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班教案(精选13篇)
健康小班教案 篇1
关于选材
秋天的气温冷暖不定,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班上相继有孩子出现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一系列感冒症状,有的孩子不太注意卫生,对着别人打喷嚏、咳嗽,甚至还有的孩子共吃一根棒棒糖,同喝一瓶饮料。他们享受的是伙伴之间分享的快乐,没在意其中存在的卫生隐患。“小河马的大口罩”选自大班上学期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中的活动内容。故事内容来源于生活,讲述的是小动物由于不注意卫生而使病菌传播,导致感冒。本次活动整合了健康、语言、科学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活动内容的选择符合《纲要》中指出的: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贴近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目标的确立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目标:
1、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能说出感冒的一些症状,了解感冒给身体带来的一些不适。
2、了解感冒病菌的传播途径,学会预防感冒的方法。
3、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1、开始部分:
出示口罩实物或图片,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主题。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简单说说口罩的作用。接着通过出示图片“戴着口罩的小河马感冒了”,引出故事。
2、基本部分:
第一环节:理解故事情节。首先,教师不直接讲述故事,而是通过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故事情节,并尝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环节既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接着,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互相交流讨论:“小动物们为什么都感冒了?”、“口罩上为什么会有病菌?”等。引导幼儿感知感冒病菌的传播途径。
爱运动爱健康小班健康活动教案(精选5篇)
爱运动爱健康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不畏严寒,喜欢参与户外运动。
2、知道在寒冷天气里如何保护自己不生病。
3、提高幼儿健康意识,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2、冬季御寒衣物、跳绳、皮球等运动器械。
教学过程:
1、老实说儿歌,幼儿猜一猜儿歌表现的季节。
北风呼呼吹,雪花飘啊飘,宝宝不怕冷,外面跑一跑,锻炼身体好。
(1)你是怎么猜出来这是形容冬季呢?
(2)你知道的冬天时什么样子?
2、幼儿相互观察着装情况。
(1)小朋友都穿了什么样的衣物?为什么这样穿呢?
(2)外边的温度和室内的温度有区别吗?我们外出的时候需要添加哪些衣物。
3、观察幼儿操作材料,理解画面内容。
(1)图画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喜欢这样玩吗?说一说"堆雪人"的事情。
(2)看看小朋友是怎样健康过冬的?(分析每一幅画小图,和幼儿一起讨论。)(3)冬天那么冷,钻在被窝里多睡一会多好啊,为什么要按时起床,坚持锻炼。
(4)注意保暖需要怎样做?
(5)寒冷的冬天,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呢?
(6)冬天究竟是开着窗户好还是关着窗户好呢?究竟是经常外出教学好,还是待在家里不出门好呢?
4、说说你和家人是怎样过冬的?
5、一起说儿歌《宝宝不怕冷》。
教学延伸:
坚持户外锻炼,利用各种运动器械玩游戏。
爱运动爱健康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习手膝爬行,让幼儿尝试障碍爬行、钻洞爬行。
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精选2篇)
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 篇1
温州五幼府东园区 朱晓珠
案例背景:
子涯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子涯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子涯独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
哎,周子涯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子涯表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子涯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周子涯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子涯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小班语音游戏教案:小鸡游戏(精选2篇)
小班语音游戏教案:小鸡游戏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小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它们与人们的关系,对小动物有喜爱、关心之情。
2、练习走、跑、钻的基本动作。
3、做到动作灵敏及协调,初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小鸡胸饰人手一份,母鸡胸饰一个,狐狸头饰一个。
2、丝巾人手一份,椅子、牛皮筋。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教师将围巾围在头上作鸡妈妈,幼儿拿围巾的中间作小鸡。
(2)今天妈妈带你们去玩吧!(鸡妈妈带领小鸡四散跑步入场。)
2、游戏:放气球
(1)刚才有的小鸡听说去玩,高兴得挥动起了丝巾。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表示高兴呢?(把丝巾当气球向上抛。)
(2)幼儿练习“放气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气球”高,有的“气球”低。(把丝巾变小就能抛得高。)
(3)启发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丝巾变小?(把丝巾团紧。)
(4)引导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再次练习“放气球”。
3、游戏:我的丝巾不见了
(1)小鸡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边听鼓声边来练习跑步吧!鼓乐快,就快跑,鼓乐慢,就慢跑。鼓声一停,你们就立即把丝巾藏
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好让妈妈找不到。
(2)幼儿游戏,教师根据游戏情况请个别幼儿说说丝巾藏在哪里。(藏在袖子里、藏在口袋里、藏在腰里、藏在衣服里、藏在背后、藏在腋下、坐在屁股下等。)
(3)讨论:同样把丝巾藏在袖子里,为什么有的丝巾被我发现,有的没有被我发现呢?
小手的秘密小班教案(精选2篇)
小手的秘密小班教案 篇1
活动
拍拍手、拉拉手,我们都有一双手,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和梳头,画画也要用小手,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手在人的个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每天幼儿都用自己的小手做着不同的事,他们对自己的小手也充满了好奇:小手真灵巧,还能做什么?小动物的手能干吗呢?本次活动让孩子从最贴近的自身开始探索,而且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将目标定位在:
1.为自己拥有一双灵巧、独特的手而自豪。
2.通过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
一、活动的重难点重点:
引导幼儿感知手指的灵活,体验为拥有这样一双手而自豪的情感,难点:让幼儿感知动物的手和人类的手的区别,体验大拇指的重要性。
二、材料准备
1.纸、印泥、黄豆。
2.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7页《猜猜这是谁的手》。
三、活动过程
(一)小手真神奇。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又能写来又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请幼儿猜一猜。
(这一环节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自然的引发幼儿去关注自己的手,并由此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认识我们的小手
1.认识手心手背。请幼儿观察小手:我们的手心和手背一样吗?手心里有什么?手掌纹像什么?
2.每个人的手掌纹一样吗?请你伸出两只小手,看看上面的掌纹一样吗?那你再和别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的掌纹一样吗?原来每个人的掌纹都是不一样的。
小班教案汇总(通用14篇)
小班教案汇总 篇1
将“纸趣”渗透到五大领域,这是“纸趣”研讨活动中的又一个出发点,可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将“纸趣”渗透到五大领域?课题组的人员进行商讨后觉得,老师们应在自己认领的领域中进行一课多上的研讨活动,在这样的磨课过程中提高“纸趣”在各领域中的运用。
我选择的是语言活动《快乐的啊嘟》,在第一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纸趣”局限于两张火车头图片,在边讲故事边操作图片中,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课后听课的老师给我反馈,图片的运用能很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但没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整堂课感觉沉闷,幼儿也很被动。能否将故事中的《快乐工作歌》进行改编,在图片和歌曲的.引导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结合听课老师的大众智慧,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并第二次执教研讨。在这次活动中,我将《快乐工作歌》改换为幼儿特别喜欢的歌曲《加油干》,并在黑板上画上铁轨,在铁轨上操作“啊嘟”唱着《加油干》快乐工作时的情景,帮助幼儿更深刻的理解故事内容 ,最后环节进行游戏,给幼儿两人一个纸箱连接起来做火车,体验“啊嘟”工作时快乐的心情。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先肯定了课堂中的亮点,如在黑板上画上铁轨,让幼儿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出轨;改用歌曲《加油干》让幼儿理解“啊嘟”工作时快乐的心情;最后利用游戏使语言活动动静结合,也让有幼儿体验了工作的快乐。但也存在着不足:1、教师的提问缺乏开放性,没有给幼儿想象的空间;2、课堂中教师说的太多,缺少给幼儿发言的机会;3、游戏时,故事中既然是火车头,就让幼儿利用纸箱直接做火车头,更符合故事的内容。针对听课老师提出的建议,在教案原有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修改。和前两次相比,这次活动中其游戏性、有效性、趣味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孩子们都乐讲、学说故事中的对话,特别是在游戏中,每人一个纸箱扮演火车头,更让幼儿体验到了“啊嘟” 工作时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