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反思
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个人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 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
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 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 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
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 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关于板书的要求、形式等,这里不作阐述。只想说明的是关于板书的书写 时间问题,这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恰当的书写时间是在教师说完某一知识后,再掉转头去板书,而非边说边 写。 板画。笔者只想谈谈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学实际中,其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 的。故笔者建议历史教研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自绘地图的基本功的监督和指导。
此外,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存在着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估不尽科学等问题 ,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教教写字基本功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要做到: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不仅影响书写速度和质量,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尤其是对新入学的儿童。严格要求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尤为重要,此时,儿童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均未定型,是让他们掌握正确书写方法,并加以保持的最佳时机,加上他们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信任。因此,我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正确执笔和端正书写姿势的重要性,并按照写字教材的具体要求,结合示范,进行强化训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使之成为学生书写过程中的自动行为。同时,我还与各科教师及家长统一认识,密切配合,指导,督促学生写作业时做到执笔和书写姿势正确。
班主任的基本功
1.具有了解学生的能力
具有了解学生的能力,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要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关键要有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的调查研究的能力。
2.以言动心的说服能力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说”。“说”的艺术,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说”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
诗人但丁指出:“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班主任要做到以言动心,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懂得教育的艺术。
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说话,可引起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心灵,同时,在“说”时还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切忌动辄发火。因为语言是最危险的武器:刀剑刺的伤口要比语言刺的伤口容易治愈。
文无定法,训练有道—谈作文基本功的训练
(一)文无定法,训练有道
——谈作文基本功的训练
作文训练中历来就有“文无定法”之说,有的可先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有的可先教育学生“文以载道”,有的则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开放性等,有的可训练写作技巧、文体章法、主要程式等,但无论从哪一方面入手,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其实还是有一定的方法可以探寻的。
作文训练有点像演员演戏那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人的写作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好的。光靠每周一次作文课的写作、讲评,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会有明显提高。“功夫在诗外”,扎实有效的写作训练、持之以恒的写作习惯显然很重要。当然如果要学生每日精心一作,那是空话。因为学生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即使写了也是应差式地完成任务。再者,教者自身也难以负荷每日批改数十篇甚至上百篇作文的工作量。这时我们不妨改变传统策略,每日设计一个小小的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设计方法是多样的。
第一、搞仿写练习,如仿照例句“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书,不能买到知识”的格式写一句话。引导学生仔细研究例句:钱能买到的意象和不能买到意象是有一定联系的,后者对前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佳肴再多,没有好“胃口”、好心情有何用?“书”再多,不用功读,掌握不了“书”中的“知识”又有何用?经此一分析,学生思路渐趋明朗,开始在头脑中逐步搜寻与之相关的一组组意象,写出诸如“钱能买到表,不能买到时间;钱能买到好笔,不能买到好字”。“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钱能买到化妆品,不能买到青春”等寓意深刻的句子。
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精选12篇)
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篇1
学 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课 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 师 段淑君 课 型 讲读 课 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培养目标:理解课文内容。2、 能力培养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对比和想象写法。3、 情感体验目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的爱心,学会关心他人。4、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学会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沟通。
内容分析 1、重点: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表格
教学策略 假设导读法
教学模式: 入情—动情—升情—抒情—移情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构筑体系。二、引入情境。三、精读感悟。 1、 我们先来进行一项思维训练。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描述中思考、判断:1)、叙述班级特点,引出学习的主体“我们”并板书。激励学生。2)、叙述作者特点,引出“安徒生”并板书。3)、板书课文主要内容,思考、判断,引出主要人物,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1、 课件演示小女孩卖火柴的经过。请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小女孩,你的感受是什么?需要是什么?。1、出示学习目标和建议。 思考、判断自由起立回答学生自我鼓励思考判断看小女孩卖火柴的经过,感受她的悲惨生活。明确要求,选择方法,合作学习课文 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心展现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角色转换,感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入情。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
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通用16篇)
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篇1
学 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课 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 师 段淑君 课 型 讲读 课 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培养目标:理解课文内容。2、 能力培养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对比和想象写法。3、 情感体验目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的爱心,学会关心他人。4、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学会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沟通。
内容分析 1、重点: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表格
教学策略 假设导读法
教学模式: 入情—动情—升情—抒情—移情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构筑体系。二、引入情境。三、精读感悟。 1、 我们先来进行一项思维训练。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描述中思考、判断:1)、叙述班级特点,引出学习的主体“我们”并板书。激励学生。2)、叙述作者特点,引出“安徒生”并板书。3)、板书课文主要内容,思考、判断,引出主要人物,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1、 课件演示小女孩卖火柴的经过。请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小女孩,你的感受是什么?需要是什么?。1、出示学习目标和建议。 思考、判断自由起立回答学生自我鼓励思考判断看小女孩卖火柴的经过,感受她的悲惨生活。明确要求,选择方法,合作学习课文 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心展现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角色转换,感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入情。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