想走进这部数学名著,共同探讨一下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数学趣题?(课件展示)指名说一说题目意思,全班齐读题。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了便于同学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先来研究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快速读题,找一找这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吧。⑴鸡和兔共8只。⑵鸡和兔共有26条腿。⑶鸡有2只脚。⑷兔有4只脚。(课件展示)

查看全文

师大版五年级上“尝试与猜测”的第一课时《鸡兔同笼》说课及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师大版五年级上“尝试与猜测”的第一课时《鸡兔同笼》说课及教学设计 篇1

  《鸡兔同笼》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尝试与猜测”的第一课时《鸡兔同笼》,教材安排了此类应用题,且把它归类于尝试与猜测这个大课题之下,其用意就是要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并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教材借助于“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数据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围绕“鸡兔同笼”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 ,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应用逐一尝试法,跳跃尝试法,取中尝试法等来解决问题。

  学生在三年级时学习了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他们已经初步尝试了应用逐一尝试法列表解决问题。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列表枚举的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掌握利用数据 比较、判断、调整的方法。

查看全文

北师大五上《鸡兔同笼》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北师大五上《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尝试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列表举例、作图分析)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明确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一、猜棋子(实物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都熟悉象棋吧。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猜棋子游戏,5颗象棋子,你能猜猜有几颗红棋子,几颗黑棋子吗?

  师:想一想,有其他办法吗?

  师:下面请同学们试着猜一猜

  生:尝试猜测

  师:你能确定猜的正确吗?

  师:那么你们猜几次能保证猜中结果。

  (师板书猜测结果)

  师:翻开棋子,指出正确的答案。

  小结:猜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板书:尝试与猜测)用猜测和尝试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正确答案一定在其中。

  二、历史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师读,课件中标注出题目中的“雉”(读成“zhì”),就是野鸡。)你读懂这个问题吗?

  三、独立探索,构建新知

  1.分析题意,尝试猜测;

  师:那这个题目是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这道题目是说,现在有一些野鸡和兔子,关在同一只笼子里,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只野鸡、多少只兔子?)

查看全文

人教版鸡兔同笼教学设计(通用6篇)

人教版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3-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原题: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电脑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谁愿意试着说一说!生:这道题的意思就是:今天有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上面有35个头,下面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师:大家同意吗?

  (电脑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全班齐读)

  3、揭示课题:

  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分析并理解题意:

  (1)从上面数,有8个头就是说鸡和兔的头一共有8个。(也就是说鸡和兔一共有8只。)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