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餐礼仪教案

时间:2025-04-05

《进餐》教案(通用2篇)

《进餐》教案 篇1

  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故事启迪法 演示示范法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进餐时的行为符合礼仪要求。

  2、 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园进餐习惯。

  核心要素:进餐前 手洗净 入座时 动作轻

  细细嚼 慢慢咽 不挑食 不剩饭

  活动准备:幼儿平时使用的餐具:碗、盘子、勺子各1个

  基本过程:

  (一) 导入活动:

  直接介绍活动的名称,导入活动

  (二) 关键步骤:

  1、 第一步,餐前准备练习。

  (1) 取餐垫放桌子上,取餐具放在餐垫上。

  (2) 学习用双手将小椅子拉开,再入座。

  (3) 老师将盛好食物的餐具放在餐车上,幼儿用双手端起饭碗,放在餐垫上。

  2、 第二步,吃饭练习。

  (1) 脚规矩地放在椅子的前面。

  (2) 饭、菜要搭配着吃。

  (3) 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吃饭。

  (4) 需要添饭菜,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助,或经老师允许后,由自己到指定的地点添饭。

  3、 第三步,收拾桌面的练习。

  (1) 清洁桌面:去抹布区取干净抹布,擦拭餐垫和桌面后,将脏的抹布放在脏抹布区。

  (2) 餐垫使用后,放到指定地点。

  4、 第四步,漱口和擦嘴的练习。

  (三) 练习后,要注重幼儿在进餐时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活动延伸:

  1、 说故事与分角色表演:

  通过说故事和角色表演的方式,对幼儿做进餐礼仪指导。

  例如:讲完故事《猪小弟的一天》与幼儿进行讨论:

  (1) 为什么小朋友都用惊奇的眼光看着猪小弟?

查看全文

教育随笔:让进餐成为一种享受

浩浩是我们班上的一位小男生,长得很可爱,平时不太爱讲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每到吃饭时,孩子们都能安静愉快的进餐,可是浩浩小朋友不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就是有意无意地摆弄着面前的勺子,而有时也会看着满满的一碗饭发呆。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吃饭时,他也只是看了看老师不予理采。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是耐心的跟他讲道理就是喂着吃。但是,这些话用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也就不管用了。而我们更不能天天喂着宝贝吃,所以每到吃饭时,浩浩的进餐就成了一大难题。
   针对浩浩的吃饭问题,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而在幼儿园我们利用餐前的时间,向孩子们讲吃饭的好处及重要性,让他们初步了解食物吃入肚子中是如何消化的。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利用图片、课件、图书等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食物的重要性。进餐时,教师根据不同的菜品和菜色,向幼儿介绍其营养价值,如:多吃青菜脸蛋会变的很漂亮;多吃米饭会比爸爸长得还要高……教师运用夸张的手法教育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锻炼,浩浩在吃饭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家长甭提有多高兴啦。但我还想说良好的进餐常规不只是靠在幼儿园中获得,它还需要家园的配合,家长的配合对于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同样重要。

查看全文

教育随笔: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使孩子终生受益

  一般说来,12~18个月的幼儿已能独立进餐,并且吃得很好。如果母亲老是担心孩子吃不好、吃不饱,从而越俎代庖,那就会使孩子对母亲产生依赖性9当孩子长到三四岁衬,再决定改变喂他吃饭的现状,那是不大容易办到的。因为在他心目中,如果母亲爱他,就应该继续喂他吃饭。母亲在态度上的变化会刺伤孩子,他甚至会气得两三天不好好吃饭。这种表现使心软的母亲惴惴不安,于是又喂他吃饭。孩子从前次的胜利中,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力量,揣摸透了母亲的心理,所以当母亲再次让他自己吃饭时,孩子还是拒不照办。于是,让孩子自食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那么,应怎样培养孩子的自食习惯呢?首先应该让孩子懂得,自己饭是天经地义的事,可以用小鸡、猫、小兔等孩子喜欢的小动物独立摄食的样子启发他,使他产生自己吃好饭的愿望。对于依赖性强的孩子,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连续几天里,孩子的饭菜都由他最喜欢的食物组成。把盛着饭菜的盘子往他面前一摆,然后就很自然地到隔壁房间中去,就象忘了拿什么东西。开始时,在别的房间只呆上两三分钟。当回到孩子身旁时,不管孩子是否试着自己吃饭,都要好好地帮助他吃饭。自食的习惯不是一下就能养成的,他或许已经能够独立吃一餐饭了,而在吃第二顿饭时,又会求助于父母。这时千万不要发火,更不要在这个过渡阶段和他讨论这个问题。如果他愿意自己独立吃一种食物,也不必强迫他去吃第二种。如果孩子对自己在吃饭方面的进步感到满意时,家长可以随声附和,以示鼓励,但不应对比表现出过分的热情,否则,孩子会怀疑这种鼓励的动机。如果在一个星期里,都准备孩子最喜欢的饭菜,而过了十分钟或十五分钟,他连动都不动一下,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设法使孩子感到饥饿,例如可以逐渐减少每餐喂他的食物。兰四天后,待他饥肠辘辘,就会下决心去自己吃饭。

查看全文

教育随笔:进餐时的比赛

       孩子们吃饭时,喜欢看看今天吃什么菜,闻闻今天的菜香不香,如果不对胃口,是不肯吃一口了。今天在吃饭的时候,又听到有的小朋友说,这个菜不好吃,那个肉不爱吃。沐颜是我们班上年龄最小的孩子,难免会娇气,听到小朋友在抗议,她马上把脸转过去,不肯面对餐桌。我走过去,问她:沐颜,你怎么了?她看看我:老师,我不喜欢吃,这个不好吃嘛。我说那你把脸转过来,告诉老师,今天我们吃什么好吃的菜呢?她一一说了出来,我说:对了,很棒的小朋友哦,今天的菜都是很有营养的,沐颜不但是聪明的孩子,还是大老虎,大老虎可是不挑食的哦,是我们班哥哥姐姐的榜样,大大口像个大老虎一样吃饭给哥哥姐姐看。受到鼓励的小沐颜很开心,马上拿着勺子大口吃饭,一边吃还一边说:我是大老虎,看我厉害吗?别的小朋友一看到比自己小的妹妹都能大口吃饭,都不愿意落后,很快地拿起勺子比赛,不会再听到哪个孩子说这个菜不好吃或者是那个肉不好吃了,就怕自己落后了。                                                                                         针对这种不爱吃饭的习惯,以鼓励帮助为主。先在餐前特别介绍今天 吃的菜,并且介绍这些食物对宝宝身体的益处,从而引导孩子爱吃饭,不挑食,还要经常表扬一些吃饭好的小朋友,用孩子们身边的榜样感染和教育他们。   

查看全文

教育笔记:引导孩子养成进餐的好习惯

    涵涵是名新入园的韩国孩子。不知道是饮食习惯影响还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每天的午饭他吃的总是很慢、而且非常少,一口饭放在嘴里能嚼上好半天。

    为了帮助涵涵养成良好的的进餐习惯,我常常让他参加植物角的劳动,介绍植物角种植的蔬菜,让他多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对生长发育的作用。当助理老师端上饭菜时,我用愉快的表情和语气说:“涵涵最爱吃菠菜肉汤,菠菜最有营养了,吃了会像大力水手那样有力气。我还故意闻一闻:“啊!真香!涵涵,你闻闻。”在我的情绪感染下,涵涵一口一口吃起来。我趁热打铁说:“涵涵吃饭有进步,能自己吃饭了,如果你能大口大口的嚼,那营养就会被吸收的。听了我的话他把嘴里的饭有滋有味的嚼起来。一顿饭吃得虽然很慢,但比以前好多了。

查看全文

教育随笔:如何看待幼儿的进餐聊天

每当进餐的时候,我们都会提醒小朋友要安静进餐,不要说话。在膳食活动过程中保持安静是幼儿园的一种纪律。这种纪律也让我们很多工作能顺利开展,如:可以加快小朋友进餐的速度,也可避免在进餐中发生危险,老师也能及时做好午睡的准备以及不耽误教师的下班。
然而今天午餐发生的事情让我对这规定产生了很大的困惑。今天中午吃的是蕃茄炒鸡蛋,正当小朋友安静进餐的时候,一个充满了惊讶的声音响起来了“老师,我的碗里有根棍子”。我循声看过去,看见何诗瑜手上拿着一根卷成一圈的蕃茄皮。还没等我出声,接着朱佳颖也兴奋地叫了起来“老师我这里有一面小红旗”,她也把一块变了形的蕃茄皮拿了起来。这时全班小朋友的眼光都集中在她们的手上了,接下来就是一个个兴奋地低着头在自己的碗里探索蕃茄的秘密,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自己的重大发现。面对这一情景,我心想是阻止小朋友的议论还是做一节随堂教学呢?如《蕃茄皮的秘密》,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成的教材。但是看了一下时间,加上也不想让他们那么吵,我最终还是蜻蜓点水般表扬了一下小朋友然后就阻止他们让他们安静进餐。
其实那么多的小朋友一起进餐肯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在他们这个探索的年龄阶段,我想单是菜的色泽、味道、形状也有不少想和同伴分享的乐趣。但因为一些纪律,我们就让原本这么愉快的一件事情因为制度而变成了负担,让小朋友有话无处说。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允许小朋友吃饭时轻声交谈呢?这样既有利于小朋友的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尊重了他们的情感。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