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风云观后感
《甲午风云》影片展现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甲午风云观后感,供大家参阅!
甲午风云观后感篇1
今天下午品德课,老师让我们看了《甲午战争》,故事主要讲了……
在1894年,日本在中国海域内肆意挑衅,大臣李鸿章主章求和,“致运号”的舰长邓世昌主动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号”指挥战斗,他利用有利地行和出色的战斗经验英勇作战,将日本舰队打得落花流水,仓皇而逃,但因炮弹全部打完了,让敌人有反败为胜的机会,邓世昌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果断下令,和日本舰船同归于尽,当时,舰船上没有一位士兵退缩,没有一个害怕,他们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但是在“致远号”冲身敌人的过程中,被一枚鱼雷击中了,在一瞬间就爆炸了,勇敢的将领——邓世昌在危海中牺牲了。
在过去,中国这只大公鸡是被外国人的一只鸡,外国人瞧不起我们,称我们是“东亚病夫”,现在我们经过100多年的变化,已是世界上一颗璀璨的闪色的明珠。抗震救灾,神七问天……这一幕幕令人值得骄傲,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用汗水和勤奋换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邓世昌地外国侵略者面前的不屈服,不低头,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落后就要挨打”,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祖国的历史翻到展新的一页!
甲午风云观后感800字优秀作文两篇
电影《甲午风云》再现了在中国清朝末期甲午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
甲午风云观后感800字
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为邓世昌浓弄的爱国情意所感动。
电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主张求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主动请缨,海战中,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因为炮弹已经打完了,邓世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全舰无一人退缩。但是在追赶“吉野”号时,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到现在这部展现以失败告终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悲壮史诗还 时时刻刻震撼着我的心灵!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瓜分的剧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爆发于十九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虽然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影片在表现这一历史悲剧时,则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地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颂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历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杰出艺术经典。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的甲午海战,一直是我中华民族的耻辱。日本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他看到欧美殖民者纷纷侵占中国领土,也对中国虎视眈眈,1894年,日军挑起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海战。
《甲午风云》观后感2000字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英勇的民族,从来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势力的侵略,,林则徐、邓世昌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今天,人们为了让自己牢记这些人物,便把他们弄得英雄事迹拍成了电影。下面是第一范文网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甲午战争观后感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甲午风云观后感500字初中
《甲午风云》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那么下面是小编和你们分享的甲午风云观后感500字,一起来看看吧。
甲午风云观后感500字
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感悟很深,但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事。
第一次海战,清朝三艘战舰遭遇了日本三艘战舰的攻击。清朝两艘战舰被击沉,第三艘战舰的舰长方大人准备逃走。日本主战舰的舰长吉野,乘胜追击。清朝战舰船尾炮手瞄准日本战舰准备开火时,被方大人制止了。接着,方大人把战舰加到最高时速。尾炮手看日本战舰开火了,便连发三发炮弹,击退了日本战舰。方大人却因为这件事情把尾炮手赶走了,世昌收留了他。在庆功宴上,方大人谎称主战舰和另一艘战舰逃跑时触礁沉默,他佯装逃跑,用尾炮赶走日本战舰。
第二次海战,日本战舰挂起美国国旗向清朝战船冲来,中途,取下美国国旗,换成日本国旗。那些投降派以主战舰的名义命令其他战舰成横一字队形排开,当主战舰的副舰长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日本主战舰一炮打下清朝主战舰帅旗。接着,日本主战舰用快炮进攻,击沉了主战舰。方大人见主战舰被击沉,想转舵逃跑,世昌看了,挂起帅旗迎战敌军,吉野命令原本攻打方大人的战舰迎战邓世昌,自己和其他战舰合围林大人。邓世昌看了,命令前炮瞄准吉野,左前炮瞄准另一艘战舰开炮。击沉一艘战船后,发现林大人被包围了,邓世昌让瞭望兵打出林大人向我一靠拢的旗号。瞭望兵说晚了,邓世昌一看,林大人的战船被击沉了。邓世昌说,日本主战舰是吉野指挥的。只要我们击沉它,就可以反败为胜。然后,开舰驶向吉野,三门大炮齐射,吉野被迫逃跑。追了一半,邓世昌没炮弹了,吉野转舵追击。一边追一边放炮,当两船间隔只有五百码时,吉野明白了。邓世昌是要和他同归于尽。吉野还 想向邓世昌的战舰开炮。炮手说太近了!吉野决定发射鱼雷!哗,邓世昌连续避开了两个鱼雷。再发一次!轰!邓世昌的战舰在即将撞上吉野时,被炸成了两截。
甲午风云观后感400字
“甲午风云”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描写了中国人民是怎样抵抗日本人,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
甲午风云观后感400字
我和同学们共同观看了甲午风云。甲午风云演的是晚清时候的海战。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本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本作战,但邓世昌两次请战均遭到皇上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本不宣而战,民愤四起,皇上被迫起用邓世昌。但有人发现船上的炮弹装的是沙子,还 没有槍。邓世昌向皇上提出了批评,皇上又批评负责炮弹的人,那个人怀恨在心,于是说了邓世昌,把邓世昌降职;第一位大臣辞职,接着一连二三的大臣也辞职了,皇上只好下出命令:如有人辞职,格杀勿论!邓世昌感到无比心痛,弹起琵琶:十面埋伏。船上一位水手的妹妹被日本的炮弹炸死了,大家都纷纷落泪。邓世昌似乎绝望了。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并且杀了一位水手,后旗舰被日本击伤。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我看完之后,我决定,我从来没有想过在晚清的祖国大好河山还 有这样的一位海军将领,我眼里只有陆军,只有刘伯承等等的陆军,我从来不知道海军,我从来也不知道海军也是军人,看完这个电影,我为清政府感到绝望,为邓世昌感到欣喜,为日本感到愤怒……我现在才知道,海军有一个伟大的将领,他就是——邓世昌。
甲午风云观后感1000字
《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将甲午战争中的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展现在我的面前,以简洁形象的方式诉说了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甲午风云观后感1000字,供你参考!
甲午风云观后感1000字篇1
甲午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甲午战争前,朝鲜仍是中国的附庸国。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1884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法战争之际,驻朝公使竹添策动亲日的“开化党”政变,但最终被中国政府粉碎,日本由于当时为做好准备因而未与中国政府发生冲突。
1880年起,日本全力扩充军力,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截至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六万三千名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七万二千吨的海军,超过北洋海军。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象鸦片战争中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虽然说最近几年东邻日本的一些动作,但负责人李鸿章确认为日本是远患而非近忧。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年以后,慈禧花重金修颐和园,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相对于中国政府,日本增强经济军事实力,并企图发动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舰袭击中国船舰,甲午战争爆发。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甲午战争全面爆发。甲午战争结果是中国失利,之后还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从此走向更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