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班主任谈对学生的五点要求(精选3篇)
状元班主任谈对学生的五点要求 篇1
客观评价 淡化竞争 适度紧张 查漏补缺 健康第一
谢达鸿,北京汇文中学高级教师。他所带的班在1999年高考中,全班47人有22人达到600分以上,其中有北京地区高考理科的第一、第二名。
有人说高考既是考学生,也是考老师考家长。以我的理解,这不单纯是指对知识的考查,看老师教的如何,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生活上家长照顾得如何,还包括我们对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眼下距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主要应该做些什么,注意什么,我想应该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考生心理的调整;二是确保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三是如何安排最后阶段的复习。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要想使学习成绩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已不太现实,然而,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学习水平的高低,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考生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的影响。健康状况佳、心理状态好才能在考试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下面提五点建议:
1.客观、现实地评估自己,确定合理目标。只有设立切实合理的目标,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为自己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容易造成心理的过度焦虑或松懈。特别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是感觉还不错,但总是考不出好成绩的同学,一方面要分析造成考试失误的学习上的漏洞和心理上的原因,例如慌乱、急躁情绪;另一方面还要意识到,不要总认为是考试时没发挥好,总这样想会更加助长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一旦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反而能够冷静下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专注学习。
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设计(通用3篇)
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设计 篇1
——从手机的功能变迁和创新发展历程谈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辩证否定的含义、实质和要求、形而上学否定观 、革命批判精神的内容和要求
◇理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价值观目标:学习了这一目,要求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批判革命的和创新的,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在实践中坚持做到既要学好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既要立足实践,关注发展着的实践,又要解放思想,敢于破除落后观念和思想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
这一框的教学内容流程是这样的:(1) 第一目,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含义──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2) 第二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其否定的理解──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关注变化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设计(精选4篇)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理解辩证否定观及其要求。
2.了解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及其要求。
3.把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能力方面
1.引入事例分析基本原理和观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分析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辩证的革命批判断精神
难点
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环节
活动设计
意图
1.导入新课
破题:引出创新意识,请学生例举生活中变化发展较快的事例。
引出本课中的主要事例:手机的发展。
2.突破难点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以有线电话——大哥大——2g手机——3g手机的发展为情景,设计两问:
前一问意在得出“增添”了什么,即克服了什么?后一问意在得出“保留”了什么?从中引出辩证否定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电话发展的事例,分析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实质与地位。
后一种电话与前一种电话相比有什么优点?
后一种电话是不是对前一种电话的全盘否定?
3.突出重点1:树立创新意识的
从电话技术的发展中得出:我们必须要创新,要转变观念。请同学例举观念更新、不断创新的事例。
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正面与反面的创新的事例,说明要创新就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10.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通用7篇)
10.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篇1
§10.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疑难解析】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区别
【针对练习】
1、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 b )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2、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 a )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3、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b )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基础训练4 一、教学要求(精选8篇)
基础训练4 一、教学要求 篇1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熟记字母表,能默写小写字母。
2.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通过组词,区分形近字的音、形、义。
4.通过选词填空,练习准确使用近义词。
5.练习扩写句子,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6.练习对话,培养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听、说的能力。
7.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意思深刻的句子。
8.看图作文,培养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进行观察的能力和用通顺连贯的话把图意写具体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 2课时(不包括作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字·词·句的练习
第一题,要求学生写出与大写字母相对应的小写字母。如果学生学过英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其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可在复习字母表和小写字母的基础上进行。
第二题,要求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通过练习,教师应让学生掌握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骤,即先确定所查汉字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再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查到这个字母,最后在这个字母的栏目下,找到所查的音节在正文中的页码。可在个人练习的基础上交流。
第三题,形近字组词练习。第一组字形相近,字音不同。第二组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相同。组词前教师应先让学生比较字的音、形、义的异同,然后再组词。参考答案如下:
猎(打猎) 末(末尾) 拨(挑拨) 疑(疑问)
腊(腊月) 未(未来) 拔(挺拔) 凝(凝固)
史(历史) 即(立即) 跨(跨度) 底(到底)
使(使命) 既(既然) 垮(垮台) 抵(抵抗)
面对学校的要求
第三框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面对学校的要求学科思想品德总课时数
2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页码p17-p20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版年级七年级册 次
上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生活设置《面对学校的要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学校要求的合理之处及比合理的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校要求;通过“采访实录”,认识到学校制定纪律的原因,理解学校的要求;通过“要不要穿校服”的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为拟定自律宣言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刚踏进青春期的门槛,面对学校的一些要求可能会产生逆反心里。所以教书要及时疏导,让学生明白学校制定这些要求的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白学校要求的合理性,并能自觉遵守。能对学校不合理的要求说不。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校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深刻认识到拥有自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能理解学校的合理要求,学会自觉遵守。对于学校的不合理要求要学会用适当的方法积极向学校反馈。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第二环节:采访实录在课前安排学生采访学校领导,采访前指导学生建立采访小组,列出采访提纲,采访后整理好采访记录。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采访结果。组织学生对学校领导回答进行进一步讨论,加深对学校的要求的理解。让学生明白,面对“不合理“的学校要求,不是视而不见,而是主动出击,从制定要求的学校领导处寻找原因,进一步感受看似不合理的学校要求也有着存在的必要性。第三环节:小小辩论台活动:(本环节用一课时完成,先让学生下去自己收集信息和准备。然后下节课用一课时完成)按照辩论赛比赛规则指导学生做好赛前准备。学生的建议书或报告应该具体,具有可操作性。1、收集信息,准备材料。2、分正反方,推选各方4名参加辩论的选手。3、按辩论赛规则组织辩论。以“是否有必要穿校服”作为辩论主题,一方面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突破点,针对学校的不合理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议。第四环节:新闻链接:《第十八次开庭》设问:你对“学生自律仲裁法庭”怎么看?你愿意自己所在的班级也建立这样的“法庭”吗?为什么?阅读本新闻:思考并回答问题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律仲裁法庭”感受现代中学生的主动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日趋增强;懂得采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第五环节: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对于学校的合理要求,哪些遵守得比较好?哪些遵守得不好?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办法。不必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反思结果本活动可为学生制定自律宣言奠定必要的基础。第六环节:欣赏园地:《享受约束》建议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并说出这样选择的缘由。或者举例说明。分享:你享受过哪些约束?你当时的感觉如何?通过阅读本文,认识到享受幸福的时候离不开约束,自律会使生活更美好。三、复习巩固组织学生归纳本框知识点和要达到的目的。归纳提炼本框知识点。通过归纳提炼,让学生掌握本框所学知识,提高归纳能力,懂得幸福的时候离不开约束。正确面对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