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精选12篇)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
1、通过计算机能正确读写本自然段13个生字,理解“雄伟、耸立、精美、永垂不朽”的词语的意思。
2、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过程及其周围的建筑,利用计算机仿写一段话。(有顺序,有重点)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检查——拓展练习写作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自学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电脑来学习一篇课文《北京》,这节课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请大家点按北京进入课文。(出示第二小节课文)
北京城的中央(yāng)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的北面是雄(xióng)伟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有一条金水河,河上有5座汉白玉石桥。金水桥的东、西两侧耸(sǒng)立着一对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华表。城楼、小河、石桥、华表组成了一幅美丽、庄严的图画。广场的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táng)。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是中国历史(shǐ)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广场中央矗(ch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bēi),碑身上刻着毛泽(zé)东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chuí)不朽(xiǔ)!
请大家看电脑中的文章,点按左上角的喇叭,先听课文朗读。下面老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读通、读懂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请电脑帮助你学习,可以点按生字学习、录像及相关资料。
二、检查。
刚才大家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指一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通用17篇)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
1、通过计算机能正确读写本自然段13个生字,理解“雄伟、耸立、精美、永垂不朽”的词语的意思。
2、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过程及其周围的建筑,利用计算机仿写一段话。(有顺序,有重点)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检查——拓展练习写作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自学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电脑来学习一篇课文《北京》,这节课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请大家点按北京进入课文。(出示第二小节课文)
北京城的中央(yāng)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的北面是雄(xióng)伟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有一条金水河,河上有5座汉白玉石桥。金水桥的东、西两侧耸(sǒng)立着一对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华表。城楼、小河、石桥、华表组成了一幅美丽、庄严的图画。广场的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táng)。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是中国历史(shǐ)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广场中央矗(ch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bēi),碑身上刻着毛泽(zé)东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chuí)不朽(xiǔ)!
请大家看电脑中的文章,点按左上角的喇叭,先听课文朗读。下面老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读通、读懂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请电脑帮助你学习,可以点按生字学习、录像及相关资料。
二、检查。
刚才大家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指一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教学设计
课题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
课 时
1
课 型
新课
教材
分析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平时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安全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必须掌握了知识,形成正确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所以本课应该重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情
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不久,自学能力普遍较低,但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都较强。计算机病毒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神秘,多数学生在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上也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及防治方法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危害。
(2)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学会判断计算机是否中病毒。
(2)通过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防治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信息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要真正做到安全使用信息,除了积极预防别人侵犯以外,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主动成为新时期正确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实践者、示范者。
教学
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防范措施
教学
方法
讲授、学生自主探讨
教学
难点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教学
媒体
多媒体机房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
根据学生熟悉的qq聊天工具为例,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qq用户账号被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第二课 新伙伴——计算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时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二课,是学生上计算机课必不可少的一课。教者要指导学生从外不简单认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各部分的功能和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如何开、关计算机和计算机的特点等知识。激发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课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功能。可从三方面介绍:一是输入设备,常见的鼠标、键盘,还有扫描仪等;二是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三是储存和处理设备,即主机,分卧式和立式。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进行开机和关机的练习。结合“练技能”进行教学。第三部分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用途和特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争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部分是通过“动脑筋”复习本课内容,引出下一的探究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的:1、认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认识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等。了解计算机发展过程及特点。2、学会开、关计算机。3、进一步认识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会并知道开关计算机的过程。教学难点: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法。 ①用直观教学法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计算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教师可利用一个打开的计算机机箱,向学生展示机箱内的东西,从而减小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同时,对教材上提到的cpu、存储器有个感性的认识。③学生对常见的计算机从外观上组成部分必须十分熟悉,而且能够说出这些设备是属于输入、输出设备还是处理设备。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或常用的一些其它设备。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开、关机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方式。另外,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哪些应用(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既然计算机能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那么计算机到底是怎样组成的?本课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机的发展和硬件组成。二、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经过了四个发展过程。 第一代:计算机是由电子管为的主要组成的。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计算机由晶体管元件组成的。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计算机由集成电路元件组成的。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 第四代:计算机是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组成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速度越来越快。)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第五代:智能计算机正处在研究阶段。三、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硬件由鼠标、键盘、显示器、主机、打印机等组成。1.显示器(板书:显示器)先来说说外形与家用的电视机差不多的设备吧,它的名字叫显示器,虽然它与电视机差不多,但是却比电视机清晰许多,近距离使用它时能够保护我们的眼睛。显示器是我们与计算机面对面交流的工具,它能将计算机工作的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出示图片)它们的外形虽然不同,但都是显示器。2.主机(板书:主机)主机是计算机的“心脏”,计算机的工作都是这个主机完成的,它的外形是个箱子,但里面装了许多设备,(出示主机箱)计算机正是靠着这些设备来完成各项工作的。(出示图片)它们的外形虽然不同,但都是主机。3.鼠标器(板书:鼠标器)鼠标器用来操作计算机进行工作,虽然它个子很小,有两个或三个按键,但是它的作用却很大,它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出示图片)鼠标器有两个按键的,也有三个按键的,有带滚轮的,有机械式的鼠标器,有光电鼠标器,它们都是我们使用计算机的好帮手。4.键盘(板书:键盘)键盘可以帮助我们输入一些文字、命令,或者可以在某些时候代替鼠标器工作。它的按键很多,要正确、快速地使用它们,需要我们花一定的时间。(出示图片)它们的外形不同,但是键盘上的键基本都相同,使用方法也相同。5.其它设备计算机上还有一些其它设备,(出示实物)例如音箱、打印机、扫描仪、耳麦等,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好计算机。四、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 1、计算机的启动(1)打开显示器的电源开关。 (2)打开主机的电源开关。计算机会自动检测,同时屏幕显示一些检测的信息,然后进入windows xp的运行环境。 2、计算机的关闭 (1)先保存好使用的数据,退出所有正在应用的程序。 (2)单击【开始】——【关闭计算机】——选择【关闭】,计算机主机被关闭。 (3)关闭显示器的电源开关。五、计算机的特点:1、自动、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2、高超的记忆能力。3、准确的判断能力。4、教师讲解: (1)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不使用任何算法,请你从1加到13,你要用多长的时间?(学生演示)让我们的计算机来计算从1加到50000,看它要多少时间。(程序演示)
ibm的"深蓝"计算机,在对手每走一步棋时,1秒钟内便会有2亿步棋的反映。
所以,计算机可以做那些计算量大、运算复杂的工作。
(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可以根据程序判断下一步该做什么。(试下棋)
1993年9月,在英特尔国际象棋大奖赛中,世界第一高手被名为"天才一号"的电脑象棋系统淘汰出局。
(3)强大的存储能力。
老师这儿有一本200页的教学参考书,总字数为12万,它存在这张软盘里只占了它的六分之一。这还是现在使用的最小的存储器。(拿出光盘)这叫光盘,我们非常熟悉,它可以存电视节目,如果拿它来存书籍的话,可以存2700册那样的书。我们计算机的硬盘(出示)是光盘存储容量的6倍多,如果用我们计算机的硬盘来存的话,可以存的下多少册书呢?与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相比,你就可以看出计算机的存储能力了!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主要设备,知道一台计算机至少要有主机、显示器、鼠标器、键盘这四个设置组成,其他的设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好计算机。 1、计算机光有以上的硬件是不能工作的,还需要硬件和软件配合才行。2、提问:开机的顺序和关机的顺序有什么不同? 开机时先开外部设备,再开主机;关机时是先关主机,在关外部设备。 -
第5课 用计算机娱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用“cd唱机”播放音乐
·学会用计算机播放影碟
·初步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
【教学内容】
·鼠标单击、双击、拖动操作
·cd唱机的应用
·金山影霸的应用
【教学准备】
·12张cd唱片和12张动画vcd影碟
·学生机安装“金山影霸”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cd播放器”播放cd和“金山影霸”播放vcd的实现过程。由于音乐或视频欣赏容易让学生分析,因此建议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机的乐趣,同时也学会计算机“娱乐”功能的操作方法。
1.“cd播放器”和“金山影霸”的按钮和命令较多,学生识记会有困难。教材并没有简单罗列枯燥的“按钮”或“命令”说明,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发现按钮或命令的作用。
2.建议教师结束课堂教学前总结“cd播放器”和“金山影霸”的重要功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中理解计算机在娱乐方面的功能,最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玩纸牌游戏复习鼠标单击、双击和拖动的操作
打开纸牌游戏的路径:开始→程序→附件→娱乐→纸牌游戏。
游戏的最终目的:将所有的牌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移到右上角的四个空位中,以a开头,接着是2、3、4……。
二、用计算机听音乐
师:用计算机可以玩游戏,还可以欣赏动听的音乐、放映精彩的影碟。老师这里有一张cd唱片,大家仔细看看你的计算机,猜猜看,这张cd唱片应该放置在哪里才能让计算机读出里面的音乐文件呢?
第4课 用计算机辅助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
·认识课件的常见功能
【教学内容】
·语文课件的常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数学课件的常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课前准备】
把多媒体课件的配套光盘(小学语文课件“四季的脚步”、数学课件“时分的认识”)复制到学生所用计算机的指定文件夹中,并在桌面上建立相应的图标。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应用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案例的方式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对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的感性认识。建议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科教师合作,切实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或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整合让学生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功能以及对自己学习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和数学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让学生逐步领会到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器”程序的应用和鼠标单击的操作
(教师出示题目:983+518?(131-57))
二、讲授新课──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四季的脚步”
师:计算机不仅可以进行运算,而且还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这节课上我们先请计算机当一回语文老师,教我们学习“四季的脚步”。
(教师打开“四季的脚步”课件)
朗读“四季的脚步”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计算机是如何朗读“四季的脚步”这首诗的,边听边看屏幕上画面,想象四季的景色
(教师打开朗读页面)
师:大家说计算机朗读得怎么样?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快跟着计算机练一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