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设计集合(通用12篇)
《学弈》教学设计集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流程,体验有效的学习。
2、学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初步感悟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情感、价值观
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有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有关节约和环保方面的名言警句。
生: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生: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这两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句话是用文言文写的。
师:你还能背出哪些文言警句。
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生:言必行,行必果。
生:温故而知心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文言警句。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
请大家齐读课题后质疑:
生物教学设计集合(精选5篇)
生物教学设计集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原则、等级和基本单位
3、练习编写检索表
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
2、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3、活动“编制检索表”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地球上约有35万中植物和150多万种动物,它们有的形态结构相似,有的彼此千差万别,我们怎样识别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呢?当我们到商品繁多的超市购买东西,会很容易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排列的。认识生物也要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它们分门别类,这就是生物分类。 《二》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活动过程】:展示图片
观察图片上这些你们所熟悉的各种生物,各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生物类群。
检查结果
问:你们组是根据什么将这些生物分类的?(性状差异和亲缘关系)
【导出】:根据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基本单位是——种,即为最小的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把各个分类等级按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如教材31页—32页在分类阶层系统中,我们都可以在不同的分类单位中找到各种生物的位置。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分类情况,各有不同,这样是否有利于我们识别生物?如果各执一词是不是就乱套了?那么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呢?
《花钟》教学设计集合(精选12篇)
《花钟》教学设计集合 篇1
一、引课:
用一个词或句形容老师给你们的印象。
老师用精神形容学生
带来了图片。
出示花的图片,简单渗透。
荷花:说说写荷花的诗句。
铃兰:像什么,取名字。
蒲公英:联系金色的草地
二、导入
猜谜,马蹄……提醒……(谜底:时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介绍的可不是普通的时钟,而是——花钟(板书,齐读)
三、初读
1、提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一个问题(出示)花钟是怎么样的?
2、谁想来说给大家听听,到底什么是花钟?
生:像钟一样,能记时间的花园。
师:把花组成一块儿,能根据花开确定时间。
生:花组成一个钟面,根据花开,就知道是几点钟。
她说的这部分内容是在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细读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读。
表扬学生读得好。这段中有两个新词:花圃 大致 都读得很正确。
还有一个很长的句子,能读好吗?
齐读。这就是花钟。
花钟既没有数字,又没有指针,怎么看时间?
哪一段告诉我们?(第一段)
2、读第一段,快速找找,介绍了哪些花,把这些花的名字拿笔划下来。
指名读花名。
读正确了吗?
一口气把9种花的名字划下来了,一个都没读错。
有两种花的名字很难读,一种叫蔷薇,一种叫昙花。读一读。
去欣赏一下。出示图片,可以一边欣赏,一边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这儿有个词,不容易读好,谁来读。(欣然怒放)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ftp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紧抓,学字疑题。
1.师课件出示两个手持矛和盾的人,询问学生:他们在干嘛?
生:———
2.师再让学生从图片中得知矛与盾的图象,可问:他们手持的是什么兵器?(课件出示矛、盾)
3.听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看师书写“矛”与“盾”。
边写边指导记忆:
矛:(最后一笔撇,好锋利呀!)
盾:开始两撇,真像是勇敢的小卫士。
4.紧接着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矛和盾分别有什么作用?(课件演示)攻击、防守(进攻、自卫)
5.师激疑:矛和盾谁厉害?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之我们清楚了,矛和盾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它们是相对立的两种兵器,现在有人要把它们团结在一起,用我们文中的新词来说,就是——集合。(课件出示词语),这集是生字,我们看,有那么多的笔画,好团结呀,跟老师书写一次。“集”跟“合”意思是一样的,他们组合在一起,似乎力量更大了。(再让学生齐读这个词)
《语文天地二》教学设计集合(精选12篇)
《语文天地二》教学设计集合 篇1
教学目的:
能正确抄写双音词音节,练习给音节标调;复习带金字旁和绞丝旁的字并填写偏旁表;积累词语;续写《下雨了》。
教学过程:
一、
1、抄写音节。
Chūn yǔ shǔi zhū cǎi hóng zǒu guò yáo yuǎn měi lì
学生独立抄写,自己检查。
2、给音节标调号。
Shui you zhe yang ju da de bi
谁有这样巨大的笔
二、复习带有金字旁和绞丝旁的字,并填写偏旁表。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看谁写得多。
金字旁:
绞丝旁:( )
2、填写偏旁表。
偏旁表示的意义例子
钅
三、给“雨”扩词。
1、读词语:倾盆大雨雨过天晴泪如雨下挥汗如雨
2、自己扩词,看谁说的多,说得好。
例:雨霖霖 雨萧萧 雨蒙蒙 牛毛细雨 狂风暴雨 零星小雨 ……
四、续编诗歌。
下雨了,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啦。”
下雨了,蘑菇说:“不怕,我有。”
下雨了,说:“不怕,我。”
分组完成,回去思考,在班上讨论。评委评定。
例:下雨了,蘑菇说:“不怕,我有小花伞一把。”
下雨了,甲虫说:“不怕,我有一件防雨褂。”
板书设计:语文天地
给音节标调号
Shui you zhe yang ju da de bi
谁 有 这 样 巨 大 的 笔
第七、八课时
教学目标:自读《伞》,复述,能搞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背诵《春夜喜雨》;总结自己的热字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自读《伞》。
1、自己读一遍。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⑴ 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⑵ 又是怎么结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