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4篇)
教师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范文 篇1
自我校作风纪律整顿活动以来,我对自己的培训教学行为和培训教学思想进行了深刻反思如下:
一、存在问题
1、爱岗敬业上做得不够突出。狭隘地认为自身素养还可以,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钻研,事实证明,我离其他老师的差距还很大,必要加强学习。
2、培训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化争辩,导致教学过程中呈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培训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
3、业务有待提高,教材变动过几次,好像是对教材很熟识了,其实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不能与时俱进。
4、由于个性使然,往往不拘小节。说话随口无心,想说就说,不分场合、对象,谈话不留意方式方法,有时较心情化,课堂教学往往受心情支配。
5、忽视同学的思想品德培训,只留意课堂学识的教学,要求同学过于严峻。间或对同学小施惩戒,还认为是对同学的关爱。
6、有时同学中呈现问题,由于觉得自己不是班主任,也觉得自己能将问题解决好因而与家长联系少。课堂教学语言欠精炼,一般话不标准,任凭性较强。
7、对同学严峻有余,亲和不足。往往导致同学对我敬而远之。
二、缘由分析
一是思想觉悟不高,熟识不够。
始终以来,总认为我一个一般老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同学不出问题,完成领导部署的工作,工资不会被扣就万事大吉了。国家大事与我无关,作风问题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与我一个一般老百姓无关,天塌下来有领导顶着,事情布置下来了,有同事一起扛着,国家大事是领导们关怀的事,少我一个人关怀,地球照样转,由于有这种思想作崇,因此也就忽视了政治学习。
教师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精选3篇)
教师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篇1
自我校作风纪律整顿活动以来,我对自己的培训教学行为和培训教学思想进行了深刻反思如下:
一、存在问题
1、爱岗敬业上做得不够突出。狭隘地认为自身素养还可以,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钻研,事实证明,我离其他老师的差距还很大,必要加强学习。
2、培训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化争辩,导致教学过程中呈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培训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
3、业务有待提高,教材变动过几次,好像是对教材很熟识了,其实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不能与时俱进。
4、由于个性使然,往往不拘小节。说话随口无心,想说就说,不分场合、对象,谈话不留意方式方法,有时较心情化,课堂教学往往受心情支配。
5、忽视同学的思想品德培训,只留意课堂学识的教学,要求同学过于严峻。间或对同学小施惩戒,还认为是对同学的关爱。
6、有时同学中呈现问题,由于觉得自己不是班主任,也觉得自己能将问题解决好因而与家长联系少。课堂教学语言欠精炼,一般话不标准,任凭性较强。
7、对同学严峻有余,亲和不足。往往导致同学对我敬而远之。
二、缘由分析
一是思想觉悟不高,熟识不够。
始终以来,总认为我一个一般老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同学不出问题,完成领导部署的工作,工资不会被扣就万事大吉了。国家大事与我无关,作风问题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与我一个一般老百姓无关,天塌下来有领导顶着,事情布置下来了,有同事一起扛着,国家大事是领导们关怀的事,少我一个人关怀,地球照样转,由于有这种思想作崇,因此也就忽视了政治学习。
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整改报告(精选32篇)
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整改报告 篇1
为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xx年师德建设工作检查的通知》精神,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建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检查制度的通知》(慈教〔20xx〕296号)和《慈溪市教育局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慈教党委〔20xx〕24号)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按市教育局工作要求,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从学校整体层面进行自查:
1、学校按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建立和实施师德师风各项制度的情况,在学校醒目位置和各办公室设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每位教师的办公室上放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1—4条)》、《慈溪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卡》,全体教师集体签订公开承诺书并在醒目位置悬挂,在学校门口和宣传窗设置师德及其他投诉举报电话等。
2、学校严格建立师德学习、培训制度。按培训对象分为新进教师岗前师德培训、班主任培训、全体教师师德集体培训;按培训形式分为师德专题和师德通识培训;按培训时间分为暑期培训、每周政治和师德学习培训。组织教师通过学习、承诺、撰写培训心得、进行师德评议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水平。
3、学校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本单位、每位教师的师德监督管理网络,对各层面反映的师德情况进行认真的查处和整改落实。
4、学校建立师德师风奖惩制度。通过考核评议涌现出来的优秀师德典型及时进行宣传、表彰;将教师的师德情况列入考核;把师德表现作为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师德考核不合格教师实行“一票否决”。
教师在编在岗整改报告(精选5篇)
教师在编在岗整改报告 篇1
一、爱岗敬业
在教育教学中,我努力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教风,严明的教纪从教,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人为本、严格要求、耐心引导,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达成教学相长之目的。
一、依法执教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始终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爱祖国、爱人民,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在平凡而繁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三、热爱学生
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错误。在教学中,我本着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这一学生观,时时用“为师不忘少年时,常与学生心比心”提醒自己。当他们出现缺点或错误时,我从不一味的批评指责他们,而是从关心爱护的角度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他们交心谈心,使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改正。
四、严谨治学
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材、研读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把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作为奋斗的目标。
五、团结协作
在教学工作中能做到与同事和谐相处、互尊互学互爱互帮,以校荣我荣校耻我耻,为创建文明校园尽心尽力。
教师整改报告(精选3篇)
教师整改报告 篇1
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应积极投入,抓住契机,深刻反思自己的师德言行、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谦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调整好新的奋斗目标。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教师四风问题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教师四风问题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篇自学校工作以来,自己以乐观、认真、敬业、坦诚、合作为工作信条,在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上有较好的高。工作中取得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也是与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分不开的。最近按照学校查四风促作风转变的要求,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现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专业理论学习欠缺。在工作之余能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和一些感兴趣书籍,但对涉及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阅读很少,对当今教育前沿理论和相关教育教学问题了解不多,导致教学思想解放不够,对学校教学引领不够。
2.推进课程改革力度弱。在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优化重组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快乐学习的新框架势在必行。由于自身理论的`欠缺和思想禁锢,全校课程改革推进力度不大,传统教学仍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缺少真正的认知,经验型教师占我校骨干教师的绝对比例,而经验型教师的经验缺少系统的梳理和专业引领,类似个人自由主义,因而出现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解题、轻规律的现象,导致题海战术、晚自习讲课等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出现。
3.深入课堂不够。每学期虽能坚持听课50节以上,但与自己的目标和学校要求还有差距。现在学校建有四个学部,幼儿园相对更加独立后,工作重点还有三个学部,教师有两百多名,对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未能全部深入掌握。
教师个人整改报告(精选3篇)
教师个人整改报告 篇1
一、存在问题
1、学校教师队伍整体不均衡,教育观念相对较为滞后,个别教师职业理想有所淡化,专业发展缺乏主动性。
2、青年教师占的比重大,急需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
二、问题成因
学校高度重视评估考察的反馈意见,收到反馈意见后,学校立即着手研究整改措施。在校长的主持下,经过数次研讨,根据自查的问题和建议,深入分析问题形成原因为:
学校教师队伍组成结构复杂,由正式教师、村聘代课人员、支教教师和实习大学生组成,各类人员的发展受自身条件限制,导致整体队伍发展不够均衡。
因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全体人员忙碌于上课、改作业、班级辅导等工作中,教科研意识不强,同进受地处乡村的地理环境局限,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不多,对新的教育观念学习机会较少,导致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教师身边缺乏骨干教师的影响和辐射带动,职业理想的树立缺乏内驱力,专业发展主动性不强,真正立志把教育作为事业来作的人员不多。
由于近年来所处地域教师流动性大,学校人员变动速度迅速,新补充青年教师上岗后,受师资力量薄弱的影响,未能在见习期未能得到更有效的培训便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和提升机会以校少,同时缺乏专业引领,导致青年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给学校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造成了短板。
三、整改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会析,我校迅速对出整改工作:
1、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引导教师撰写师德论文、进行师德演讲,以此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