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解方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解方程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题方法.

  2.通过解方程时去分母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3.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难点: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设计:

  一、用小黑板出示一组解方程的练习题.

  解方程:

  (1)8=7-2y;

  (3)4x-3(20-x)=3;

  1、自主完成解题.

  2、同桌互批.

  3、哪组同学全对人数多.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二、出示例题7,鼓励学生到黑板板演,教师给予评价.

  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如何去掉分母.去分母时要引导学生规范步骤,准确运算.

  三、组织学生做教材159页“想一想”,鼓励并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方程两边都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

  四、出示例题6,并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方程.

  出示快速抢答题:有几处错误,请把它们—一找出来并改正.

  ①先自己总结.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及方法.

  五、出示随堂练习题(根据学生情况做部分题或全部题).

查看全文

《解方程》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的方程,并能用方程的解对方程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教学难点: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被除数=×因数=÷

  2、CIA课件出示: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小明有30元钱。买钢笔用了m元,买本子用了10元,刚好用完。

  (2)小红家买了50千克的大米,吃了n千克,还剩42千克。

  (3)全班a个同学,平均分成个7小组,每个小组8人。

  (4)钢笔每支4元,买X支用了24元。

  师:刚才我们列出的这些方程,你能求它的解吗?(师板书:4X=24)

  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呢?(X=6)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求方程的解——解方程

  揭示课题并板书:解方程

  二、探究学习

  1、学习解方程

  (1)自主探究求方程的解。

  (2)汇报,抽生板演。

  (3)师指导学生看书101页的内容,学习正确的书写格式,动笔勾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

  (4)师规范解方程的格式。

  第一种:根据四则混合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X=12

  解:X=12÷4

  X=3

  第二种:根据等式的性质

  4X=12

  解:4X÷4=12÷4

  X=3

  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请将刚才的解题过程再按正确的书写格式做一遍。

  揭示解方程的含义;区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

  2、方程的检验。

  3、巩固练习:CIA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查看全文

《解方程》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2、理解移项的概念;

  3、学会移项.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方程是等式,但必须含有未知数;

  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它不一定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

  ①5x+6=9x;②3x+5;③7+5×3=22;④4x+3y=2.

  由学生小议后回答:①、④是方程.

  分析这些方程得: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也有的含两个未知数.

  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的一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

  注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如上例的④.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

  ①2x+3=11;②y=16;③x+y=2;④3y-1=4y.

  6、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

  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即求得方程的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点出课题)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讲解新课:

  1、等式性质1:

查看全文

解方程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1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二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便方程。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鲜知识,学生在知识经验的储备上明显不足,因此数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经历将现实、具体的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应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

  课开始,老师出示天平并在两边各放一个50克的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两边的关系吗?”学生写出 50=50;老师在天平的一边增加一个20克砝码,“这时的关系怎么表示?”学生写出50+20>50,“这时天平的两边不相等,怎样才能让天平两边相等?”学生交流得出在天平的另一边增加同样重量的砝码;“你有什么发现吗?”“自己写几个等式看一看。”通过具体的操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辅以启发性、引领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获得知识。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操作

  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应用这一性质去解方程,第一次学生解方程,学生心理上难免会有些准备不足,为了帮助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者先利用天平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0,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通过这样有步骤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查看全文

《解方程》教学设计(精选4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1

  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57-59页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用等式的的性质解方程,理解算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方程

  1、研究例1:

  猜球游戏:出示一个乒乓球盒,猜里面有几个球?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球数?

  x

  导语:要想精确知道多少个球?再给大家一些信息(课件出示:天平左边盒子和二个球,右边有七个球)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2=6

  二、探究算理

  设问:你们知道x等于多少吗?那这个答案4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a、7-4=2;b、4+2=7,所以x=4,c、左右二边都拿掉二个乒乓球,右边还剩下4个,所以x=4

  研究第三种想法:设问:左右同时拿个二个乒乓球天平会怎么样?

  学生上台用天平演示

  请学生们把刚才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板书:x+2-2=6-2

  追问:你怎么想到是拿到二个乒乓球,而不是拿到一个或者三个呢?

  尝试验算:板书:左边=4+2=6=右边,所以我们就说x=4是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尝试说说方程的解;刚才我们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可以自学书本)

  讲解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与天平相对应)

查看全文

解方程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57-59页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用等式的的性质解方程,理解算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方程
1、研究例1:
猜球游戏:出示一个乒乓球盒,猜里面有几个球?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球数?
x
导语:要想精确知道多少个球?再给大家一些信息(课件出示:天平左边盒子和二个球,右边有七个球)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2=6
二、探究算理
设问:你们知道x等于多少吗?那这个答案4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a、7-4=2;b、4+2=7,所以x=4,c、左右二边都拿掉二个乒乓球,右边还剩下4个,所以x=4
研究第三种想法:设问:左右同时拿个二个乒乓球天平会怎么样?
学生上台用天平演示
请学生们把刚才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板书:x+2-2=6-2
追问:你怎么想到是拿到二个乒乓球,而不是拿到一个或者三个呢?
尝试验算:板书:左边=4+2=6=右边,所以我们就说x=4是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尝试说说方程的解;刚才我们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可以自学书本)
讲解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与天平相对应)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好多方法来解方程,重点研究了第三种解方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用到了什么知识?课件再次演示后,得出方程的两边同时去掉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相等。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