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案(精选16篇)
《经济生活》教案 篇1
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第五课)
【课程标准】
内容目标
学习要求
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
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案例;
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1、 了解企业的含义。
2、 了解公司的含义与设立。
3、 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 了解公司的组织机构。
5、 了解公司制的优点。
6、 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7、 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与意义。
8、 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9、 了解我国就业的问题。
10、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1、 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 公司的类型:
①企业是以 为目的而从事 ,向社会 的经济组织。
②公司是 设立的,全部资本由 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 。
《经济生活》教案(通用13篇)
《经济生活》教案 篇1
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第五课)
【课程标准】
内容目标
学习要求
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
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案例;
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1、 了解企业的含义。
2、 了解公司的含义与设立。
3、 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 了解公司的组织机构。
5、 了解公司制的优点。
6、 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7、 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与意义。
8、 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9、 了解我国就业的问题。
10、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1、 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 公司的类型:
①企业是以 为目的而从事 ,向社会 的经济组织。
②公司是 设立的,全部资本由 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 。
《经济生活》教案(通用19篇)
《经济生活》教案 篇1
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第五课)
【课程标准】
内容目标
学习要求
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
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案例;
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1、 了解企业的含义。
2、 了解公司的含义与设立。
3、 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 了解公司的组织机构。
5、 了解公司制的优点。
6、 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7、 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与意义。
8、 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9、 了解我国就业的问题。
10、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1、 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 公司的类型:
①企业是以 为目的而从事 ,向社会 的经济组织。
②公司是 设立的,全部资本由 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 。
《经济生活》教案(精选18篇)
《经济生活》教案 篇1
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第五课)
【课程标准】
内容目标
学习要求
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
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案例;
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1、 了解企业的含义。
2、 了解公司的含义与设立。
3、 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 了解公司的组织机构。
5、 了解公司制的优点。
6、 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7、 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与意义。
8、 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9、 了解我国就业的问题。
10、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1、 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 公司的类型:
①企业是以 为目的而从事 ,向社会 的经济组织。
②公司是 设立的,全部资本由 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 。
2024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解读(精选13篇)
2023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解读 篇1
美岭中学
考点一 货币
(1)货币的本质
①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④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⑤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4篇)
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p4把图中的东西变成了:棉布、盐、茶叶、米、马匹
【解读】修改后与“某山村……”的材料背景更为贴切。
p5虚线框中:删除了“这些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
【解读】主要是为了降低难度。
“从商品中分离……就是货币。”修改为“这些从商品世界中……,就成为货币。”
【解读】修改之后更加科学,不能仅仅把“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规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等同于货币,货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p6删除“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和“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三的货币”这两个自然段。【解读】主要是为了降低难度。
p7“专家点评”移到通胀通缩之前。【解读】为了教材编排更加具有逻辑性。
“相关链接”
修改了对“贮藏手段”的解释:删除了“货币退出流通领域”的字样。“货币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执行的是贮藏手段职能。”
【解读】对于纸币有没有贮藏手段职能是有争议的。传统观点认为只有金银货币才具有贮藏手段职能。根据修改后的教材理解,纸币也具有贮藏手段职能。这更加符合教材主编的思想。
删除“金属货币在长期……一样使用。”“作为价值符号的”
【解读】表述更为简洁;和后边纸币的定义保持一致。
p8纸币含义的修改: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删除了“价值符号”的说法)。【解读】“纸币有没有价值”一直是困扰教师们的一大难题。这一修改,有回避这一问题的意思。在教学中,我们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