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爷爷(精选12篇)
山爷爷 篇1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p44——p46。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观察图画,联系生活,说说荒山和绿化过的山各有什么样子,了解树、草等植被对山体环境的保护作用,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本课生字卡学生:预习课文,观察本地植被情况。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1、孩子们,山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说说你所见到的山的样子吗?(学生自由发言)2、孩子们说得不错,对呀,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山就这样,或高或低,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可美了。可是有一座山却在哭泣,它为什么要哭呢?(出示课件)3、这座山已经好多年了,你们看它都长胡须了,所以我们称它为山爷爷。(板书:山爷爷)4、指导读课题。二、 自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课的生字。2、将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3、同桌互读生字,互相检查、互相帮助。4、检查识字情况。(1) 出示生字卡,学生自愿认读,互相评价矫正。教师注意引导读好“淋”、“受”、“植”、“织”、“穿”。齐读。教读。再去掉拼音读。(2) 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3) 给生字找朋友,组词理解字意。5、将生字放入课文中,再读课文,读通读顺。三、 质疑问难,初步感知课文。1、指名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其余学生评价。2、齐读课文。3、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4、小组互相解疑。5、向老师质疑。6、师梳理学生问题。四、 本课小结,布置作业。1、师小结。2、作业:孩子思考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研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用登山游戏复习生字。 2、节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二、图文结合,指导学文。1、结合图1学习第一部分。(1)山爷爷长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幅图。(2)学生反馈。(3)是呀,山爷爷都那么老了。可是却没有树木、小草为他挡雨挡太阳,它怎么受得了呢?(4)瞧老爷爷的表情会说些什么?(自由发言)(5)出示相关文字,指导生朗读。(生自读,指名读评议,师范读,再读,齐读。)2、结合图2学习第二部分。(1)小朋友们,你们想帮助山爷爷吗?(想)快想想办法吧(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办法)(2)集体反馈。(植树、种草)(3)小朋友们的办法真棒,你们看,山爷爷在大家的帮助下,换上了新衣裳。(出示图2)(4)小朋友,你们看,山爷爷的衣服发生了什么变化?(穿上了绿色的长袍)(5)这幅图和刚才那幅图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飞来了小鸟,山爷爷笑了)(6)为什么小鸟会飞来?(生自由说)(7)师出示:你植树,我种草,织一件,绿长袍,山爷爷穿了眯眯笑。指导有感情朗读。三、课堂延伸,深化主题。1、你觉得山爷爷现在还会高兴吗?2、山爷爷的生活到底怎样了吗?教师读山爷爷的话。小朋友们,你们好,谢谢你们让我有绿长袍穿。可是,因为我的这件绿长袍吸引了不少人来观赏,我已经伤痕累累了。你看他们把牛羊牵到我这儿吃草,我的衣裳都破了好几个洞;有人偷偷砍走了我的大树,让我淋了雨晒了太阳。你们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坚持多久呢?我的身子骨已经有些松散了。这还掉了一块肉。3、小朋友,这一切都是谁干的呀?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树?4、课堂小结,背诵课文。
帮老爷爷回家(通用2篇)
帮老爷爷回家 篇1
陈庆
一、活动目标
通过表演故事,培养幼儿关心帮助老人,激发对老人尊敬和爱心。
二、设计思路
老人常有遗忘症,因而生活中常会发生外出忘了回家的路的事情,编选此故事是让幼儿知道老人的特点,以及学习如何去帮助老人,以表达他们对老人的关怀和爱心。
三、活动建议
(一)流程:
介绍故事内容——故事表演
(二)指导
1.介绍故事内容并讨论。
老师可以用讲故事、故事表演、图书、看图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故事内容,在幼儿听完故事后可与他们讨论故事情节,讨论的中心是:故事里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老爷爷为什么不能回家,冬冬想了什么办法,为老爷爷做了些什么事,大家为什么要称赞冬冬。
2.故事表演:可分三段进行。
(1)发现老爷爷:冬冬开门看见了迷路的老爷爷;
(2)招待老爷爷:请老爷爷洗脸、喝茶,把自己的饼干,蛋糕,牛奶等拿出来招待老爷爷,还给睡着的老爷爷盖被子:
(3)称赞,自己的爸妈回来了称赞冬冬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并送老爷爷回家。
四、活动材料的准备
布景;道具;服装;录音等。
附:故事“帮爷爷回家”
一个炎热的夏天、冬冬一个人在家正在玩他的电动小火车。突然他听见门外有声音,冬冬打开了门.看见一位白胡子老爷爷,正着急地走来走去。
冬冬问:“老爷爷。您在干什么呀?”“我找不着回家的路了”“您住在哪儿?”“我也不知道”老爷爷摇了摇头。冬冬想:老爷爷回不了家,多着急啊,就对老爷爷说:“您先到我家来休息一下吧,呆会儿我让爸爸妈妈送您回家,好吗?”
爷爷的毡靴教案(通用2篇)
爷爷的毡靴教案 篇1
一、教材解读:
《爷爷的毡靴》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气讲述了爷爷几经修复,“永世长存”的毡靴的故事,表现出爷爷对毡靴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小作者的深刻影响。
课文围绕爷爷的毡靴的曲折经历,描写“我”随之产生的不同感受。一开始就讲爷爷的那双毡靴穿了好多年,破了修修补补,又跟新的一般。以至于在孩子的心理产生“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回消亡,惟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后来爷爷的腿痛。需要穿着毡靴下河,毡靴损坏的很厉害,“我”又想:世间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然而,爷爷用冰把毡靴变得更结实了,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我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春天来了,冰化可,爷爷的毡靴散成了一摊,爷爷终于扔掉了毡靴,他的残余成了小动物温馨的窝。长大后,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鸟窝时,“我”总要像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惟独也的毡靴却永世生存。爷爷珍爱毡靴,对“我”竟然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文章的结尾,表面是写毡靴“永存”,其实却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之前可以个学生规定阅读时间,明确要求,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针对这篇课文,应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 “我”对也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这问题贯穿课文。始终,是一条主线。另一个重点是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各有不同,要激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冬爷爷在哪里(通用3篇)
冬爷爷在哪里 篇1
冬爷爷在哪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的情怀。
2.组织开展观察家乡冬季气候特征和动植物的变化。
3.了解与冬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冬天的气候特征和有关的自然现象。
教具学具:
制作“天气情况小记录本”,观察周围花草树木和小动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小小朗诵会
1.(播放北风吹的录音)朗诵小诗<冬爷爷在哪里>。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加上动作表演。
2. 冬爷爷在哪里呢?(出示头像,贴图)
二、寻找冬爷爷
1. 冬爷爷来了,从北到南经过了哈尔滨、东北、黄山、玄武湖(逐一展示照片,欣赏冰雕,雪景)冬爷爷来了。多美的景色啊!
2. 冬爷爷也来到了我们家乡。
引导学生讨论家乡冬季的变化。
3.开展“我见到了冬爷爷”一分钟介绍
三、科学考察队
1. 我们的发现。
交流观察发现
2.我们的记录
交流天气变化
3.我们去考察
四、童话剧《冬日疑案》表演
分角色表演
五、涂色――寻找失踪者
1.指导涂色,看看有何发现
2.讨论:一些动物为何要躲进洞里。
3.观看录像:动物冬眠和动物过冬。
六、巧破“白气之迷”。
冬爷爷在哪里 篇2本课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祖国各地风光雪景和家乡冬天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的情感。粉妆玉砌的银色世界,又能抒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冬爷爷》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冬爷爷》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白文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冰。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
明白文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并学习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生字卡:有关冬天的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冬爷爷的本领可大了,它不仅能让大地一片雪白,它还能在方方家里的玻璃上画画呢!大家信吗?
2、板书课题—冬爷爷的图画(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指名读生字,全班以各种形式认读。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三、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7个生字,学生拼读。
2、给生字组词。
3、分析识记字形。
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5、讲评学生的书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2、找出几幅你喜欢的图画。
《冬爷爷》优秀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相互评比。
二、学写生字
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田字格中的字,对写好这些字,你有什么想法、建议?
《爷爷的毡靴》教学反思(精选5篇)
《爷爷的毡靴》教学反思 篇1
爷爷的毡靴已经穿了好久了。它一直伴着我(作者)长大。但是在我没出生之前,它到底穿了多久,那就无从知晓了。由于毡靴太“老”了,它总是破。于是,爷爷总是补了又穿,穿了又补。
有一次,爷爷得了腿病,医生不让靠打鱼为生的爷爷下水打鱼。毡靴可帮了大忙,爷爷每天都穿着它下水打鱼。可是这样一来毡靴损坏的更快了。但是,爷爷很是顽固,他把毡靴冻结实了继续穿。不过,等春天来了,鞋上了冰化了,毡靴也就散架了。于是,爷爷把它给了鸟儿筑巢。
文中多次出现:“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这句话。或许它就是文章的内涵。事实上毡靴也会消亡。毡靴的一生动用去温暖了他人。
就算毡靴没了,它留给人们的美好印象却永世长存。从另一方面讲,毡靴给鸟儿筑了巢,等鸟儿用完了,他们就把它(毡靴)给了老鼠,老鼠用完了又给了泥土,泥土把它吸收了做了花儿的肥料。毡靴没了,但是它的贡献精神却永世长存。
毡靴只是一个引子,如果我们想“永生”的话,就应该在有生之年多温暖他人,有奉献精神。
用文中的话: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有美好的记忆永世长存。时间会改变一切,但是不会改变美好的记忆。
《爷爷的毡靴》教学反思 篇2今天,我和学生们一起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书声琅琅中学习了《爷爷的毡靴》一文,感受到了爷爷毡靴的“永世长存”,那是爱心的永存,还感受到了爷爷对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
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