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案

时间:2025-04-05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通用9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P28-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鼓励猜想

  1、出示图片牛顿与“万有引力”

  2、引入“牛顿因为一只苹果掉下来打到他的头上,大胆猜想,是不是所有物体都往下掉呢?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在平时也要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努力从中探索规律。

  二、合作交流,探索猜想

  (一)故事激趣,初次猜想

  1、朝三暮四

  猴妈妈给小猴们分配桃子,“早上给你们每人3个,晚上每人4个桃。”小猴们很不乐意,“太少了,太少了!”吵着要妈妈多分一些。猴妈妈说:“好的,早上给你们每人4个,晚上每人3个。”小猴们拍手欢呼。听了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说点什么吗?

查看全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通用2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篇1

  一、导入部分

  上课伊始,我先说了个牛顿的故事: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然后说,随着气候渐渐转凉,学校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冬季锻炼——跳绳和踢毽。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从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反思:自我感觉这样的导入效果不错,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规律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无穷无尽,在这里肯定有着某种规律,大家想知道吗?(想)好,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等式里蕴藏的规律,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要说明表示的理由。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也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逗号+句号=句号+逗号;a+b=b+a,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然后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反思: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这节课我强调学生的发言要大声的说:我们小组的发现是……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查看全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精选15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篇1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教材p56-5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     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 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

  2、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体育活动?(自由说)

  (2)媒体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自由说)

  (3)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们能马上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

查看全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通用2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8 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三个例题,分5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是其中的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例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以填空、判断等形式巩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接着通过题组对比和凑整等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和铺垫。

  (二)学情分析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设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通过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组成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并经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查看全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第56—第58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 者: 唐 荣

  教学设计:

  明确今天的教学内容 板书:运算律

  简介运算律的含义:即运算过程中发现的规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出示例题画面,由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条件并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说说列式的理由

  板书:28+17 男生跳绳人数+女生跳绳人数

  17+28 女生跳绳人数+男生跳绳人数

  3,比较两式结果,总结规律

  4,由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5,比较两式异同点,明确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逐步导出规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6,说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太多太多,为了简明表示出这一规律,我们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为a+b=b+a,明确这里的a,b分别代表两个数,等号表示"不变".

  二,数学加法结合律的条件(通过例题发现规律)

  1,根据例题的条件,你能求出参加活动一共有多少人吗 各自列出算式:

  2,交流解题方法,明确算理

  (28+17)+23 28+(17+23)

  由学生分别算出结果,并比较异同,明确虽然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说明这也是一种规律,由各人再举出例子试试,看这一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4,总结归纳这一规律,并学习用字母表示.

  5,明确两规律的名称.

  三,组织练习

查看全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通用2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第56—第58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 者: 唐 荣

  教学设计:

  明确今天的教学内容 板书:运算律

  简介运算律的含义:即运算过程中发现的规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出示例题画面,由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条件并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说说列式的理由

  板书:28+17 男生跳绳人数+女生跳绳人数

  17+28 女生跳绳人数+男生跳绳人数

  3,比较两式结果,总结规律

  4,由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5,比较两式异同点,明确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逐步导出规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6,说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太多太多,为了简明表示出这一规律,我们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为a+b=b+a,明确这里的a,b分别代表两个数,等号表示"不变".

  二,数学加法结合律的条件(通过例题发现规律)

  1,根据例题的条件,你能求出参加活动一共有多少人吗 各自列出算式:

  2,交流解题方法,明确算理

  (28+17)+23 28+(17+23)

  由学生分别算出结果,并比较异同,明确虽然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说明这也是一种规律,由各人再举出例子试试,看这一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4,总结归纳这一规律,并学习用字母表示.

  5,明确两规律的名称.

  三,组织练习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