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与导学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同学们,暑假期间,我们学校举行军事夏令营活动,三年级一班有营员42人,二班有营员45人,三班有营员55人,请你计算一下,这三个班共有营员多少人?
(1)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42+45+55=142(人)
2.师:这道实际应用题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还有一道例题(出示例2),同学们看能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
[说明:从近期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置于情景之中,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例2连加法做好铺垫。]
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
1.出示例2。
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三个班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1)全班试做。
(2)指名板演。
(3)做完的同学自己先说一说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4)师: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间,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如下:(48+50)+ 49=48+(50+49)
2.谁能编一道像例2这样的应用题,(指2至3名学生编)然后全班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
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投影出示)
(12+13)+14○12+(13+14)
(320+150)+230○320+(150+230)
[说明:通过编题解答,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为后面归纳概括打下基础。]

查看全文

《加法》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加法》教学设计 篇1

  总第7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3+1   7+4+1   8+9+1   8+7+1

  9+7+1   6+4+1   7+6+1   6+5+1  8+3+1

  2、用竖式计算:

  36+57   48+34    56+29     48+37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

  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8+25。”

  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

  6、教师小结: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

  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

  5、作业: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

查看全文

加 法   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加 法   教学设计 篇1

  总第7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3+1   7+4+1   8+9+1   8+7+1

  9+7+1   6+4+1   7+6+1   6+5+1  8+3+1

  2、用竖式计算:

  36+57   48+34    56+29     48+37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

  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8+25。”

  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

  6、教师小结: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

  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

  5、作业: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

查看全文

《加法》教学设计(通用4篇)

《加法》教学设计 篇1

  一 、教学目标

  2、 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会在等号后面写得数。

  3、会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4、培养观察、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重难点

  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

  三、教学活动

  (一)复习

  1、看图填数

  (      )                        4                           5

  2     1                      2     (   )              3       (   )

  2、同桌玩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游戏。

  (二) 新知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意义,学习加法

  (1)请每位同学左手拿1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把这些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学生左右手分别拿着小棒做合起来的动作,并且说出共有3根小棒)

查看全文

《加法》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2、 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会在等号后面写得数。
3、会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4、培养观察、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重难点
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
三、教学活动
(一)复习
1、看图填数
     (      )                        4                           5
                
      2     1                      2     (   )              3       (   )
2、同桌玩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游戏。
(二) 新知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意义,学习加法
(1)请每位同学左手拿1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把这些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学生左右手分别拿着小棒做合起来的动作,并且说出共有3根小棒)

查看全文

加 法   教学设计

     

 

总第7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3+1   7+4+1   8+9+1   8+7+1

9+7+1   6+4+1   7+6+1   6+5+1  8+3+1

2、用竖式计算:

36+57   48+34    56+29     48+37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

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8+25。”

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

6、教师小结: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

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

5、作业: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