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之一》教案(精选14篇)
《几分之一》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认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学情分析:
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有了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了平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也许听过几分之一,但他们不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抢选数字游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新朋友认识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创设趣味性的游戏,把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融入到游戏 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分之一》教案(通用17篇)
《几分之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复习了平均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会读写分数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圣诞节就要到了,小明准备好多点心,准备和他的好朋友冬冬分享,怎么分呢?(像这样每份一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平均分。)
2、可是披萨只有一个,怎么分呢?
3、一半?怎样才是一半?你能用一个数来吗?
揭题: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
二、感悟新知,建构模型。
1、教学例
(1)认识1/2。
①首先披萨每人一半,怎么分?我们用圆形小纸片表示一个披萨,请你折一折,用画斜线的方式表示出一半。
小结:像这样把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一半。我们用分数1/2表示,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边说边板书)
②“1/2”意义及读写法。
那么1/2怎么写呢?请看黑板,先写一横,在写横线下面的2,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这个分数读作:1/2。(全班齐读)
《几分之一》教案(精选5篇)
《几分之一》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的知识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概念是一次扩展,也是学生认知上的一次飞跃。在意义上和读写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很困难,因此,教学时,我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现实情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练习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初步的逻辑能力。
3、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纸片,水彩笔。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听音乐“八月十五月儿圆”
师:刚才大家听了这首歌想到了什么节日?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家都要吃什么?(月饼)那你们有没有与亲人或朋友分享过月饼呢?(有)现在老师要大家再来分一分月饼。
2、 感受平均分
师:老师这里有4个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4个圆代替月饼,指名上前边分边讲边写:“要平均分,○○|○○算式4÷2=2(个)。)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几分之一》经典教案(精选16篇)
《几分之一》经典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利用类推与迁移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索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况能力
4、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平均分,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各种图形纸,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拍手游戏”。伸出小手,注意听要求:根据得数拍手,不用嘴巴回答。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游戏开始。
1、把个糖果分给2名同学,要分得同样多,每名同学分几个?(生拍4下手)
2、把4糖果分给2名同学,要分得同样多,每名同学分几个?(生拍2下手)
3、把2糖果分给2名同学,要分得同样多,每名同学分几个?(生拍1下手)
(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了4,2,1这几个数)
分得同样多,就是怎样分?(平均分)(老师板书:平均分)
(继续玩拍手游戏)
把一糖果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几个?(学生不拍手)为什么不拍手啊!(生答:半个不够拍一次)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认识数的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分数,学习了它之后,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分数)
二、多重感知,理解意义
1、认识1/2
拿出一张圆片
现在,谁能把这张圆片平均分成2份呢?(指名到讲台前)
《几分之一》教学反思(精选16篇)
《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1
学生在认识分数以前接触到的都是整数,“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需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对分数有一些一知半解,但对分数意义的本质并没有深刻的了解,这也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了几个方面。
一、激情导趣,诱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需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认识几分之一”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因此我设计了分大饼故事情境引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教学一开始,我给学生给分大饼,怎样分得公平?引出平均分,学生很顺得地分完了,然后提问只有1个大饼要怎么分给两个同学?学生就回答每个人分得一半。于是我再问为什么这样分会满意?由此强调分数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平均分。一个大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半个。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需要创造新的数来表示出这“半个”,由此引出二分之一。我就这样一步步,一层层地和学生一起慢慢地却又很自然地揭开了分数的面纱。
二、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本节课我把二分之一的教学作为教学重点,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首先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在初步感知二分之一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折一张纸的二分之一,通过对比不同纸张折法的二分之一,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二分之一的理解。教材对于分数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先认识二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一,我在教材有限的资源上给予了一定地扩充和加深。当学生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后,我让学生自己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去创造喜欢的几分之一,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学生动手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由直观到抽象,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意义理解上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