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案(通用12篇)
《将心比心》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和“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所经历的一件事,说明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读中悟情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讲故事《妈妈,洗脚》。
2、谈谈自己的想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3、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4、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
自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老师范读句子。
5、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老师举例引导。
《将心比心》教案(精选16篇)
《将心比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3、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指名说。
3、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3、讲故事《妈妈,洗脚》。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老师范读句子。老师举例引导。
5、(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将心比心》教案(精选23篇)
《将心比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掌握多音字“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通过哪两件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3.能联系生活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
4.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生活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
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来学习《将心比心》,大家一起来读课题《将心比心》。你们知道“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吗?谁来说说。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体现题目的意思——“将心比心”的?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接力读课文,可以用学生指名读的形式。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扎、禁”“着”
2.对学生的读给予评价,然后问“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体现 “将心比心”?
3.学生汇报,老师板书(阿姨为奶奶开门 护士扎针扎不进,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一)理解第一段。
通过老师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切入课文理解。
师:你们说得真好!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呢?
学生汇报。
大家想过没有,阿姨为什么会帮我的奶奶推门?她当时想到的是什么呢?她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别人的帮助,她希望有人尊重、关爱她的母亲,所以自己先尊重、关爱别人的母亲。
(二)学习第二段。
我的奶奶接受过别人的帮助,我的妈妈就帮助过别人。大家请看第二段。我请第四组的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请同学们注意了:你们要想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感动了你。
《将心比心》教案(精选13篇)
《将心比心》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学重难点: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
1、请学生说出含有“心”字的成语。
2、顺势板书课题: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想不想对这个成语的含义有更深的体会?好,让我们来阅读课文中的小故事。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学生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找出自学任务。
2、自由读文,思考“我”经历了哪两件事,并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完成后,根据自己的批注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指名反馈:“我”经历的两件事:(1)帮助推门。(2)理解过失。
三、品味语言,探究情感华语网
1、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情细细朗读,想想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到文中人物在将心比心。画出相关词句,适当批注。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朗读、感悟:
(1)阿姨跟奶奶说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说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移情体会:假如你是文中的阿姨,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那位被扎针的母亲,你又会有什么反应?
4、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将心比心》教案(精选15篇)
《将心比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2、理解课题:是说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理解词语。
{zhā 扎针 扎根
扎:zhā,多音字:{zhá 挣扎
{zā 扎皮带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宽容:宽厚体谅别人。
2、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
(3)师小结:
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1、自由读课文。
(1)找出让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悟一悟。
①第一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阿姨的行为与语言很平凡但渗透着修养―――关爱老人。
将心比心教案(通用7篇)
将心比心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和“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所经历的一件事,说明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读中悟情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讲故事《妈妈,洗脚》。
2、谈谈自己的想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3、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4、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
自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老师范读句子。
5、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老师举例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