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计算机教案(精选4篇)
实用的计算机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鼠标的握法及操作方法,知道鼠标的左键、右键、移动、单击、双击等常规操作方法。
2、学习开机、关机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
鼠标的握法及操作方法,知道鼠标的左键、右键、移动、单击、双击等常规操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新知园。
(1)学习计算机的开机。
(2)认识计算机的桌面。知道桌面,就是屏幕上显示的整修区域,计算机程序在桌面上的名称叫做图标。从图标可以运行程序。利用“开始”按钮,也右以进入程序。运行后的程序,其名称以按钮的形式出现在任务栏中。
(3)学习握鼠标的方法:用右手掌心握住鼠标,食指轻轻放在鼠标器的左键上,中指轻轻放在鼠标器的右键上,大姆指、无名指和小姆指轻轻握住鼠标的两侧。
(4)学习移动鼠标、双击和单击。双击,就是快速按鼠标左键两次。移动鼠标,就是不需要击键,只改变鼠标指针在桌面上的位置。单击就是按一次鼠标的左键。
(5)学生进行移动鼠标、单击鼠标和双击鼠标的练习。
(6)学习关机。
3、大显身手:
(1)说说开机与关机的操作顺序有什么不同。
(2)说说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了计算机。
4、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你知道吗?
教材第6页鼠标的由来。
四、课堂小结。
实用的计算机教案 篇2一、组织教学
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
这是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的第一门课程,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以前对计算机的`了解学习情况,让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介绍本门课程的内容及学习安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课程中开始学习。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与道德规范(精选3篇)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与道德规范 篇1
课题:(第四节、第五节, 1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计算机安全使用的意义;
增强对病毒的防范意识;
懂一些必要的知识产权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安全用机、防病毒、知识产权常识(重点);
按机房制度用机(实践中的难点)
教学形式:进入机房,现场教育
教学过程:
1. 引言
2. 阅读与讲解(学生看书,演示相关资料)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知识;
知识产权简介;
用机道德规范及机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总则。
3. 提问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危害?
使用计算机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经别人同意就把他制作的软件拷贝给旁人使用,对不对?为什么?
4. 小结(投影或板书要点)
计算机病毒;
防病毒措施;
知识产权;
用机道德规范。
5. 上机准备
布置预习;
安排上机座位;
注意问题。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与道德规范 篇2增强对病毒的`防范意识;
懂一些必要的知识产权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安全用机、防病毒、知识产权常识(重点);
按机房制度用机(实践中的难点)
教学形式:进入机房,现场教育
教学过程:
1. 引言
2. 阅读与讲解(学生看书,演示相关资料)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知识;
知识产权简介;
用机道德规范及机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总则。
管理计算机资源(精选2篇)
管理计算机资源 篇1
课题:教学目的:掌握利用“我的电脑”。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的电脑”窗口组成。2.文件、文件夹的概念。 3.如何查看计算机资源?二、新授1.新文件夹的创建(1)利用“文件”菜单创建新文件夹方法:(边讲边演示)选定新文件夹的位置(如c盘) →单击“文件”菜单→指向“新建” →单击“文件夹”→输入文件夹名。(2)利用快捷菜单创建新文件夹方法:(边讲边演示)选定新文件夹的位置→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 →指向“新建”命令→单击“文件夹”命令→输入新文件夹名。(3)在“保存”对话框中建立新文件夹方法:(边讲边演示)单击“文件”菜单→单击“存盘”命令(或“另存为”) →单击工具栏的“新建文件夹”按钮→输入新文件夹名。练习:在“my documents”文件夹中创建新文件夹“lx”。2.选定文件和文件夹(1)选定一个文件或文件夹方法:(边讲边演示)指向文件或文件夹 → 单击(反白即被选中)(2)选取多个连续文件或文件夹方法1:选定第一个文件夹或文件夹→指向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按住shift+单击方法2:用鼠标在空白处拖出一个虚线框框住欲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3)选取多个不连续文件或文件夹方法:(边讲边演示)按住 ctrl 键不放,依次用鼠标单击所需要的文件或文件夹。(4)选取所有文件或文件夹方法:(边讲边演示)单击“编辑”菜单→单击“全部选定”命令或按ctrl+a。(5)取消文件或文件夹的选择方法:(边讲边演示)单击文件或文件夹以外的空白区域。练习:在“c:\my documents”文件夹下选定1个或多个连续或非连续的文件与文件夹。3.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1)菜单法方法:(边讲边演示)选定源文件或文件夹 →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命令(移动)或“编辑”命令(复制)→选择目的文件夹 →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2)拖动法方法:(边讲边演示)选定源文件或文件夹→拖动至所需的文件夹。(讲清拖动法的两点说明)练习:用菜单法或拖动法把“c:\my documents”文件夹下的3个文件到“c:\lx”文件夹中。4.删除文件或文件夹(1)菜单法方法:(边讲边演示)选定源文件或文件夹→单击“文件”菜单→单击“删除”命令→在“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单击“是”。(2)拖动法方法:(边讲边演示)选定源文件或文件夹→拖动选定对象到“回收站”图标后释放鼠标→在“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单击“是”。(3)键盘法方法:(边讲边演示)选定源文件或文件夹→ 按delete键→在“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单击“是”。练习:用菜单法和拖动法删除“c:\lx”文件夹中的2个文件。5.文件或文件夹的改名方法:(边讲边演示)选定文件或文件夹 → 单击“文件”中的“重命名”命令 → 输入新文件名后enter键。练习:用菜单法更改“c:\lx”文件夹中的1个文件的名称。6.查找文件和文件夹方法:(边讲边演示)单击“开始”按钮→指向“查找”→单击“文件或文件夹” → 在对话框中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欲查找的文件名→单击“开始查找”按钮→单击“对话框右上角的”关闭按钮。练习:查找”c:\”文件夹中名称为readme.txt的文件。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利用“我的电脑”来管理计算机资源,希望同学们利用上机实践的机会练习一下有关文件与文件的操作。四、作业:完成教材后面实践1、2。
信息和计算机练习试题(精选2篇)
信息和计算机练习试题 篇1
一、选择题:
1. 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
a :1964年2月 b:1956年2月 c:1949年5月 d:1969年11月
2.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四代,微型计算机是第几代的电脑产品
a :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3.对于cpu,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b:是计算机的心脏
c:微机中,被制作在一块芯片中 d:每台计算机只有一个
4. 下面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 :(10111)2 b:(10110)2 c:(111)10 d:(25)10
5.计算机的启动分冷启动和热启动,下列属于热启动的是
a :将尚未通电的计算机通过接通电源使其启动的方式
b:对已处于工作状态的(即已通电)的计算机通过同时按下[ctrl]、[alt]、[del]三个键使其重新启动的方式
c:从计算机的硬盘c盘启动的方式
d:从计算机的软盘a盘启动的方式
6.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关机后会丢失信息的是
a :软盘 b:硬盘 c:rom d:ram
7.下列关于计算机存储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计算机的存储器分ram和rom两大类
b:硬盘是属于内存储器,软盘是属于外存储器
c:计算机关机后,存在rom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而存在ram中的信息是不会丢失的
d:存储器的一个存储单元(即一个字节)可以存放八位二进制信息
8.下列设备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的是
a :显示器 b:打印机 c:键盘 d:软盘
9.下列软件不属于杀毒软件的是
a :kv300 b:kill c:cpav(早期的病毒检测软件) d:windows
第二章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第三课《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精选2篇)
第二章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第三课《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篇1
第二章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
第三课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屯昌县红旗中学 陈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知道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
2.知道计算机上网方式的类型及电话拔号上网的2种连接方法
3.了解ip地址的动态配置与静态配置方法
教学内容:
1.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 2.几种上网方式
教学重点:“拔号上网”和“通过局域网上网”的实际操作
教学难点:
课时数:1课时
一、因特网服务组织
1.网络服务商
⑴因特网基础提供商
为因特网信息提供光缆、线路、交换机等基施施的人。
拥有“公共通道”的地位。
⑵因特网连接服务提供商
类型
isp
iap
中文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工作内容
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提供客户机器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以支持用户访问因特网上的信息。
isp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正式运营企业,享受国家法律保护。
国内知名的isp:163、169、cernet、chinagbn、东方网景、瀛海威、河北通信公司、莆电市明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⑶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如:icp)
选择信息并使之传输的人或选择某类信息上网供公众访问的人。
工作内容:通过因特网为公众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通常是通过自己的网站或个人主页向用户提供信息。
计算机安全(精选3篇)
计算机安全 篇1
教学目标 : (1)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 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 (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
引 入: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显得越来越重要。
新 课:
一、(computer security)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门科学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中的某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地运行。
二、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一般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隐蔽性 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2) 传染性 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