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节日(精选2篇)
创设节日 篇1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教研室 武红芹
【习作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1》
【习作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春节、植树节、护士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和愿望,你们的心里,是不是也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赶快拿起笔,写出你心中的这个美好的节日吧。可以写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也可以写想象中自己或别人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写完后可以读给大家听一听,让别人也能分享你心中的美梦和习作的快乐。
【教学目标 】
1.按照自己的心愿创设一个节日。清楚、具体地写出创设这一节日的理由,想象自己和别人会怎样度过这一节日。
2.通过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指 导 课
【教学过程 】
一、引出话题,打开思路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说说看,这是哪一个节日的场面?(春节)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贴春联、挂灯笼、燃爆竹、拜年等习俗)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民族风俗节日,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当学生说到端午节时,随机提问:你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吗?当说到儿童节时,随机提问:能说说你是怎么过的吗?)
重大纪念意义的节日: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
《在欢乐的节日里》(精选2篇)
《在欢乐的节日里》 篇1
【教学说明】本课教材选自唱游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欢歌声声”。在教学中以“兴趣是前提,体验是核心,情感是纽带,审美是宗旨”为总的设计理念,围绕“欢乐节日”这一主题,通过表现中国传统节日,创设印尼欢乐的节日情景,从而感知节日音乐的特点。其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形成喜爱民族音乐文化,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节日音乐作品,逐步拓宽音乐视野。【教学目标】1、学生能以情带声地演唱《在欢乐的节日里》,表达歌曲欢快、热烈的情 绪;乐于参加舞蹈、演奏、歌唱等音乐活动,分享体验带来的快乐。2、学会用模仿、即兴表演、创编等方法,在听、唱、奏、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体验节日音乐的特点。3、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印尼民歌《在欢乐的节日里》;初步学会伦巴舞步。【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自然、轻快地演唱歌曲,注重歌曲紧凑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以情带声地演唱。2、教学难点: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学习、创编舞蹈,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民族打击乐器(大锣、小锣、鼓、钹)、铃鼓、响板、花饰。【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感受节日1、律动模仿师生采用一领众合的形式,进行节奏拍击、声响模拟、即兴创编等音乐活动。 说明:从感性入手,师生互动,共同创设轻松、欢乐的节日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观察、模拟、创编等音乐活动,从而有目的的感受节日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模拟与感悟——体验节日1、即兴表演 即兴表演中国传统节日2、听辨与模拟模拟民族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说明:模拟民族打击乐器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此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在即兴表演、听辨、模拟演奏的音乐活动中,不仅使旧知得到了迁移,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更从情感上激起了学生对节日音乐的体验。 三、新歌学习——表现节日1、介绍印尼节日2、感受旋律,学跳伦巴舞(1)教师伦巴舞表演(2)师生律动,通过拍手、跺脚为乐曲伴奏(3)伦巴舞步学习(4)创编伦巴舞蹈说明:此环节的教学设计突出了音乐教学中“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特点,以伦巴舞步的学习作为切入,学生在学习舞步的过程中充分熟悉了歌曲旋律。舞步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法,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相结合,并借用花环作为评价的手段,以律动 (拍手、跺脚)——伦巴舞步——创编舞蹈作为学习的三个层次要求,使不同能力学生的有不同的音乐表现。 3、 演唱歌曲(1)教师范唱,揭示课题(2)教师范唱曲谱,学生听辨两个不同的乐句(3)学生视谱(4)师生按节奏朗读歌词(5)用各种演唱方式学唱歌曲4、歌曲处理(1)铃鼓指挥说明:本环节的学习,是在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对唱、生生对唱、找朋友齐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学唱歌曲,教师针对歌曲中一字多音、断连对比、音准等难点问题,适时进行导学。尤其是巧用铃鼓,引导学生运用断连对比和强弱对比的方法来表现歌曲热烈、奔放的情绪,以期达到较好的学唱歌曲的效果。 5、综合表演律动——演唱——歌舞 四、总结与思考——拓展节日1、师生归纳总结节日音乐特点2、思考收集节日乐曲说明:本环节设计体现了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到生活,让音乐回归生活的思考,使这节课有了首尾呼应的逻辑回归感。
布置节日教室(精选2篇)
布置节日教室 篇1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学习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体验筹备节日的愉快。
准备:
制作拉环、折纸、面具、彩球等材料,汽球和彩灯若干。
活动与指导:
1.说说怎样让教室变漂亮的想法。
2.提供制作材料,示范一两种不太熟悉的作法,其他熟悉的请幼儿回忆制作要领。
3.确定制作内容后,分组制作。
4.将作品布置在教室周围,井衬以彩汽球,和彩灯等物,烘托节日气氛。师生共同欣赏。
布置节日教室 篇2有益的学习经验:
1.学习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体验筹备节日的愉快。
准备:
节日里的歌(精选3篇)
节日里的歌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独唱或他人一起表演,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2.能够针对不同的节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内容与风格的音乐,并为节日设计节日单或歌单.
教学方法: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播放《祝愿歌》
2、提问引入节日话题
二、我们的节日
1、节日名游戏接龙比赛。
提问:我们一年里常过的节日有哪些?
宣布竞赛规则并主持比赛,及时评分反馈。
2、节日的分类与节日民俗。
用提问等方式引导交流话题,学生自由回答,交流互动。
三
1、听赏歌曲,说出歌名及适合演唱的节日。
A《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国庆节
B《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师节
C《烛光里的妈妈》 母亲节
D《夕阳红》 重阳节
E《一二三四歌》 建军节
2。小结:歌曲的主题与节日的主题一致的类型是节日歌曲的首选。
四、歌声里的祝福
1、听赏《祝愿歌》
(1)听赏全曲
提问:A本歌适合在什么节日演唱?
B除祝福类歌曲外,还在哪些类型的歌曲适合在大多数节日演唱?
(2)感受旋律特点。(前半拍休止)
(3)体会歌词意义。
2、学唱《祝愿歌》
(1)用M或LA模唱全曲
(2)学生跟原声带唱一遍
(3)跟伴奏带完整地演唱一遍
(4)饱含热情地演唱(男女声先合后分,互送祝福)
节日里的歌 篇2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独唱或他人一起表演,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丰富多彩的节日(精选3篇)
丰富多彩的节日 篇1
教学设计
东方市第六小学 赵 娟
一、教学目标分析
使用搜索引擎和确定关键字是本课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诉学生一些搜索引擎和关键字,学生就可以从网上找到有关节日的信息,操作即可完成。但是,我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不是唯一的目标,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合作、爱国等,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等到全面提高。
根据以上想法,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学会使用关键字进行搜索。
技能目标:(1)熟练术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掌握相关技巧。
(2)能建立文件夹并下载保存网页资料。
情感目标:(1)体会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节日,感受民族风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2)培养良好的网络搜索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小学版教材中,对于上网搜索查找资料的更多使用是在选修内容部分,为了让学生能上网查找更多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我选用《丰富多彩的节日》这一内容来教学。通过搜索节日来了解搜索引擎的更多作用,并掌握如何选用关键字搜索。从而感受internet的强大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本节课的知识点是:了解搜索引擎的更多作用,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认为这个知识点如果作为命令教学、功能教学,操作难度小于理解难度,让学生照着学、试着做几个练习会比较容易,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但是,学生在课堂上恐怕只能学到一两个好用的方法,而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不会很多。信息技术课是在学习技术,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绝不仅仅负有学习技术的责任,而是应该担负起多重职责。只有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所以,我认为这个教学内容应加以拓展。
冬天的节日(通用2篇)
冬天的节日 篇1
教学目标):
1. 激发、培养学生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态度。
2. 通过开展班级元旦游艺活动,融个人于集体之中,培养乐于参与,乐于合作,热爱集体生活的行为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
教具准备:
收集各地和家乡有关过新年的图片和资料。
第一课时:新年的钟声响起来
教学过程
一、新年新景象
1. 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各自收集的图片和资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
2. 小组作,新年里的各种活动。
3. 家乡新年故事多。
二、新年老传统
1. 学生根据课前向祖辈、父辈了解到的有关新年的老传说、旧故事,开展“新年老传说”一分钟演讲赛。
2. 讨论:“老传说”让我知道了什么?设计
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新年的民风民俗及其来历和演变,另一方面从不同时期的“过年”,感知祖国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和人文生活的变化。
三、“家乡的新年”图片展览。
说说家乡的新年。
第二课时:级游艺会(庆元旦)
1. 环境布置
2. 制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