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出示“聪”字)看到这个字,你想说什么?
2.创设情境。(播放动画故事“填满房间”)第三个徒弟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填满房间?
3.互动交流。你们有什么办法吗?(引导生生之间认真倾听,互相补充)
4.小结: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互相启发,帮小徒弟解决了棘手的问题,说明遇到困难应该动脑筋解决问题。(揭题)
设计意图:针对小学生喜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提供动画故事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进入交际氛围。
二、引导发现,提出问题
1.范例引路。(播放课件:新买的衣服被墨水弄脏了;擦教室的大玻璃窗又麻烦又不安全……)
2.小组交际: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便之事呢?分小组交流。要求:小组长做好记录;别人说的时候专心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引导用“有……,有……,还有……”概括汇报,要求具体说清楚是谁提的什么问题或困难,所提问题者可补充。教师相机板书学生最常见的难题)
设计意图: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联系实际捕捉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学生有话可说。各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在互动中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
三、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讨论金点子。大家列举了这么多的问题与困难,看谁的金点子多,可以帮助谁解决哪个问题或困难,你就找他,把你的办法告诉他。
《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 篇1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课时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首先呈现了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接着呈现教材中的七巧板和鱼图,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在做小鱼图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了平移的'知识,还用到了旋转的知识,这两个概念在同一情境中呈现,又很符合实际情况,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同时,使学生体会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可以解决很多图形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七巧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图案。(课件出示几幅图案)
师:欣赏完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自由说)
教师总结: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图案的美。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探究新知
1、探究图案的变换。
(1)阅读理解,搜集信息。(课件出示教材87页例4)
《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
1、教师引导学生看复习题(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68册,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口答
3、引导学生看复习题(2)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教师出示不同答案a、1400+ b、1400+1400× c、1400× d、1400×(1+ )
4、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选择正确答案
指名汇报并说明原因
5、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如果将这道题的条件变为“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学生默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做法指名板演
(4)学生说解题思路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3与复习题3有什么异同?(两道题问题相同,条件不同。)条件不同在哪儿?
(复习题3条件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分数形式;例3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百分数形式。)
教师指出,分数与百分数的互相转化的方法,让学生回答。
2、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问:同学们能说一说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吗?
问:谁做单位“1”?(让学生分别指出两道题中的单位“1”),用什么方法解答。(乘法)
问:怎样列式表达?(比较)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
1、教师引导学生看复习题(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68册,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口答
3、引导学生看复习题(2)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教师出示不同答案a、1400+ b、1400+1400× c、1400× d、1400×(1+ )
4、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选择正确答案
指名汇报并说明原因
5、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如果将这道题的条件变为“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学生默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做法指名板演
(4)学生说解题思路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3与复习题3有什么异同?(两道题问题相同,条件不同。)条件不同在哪儿?
(复习题3条件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分数形式;例3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百分数形式。)
教师指出,分数与百分数的互相转化的方法,让学生回答。
2、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问:同学们能说一说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吗?
问:谁做单位“1”?(让学生分别指出两道题中的单位“1”),用什么方法解答。(乘法)
问:怎样列式表达?(比较)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5-86页,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二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能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了解求百分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一些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提问:百分数表示什么?
2、说出以下百分数的含义:
我们班第三单元测验,有97%的人达到了优秀。
我们有45%的人近视。
师:由于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达标率
1、出示信息: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解答,反馈: 板书: =
3、问:你能把这个结果用百分数表述出来吗?
4、师: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达标率。(请1~2人复述什么叫达标率。)
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5、引导学生总结达标率的计算公式。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用连除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六册《解决问题》中的例2和练习十三中的部分内容,前面的例1是用连乘解决问题,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这为本课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孕伏,而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两步计算试题的掌握程度,则为本课的计算作好了铺垫。教材通过情境图60人表演团体操,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圈,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来引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解决一个中间问题,从而学会用连除来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模型,并能解释应用,也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因为有了前面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其它方法来解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说清算理。
四、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多媒体播放运动会场景,听到了熟悉的音乐,你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开运动会),上节课我们学了解决运动会中求队列人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团体操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