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精选8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二、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两条性质.
2.解方程:4(x- )=2.
解法1: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4,得:
x- =
两边都加 ,得x= .
解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得:
4x- =2
两边同加 ,得4x=
两边同除以4,得x= .
(二)、新授
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讨论下面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2x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22x(即4x)台.
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精选16篇)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篇1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教学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会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灵活处理解方程的步骤,化为ax=b(a≠0)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难点:正确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 解方程:4x-3 (20-x )=6x-7 ( 9-x )思考: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要注意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2 求下列各数的最少公倍数:(1)12,24 ,36 (2) 18,16 ,24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动脑筋: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1天,接着乙又单独做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问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任务?(先独立做,做完后交流做法,认真听出同学意见,老师点评)通过这个问题,请你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先去____,后去_____,再_____、_______得到标准形式ax=b(a≠0),最后两边同除以______的系数。考考你:下面各题中的去分母对吗?如不对,请改正。(1) 去分母得5x-2x+3=2 (2) 去分母得2x-(2x+1)=6(3) 去分母得4(3x+1)+25x=802 尝试练习(注意养成口算经验的好习惯)解方程: 3 比一比,看谁算得准(注意养成口算经验的好习惯)解方程:(1) , (2)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 化繁为简例1 解方程: 2 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例2 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是x= -1,则k的值是( )a b 1 c d 03 实践应用例3 学校准备组织教师和优秀学生去大洪山春游,其中教师22名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两家定价相同,但优惠方式不同,甲旅行社表示教师免费,学生按八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教师和学生一律按七五折收费,学校领导经过核算后认为甲乙两家旅行社收费一样,请你算出有多少名学生参加春游。四 冲刺奥赛,培养智力例4 解方程: 五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解方程 : 六 反思小结拓展提高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要注意什么?作业:p 119 8,9
3.3解一元一次方程(通用14篇)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问题的本质规律;通过对“工程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难点: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学习过程 一、复习提问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步骤
方法
注 意 依 据
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________________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括号
去括号先去_______,再去______,最后______。带着符号计算,不要漏乘
移 项
把___________项都已到方程的一边,其它项移到另一边。移项要_________
合 并把方程两边分别合并,化成ax=b的形式。合并只是系数相加,字母及指数不变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_______,得到方程的解x=b/a分子、分母不要_______2、解方程 1) 2) 3.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2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1小时完成全 部工作量的 ?4.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a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x小时,完成 全部工作量的 ? 5.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二、学生自学p101 例5 分析:1.这是一个关于工程问题的实际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已经知道了么?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工作总量看成 2.还可以怎样用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3、工作效率为 ,从始至终一部分(即x)人共做 小时,工作量为 两人共做 小时 ,工作量为 方程为 4、写出完整解题过程: 三、巩固练习1.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2、一项工作甲独做a天完成,乙独做b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3、整理一批数据,由一个人做需8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些人做2小时,再增加5人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3/4 。怎样安排参与整理数据的具体人数?4、一件工作,甲独做需30小时完成,由甲、乙合做需24小时完成,现 由甲独做10小时 (1)剩下的乙独做要几小时完成? (2)剩下的由甲、乙合作,还需多少小时完成? (3)乙又独做5小时,然后甲、乙合做,还需多少小时完成? 四、小结 1.本节课主要分析了工作问题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 间的关系,即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合效率:各效率之和; 总工作量可看做“1”2.解题时要全面审题,寻找全部工作,单独完成工作量和合作完成工作量的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注意易错点五、作业p102: 8题 , 9 题; p113: 2题六、课堂检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精选15篇)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训练点
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用移项法解方程明显比用前面的方法解方程方便,体现了数学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发现法则,课堂训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2.学生学法:练习→移项法制→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移项法则的掌握.
2.难点: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疑点:移项变号的掌握.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复合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题,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移项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首先回顾上节课的有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出示投影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x-7=5 (2) ;7x=6x-4
解:方程的两边都加7, 解:方程的两边都减去 ,
得 ,x=5+7 得 ,7x-6x=-4
4.2解一元一次方程(精选15篇)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篇1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骤,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讨论、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去分母法则的正确运用。
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解方程:(1) ; (2)2(x-2)-(4x-1)=3(1-x)
2、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的依据3、(只列不解)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积极植树造林,原计划每天植树60棵,实际每天植树80棵,结果比预计时间提前4天完成植树任务,则计划植树_____ 棵。(二)学生自学p99--100根据等式性质 ,方程两边同乘以 ,得 即得不含分母的方程:4x-3x=960 x=960
像这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去掉分数的分母的变形过程叫做 。依据是 (三)例题:例1 解方程: 解 :去分母,得 依据 去括号,得 依据 移项,得 依据 合并同类项,得 依据 系数化为1,得 依据 注意:1)、分数线具有 2)、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 (即不要漏乘)
解一元一次方程(通用16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 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去分母.(一) 情境创设: 与书同(二) 探索活动 由情景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审清题意,根据等量关系:学生总数的 +学生总数的 +学生总数的 +3=学生总数列出方程.即设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有x名,想一想由题意得 + + +3=x.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方程,交流自己的解法,相互加以比较.思考: (1)怎样才能将它化成上节课中所学的方程的类型?(去分母)(2)如何去分母?(方程的每一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三)自学例题1、解方程 - = -1解:(本题应如何去分母?学生答)去分母,得4(2x-1)-(10x+1)=3(2x+1)-12,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8x=-4,系数化1,得 x= (1)为了去分母,方程两边应乘以什么数? .(2)去分母应注意什么? .例2、解方程 = +1 例 3、 (2x-5)= (x-3)- 去分母时须注意:(1) (2)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3)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若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视多项式为一整体.建议进行专项训练,如 ,- 乘以6,8……例4、 - =3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四)、教学小结: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回答:1.形式上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是怎样求解的?2.它的解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3.它的解法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在计算或变形时,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避免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易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