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谣》教案(精选3篇)
《桔梗谣》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朝鲜族歌曲的聆听和歌唱、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律动,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
2.学唱朝鲜民歌《桔梗谣》,充分感受颇具起伏感的三拍子内在韵律,歌声轻快明朗。
3.通过简单的律动,体味朝鲜族舞蹈的内在韵律,即以内在的呼吸带动外在的动作,并以此进一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征。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时,注意学生较容易唱错的几小节。
2.为歌曲伴奏,注意鼓的节奏。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竞赛法……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磁带、多媒体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
二、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在韵律
(一)感受
1.导入:老师做几个动作,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师做西藏舞、新疆舞、蒙古舞、朝鲜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2.播放歌曲录音录象,教师介绍“朝鲜舞”,学生试着跳一跳
3.你觉得刚才这首歌曲怎样?学生谈感受——是三拍子还是二拍子——学
生试拍
你还能用哪些动作来表现歌曲的节拍?
(二)表现
1.集体表现
2.分组表现
三、感受朝鲜舞蹈的韵味
1.欣赏片断
师:朝鲜族人民把鹤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舞蹈中柔韧、飘逸的“鹤步”,深刻体现了朝鲜女子的善良与纯洁。
2.大家观看一段朝鲜族舞蹈的录像。
3.介绍:我国的朝鲜族聚居在吉林东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散居在牡丹江、松花江、鸭绿江和辽河流域一带,约180万人,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 4.点题:前面我们听到的音乐,看到的舞蹈都和一首朝鲜民歌有关,它就是〈〈桔梗谣〉〉。
三年级上《桔梗谣》教学设计(精选2篇)
三年级上《桔梗谣》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歌曲《桔梗谣》
设计意图:
朝鲜民族的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本课选用朝鲜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桔梗谣》,引导学生从聆听、演唱、表现中感受朝鲜族音乐的美感,在律动中了解三拍子音乐颇具起伏感的内在韵律感,学会用歌声表达这份婉约的美,边歌边唱,在歌舞中体味《桔梗谣》的轻快明朗,及朝鲜人民的乐观、向上。
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谣》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谣》。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富有韵律感。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朝鲜族歌曲的聆听和歌唱、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律动,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
2、学唱朝鲜民歌《桔梗谣》,充分感受颇具起伏感的三拍子内在韵律,歌声轻快明朗。
3、通过简单的律动,体味朝鲜族舞蹈的内在韵律,即以内在的呼吸带动外在的动作,并以此进一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征。
教具准备:配套光盘、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桔梗谣〉〉歌曲一遍
设计意图:让欢乐的音乐伴学生进教室,学生在无意识中注意到了音乐的旋律美。
二、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在韵律
三年级上《桔梗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桔梗谣》
设计意图:
朝鲜民族的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本课选用朝鲜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桔梗谣》,引导学生从聆听、演唱、表现中感受朝鲜族音乐的美感,在律动中了解三拍子音乐颇具起伏感的内在韵律感,学会用歌声表达这份婉约的美,边歌边唱,在歌舞中体味《桔梗谣》的轻快明朗,及朝鲜人民的乐观、向上。
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谣》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谣》。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富有韵律感。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朝鲜族歌曲的聆听和歌唱、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律动,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
2、学唱朝鲜民歌《桔梗谣》,充分感受颇具起伏感的三拍子内在韵律,歌声轻快明朗。
3、通过简单的律动,体味朝鲜族舞蹈的内在韵律,即以内在的呼吸带动外在的动作,并以此进一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征。
教具准备:配套光盘、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桔梗谣〉〉歌曲一遍
设计意图:让欢乐的音乐伴学生进教室,学生在无意识中注意到了音乐的旋律美。
二、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在韵律
(一)感受
1、这首歌是几拍子?
2、老师用点手心来感受三拍子,你也试试?(师示范一个乐句,注意要很好地表现那种韧性)
桔梗谣音乐教案(通用2篇)
桔梗谣音乐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学习,体会朝鲜民歌音乐的特点,树立热爱劳动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演唱能力,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掌握长附点音符的节奏;并跳跃、欢乐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完整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体会作品情感。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图片导入
播放少数民族服饰图片,包括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以及朝鲜族图片,请同学们猜猜图片上都是哪个民族?
学生自由回答
引入本节课朝鲜民歌《桔梗谣》的学习。
(二)新课教授
1、聆听歌曲
(1)初步聆听
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是稍快、中速的;情绪欢快、喜悦。
(2)再次聆听
学生跟音乐进行哼唱。
教师设置问题:歌曲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为:给人一种摇曳的感觉。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用拍手表示强拍、打响指表示弱拍,体会歌曲3/4拍,强弱弱的节奏规律。
2、学唱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进行发声练习。(连音、断音进行练习)
(2)教师弹琴,与学生一起进行唱谱。
唱谱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演唱附点音符的时候,不准确,时值不够;教师采用“豆腐”一词,代入进行附点音符的学习。
音乐教案-丰收之歌桔梗谣
第九课 丰收歌舞
教 学 目 标:
1、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这一形式也最能充分体现音乐的社会性。在丰收时刻,人们往往会载歌载舞,尽情抒发他们喜悦的心情。
2.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丰收之歌》、音乐知识、表演《桔梗谣》。
教学目标 :
1、 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2、 聆听《丰收之歌》,以即兴舞蹈的形式的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
3、 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
教材分析:
1、聆听《丰收歌》
这是一首朝鲜族的抒情民谣。朝鲜族居住于我国东北部,主要从事农业,人们能歌善舞,民间歌曲非常丰富,抒情民谣是其中一朵鲜花。这类歌曲一般常用徵、羽、宫等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流畅,节奏丰富多样,多用各种三拍子的节拍。由于采用鲜明而有规律的节奏,所以很多抒情民谣可以直接用于舞蹈。
《丰收歌》就是一首以劳动为题材的抒情民谣。歌曲为8小节的单乐段结构,但整个乐段在每一段歌词之后再配上衬词重复一次。歌曲一开始旋律就作上行四度加大二度的进行,这正是朝鲜族抒情民谣的音调特征之一。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轻快并富有律动感,生动地表现了朝鲜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情景。
2、歌曲《桔梗谣》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谣》。朝鲜族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
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为七个乐句组或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句和第六、七句是第一、二句的变化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