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案(通用15篇)
《惊弓之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4.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2.了解“惊弓之鸟” 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词语“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
三.学习(2—5)段,引导学生通过四读、自读、自悟、自得。
1.读,边读边用“——”画出更羸说的话,用“~~~~”画出魏王说的话。
2.边读边想,更羸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魏王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这样读,找出依据。
3.自由读,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4.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加深理解。
四.交流学习长句子的经验。
1.遇到长句子,你该怎么读。
2.出示句子。
3.通过课件演示,再现情景,理解句中两个“直”字的意思。
五.比较句子
1.你有这样的本事?
2.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理解句子,并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学习,理解更羸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七.联系第五自然段,前后对比,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惊弓之鸟》教案(精选17篇)
《惊弓之鸟》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学会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运用读书记号。
教学难点:理解更赢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成语的比喻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通读课文,学会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了解学习本课的训练点。
这个单元我们进一步明确读书做记号的好处,并统一几种读书记号,以便今后学习。
2、默读"学习提示",思考:
①读懂了什么,用……划出。
②不懂的,用"——"标出。
(2)交流自学体会,明确:
①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学做读书记号。
②介绍了几种常用读书记号:用"…"标出重点词句;用"——"标出疑难问题;用(1)(2)(3)……标自然段序号;用分段。
(3)做读书记号有什么好处。
(4)小结:读书时做些读书记号,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阅读习惯。养成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我们边读边思。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3、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间:课题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理解的难点是"之")
(2)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鸟(大雁)关于大雁的生活习性,你知道些什么?
惊弓之鸟教案(通用16篇)
惊弓之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惊弓之鸟》教案(精选15篇)
《惊弓之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4.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2.了解“惊弓之鸟” 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词语“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
三.学习(2—5)段,引导学生通过四读、自读、自悟、自得。
1.读,边读边用“——”画出更羸说的话,用“~~~~”画出魏王说的话。
2.边读边想,更羸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魏王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这样读,找出依据。
3.自由读,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4.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加深理解。
四.交流学习长句子的经验。
1.遇到长句子,你该怎么读。
2.出示句子。
3.通过课件演示,再现情景,理解句中两个“直”字的意思。
五.比较句子
1.你有这样的本事?
2.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理解句子,并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学习,理解更羸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七.联系第五自然段,前后对比,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惊弓之鸟》教案范文(通用17篇)
《惊弓之鸟》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学准备:
生字小黑板、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惊弓之鸟》教案(精选21篇)
《惊弓之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更羸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一、选词填空。
悲惨 悲痛
1、周总理去世的时候,全国人民( )。
2、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 )。
怎么 这么
1、魏王不相信更羸有( )大的本领。
2、更羸( )会有这样大的本领呢?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本事( ) 悲惨( ) 劝告( )
发觉( ) 孤单( ) 鲜艳( )
三、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选一个讲给你的同伴听。
(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