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教案(通用16篇)
活动课教案 篇1
古诗词活用活动
活动目的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瑰宝。通过“化诗入文”的古诗词运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古诗词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
活动过程
1、学生收集活用古诗词的语句,初步感知“化诗入文”的语言特点。
2、通读课内外已接触过的古诗词,为运用作准备。
3、类型举例
①、借诗词来表达感受如:
他们年龄与我相仿,却已懂得靠勤工俭学来养活自己,屋里烛光闪烁,
让我感觉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滋味。
升起那降落的风帆,你来校时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你明白自己一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夜深了,我们划着船向回走,一路高高兴兴地谈着,山涧的景色在月色中更加朦胧,更加迷人,我们有一种“沉醉不知归路” 的感觉。
看着还对读书有厌恶的学子们,我蓦然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阳不散在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②、借诗词来抒写情景如:
夕阳西下,我们来到溪流的拐弯处,船驶进了一片树林里,月光淡淡地照在我们身上,照在整个树林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不禁吟起诗来。
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很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赶到寒山寺,但已日落西山,只剩下太阳的余辉留在天际。因此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地方,只有那欲滴翠色的大树和厚实的黄墙,能让人体味到“禅房花木深”的神韵。
教师节活动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
教师节活动课教案范文 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教师节的来历。
(2)了解不同岗位的教师及“老师”这一称呼的特定含义。
(3)了解教师的基本职责。
(4)培养幼儿对教师的感情。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绘画、手工经验。
材料准备:彩笔、绘画纸、橡皮泥、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讨论老师的工作是什么?班级里的教师每天的工作都是怎样安排的?
2、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老师在节日里可以怎样庆祝?
3、想想除了给学生上课的人被称为“老师”外,其他还在什么场合称呼别人老师?
4、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自己的老师有哪些优缺点?
5、每位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老师做件事:如以画一张画、做一件雕塑、做一件拼插造型、录一句话等。
6、将每位小朋友的节日礼物做展示。
四、活动延伸
不同人的节日配对:将小朋友、教师、工人、老人、母亲、父亲等不同角色的人与他们的节日相匹配。
教师节活动课教案范文 篇2活动目标:
1、知道9月10日是老师节,是所有老师的节日。
2、初步学习祝贺节日的方式。
3、培养对老师的爱,做到尊敬老师。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事先排练好的情境表演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吗?
(通过谈话了解“老师节”是哪一天)
《外面的世界》活动课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外面的世界》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1
一、活动内容
1、认识学生自带物品的名称。
2、会认30个常见的词语。并选择喜欢的词说一句比较具体的话。
3、能用上指定的词语编一个简单的故事。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课堂小超市”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认字的方法,激发认字的兴趣。
2、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玩具、学习用品。
2、制作物品名称的识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投影、收银员牌。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充分利用课件,引入超市,创设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一定条件。
1、星期天,我们小朋友一同走出校门,看到外面的世界,小朋友们都仔细观察而且都想了很多的办法,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知道的?(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鼓励)
2、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冬冬开了一家超市,你们想去看吗? (课件出示丁丁冬冬超市背景图)
(二)观察画面,认识生字
1、出示课件(一段超市商品录像), 提问:超市里有哪些商品?你能叫出它们的名称吗?
2、学生一边看,一边把各种商品的名称读出来。
3、总结认字方法:逛超市认识很多商品的名称,你们是怎们认识的。(问爸爸、妈妈、查字典,看图)
第一课 第四框 活动课 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精选2篇)
第一课 第四框 活动课 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 篇1
第四框 活动课 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教学目标 ]
加深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了解,弘扬古老的华夏文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新的世纪里,把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课程标准]
1、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2、基本要求
活动: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 做出的突出贡献。
[教学重点]
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 ]
如何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去粗取精,古为今用。
[教法设计]
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来了解我国封建时代科技文化的辉煌灿烂。
[课时安排]
1-2课时
[导读提纲 ]
1、阅读p17正文段及p17-18小字材料,思考:请举例说明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怎样?并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
2、p18分组收集材料:一组-人物,二组-作品,三组-景观,四组-发明(详细说明看课本)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播放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要比中国晚得多。
讲解新课
三、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板书)
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突出成就。(板书)
少年情怀都是诗——活动课教学案例分析(精选2篇)
少年情怀都是诗——活动课教学案例分析 篇1
少年情怀都是诗
——活动课教学案例分析
江门市江海中学 谭燕
【案例题旨】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的教学实践目标。我以为,鉴赏现代诗歌,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是一次情感的交流,是一次审美的享受。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 现代诗歌能带给学生些什么?
2、 学习完现代诗歌后,学生应该得到些什么?如何得到?
3、 如何让学生不再对诗歌产生陌生感和畏惧感?
4、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
【背景】
2004年12月27日,江海中学高一(8)班全体学生
任课教师:谭燕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现代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基本掌握了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本节活动课是单元学习的总结,给学生提供一个朗诵诗歌、创作诗歌、感悟诗情诗意,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这次活动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学生自己活动,完成2个活动任务:1、分组:5—6人一个小组,全班共8个组,推举一个组长,分小组活动;
2、选择一个活动项目:A、背诵一首本单元学过的、你最喜欢的诗,并谈谈为什么喜欢它;B、创作一首歌,并演唱;C、创作一首诗,并朗诵。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协助。
第二课时主要是汇报小组活动的成果。
【主题】
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发展
【细节】
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今年多少岁?
《体育世界》活动课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体育世界》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看图识词,正确认读,并能理解词语。初步了解各种体育运动。
3、通过多种形式认识各种体育项目,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打破书本内外、课堂内外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
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遵守规则的品质,激发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注意从课本到生活实际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书本与课内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使识字过程扎实有效。
教学用具;多媒体
一、激情导入“拔河比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一项体育活动,你们说好不好呀?
生:好!
师:我们要进行拔河比赛,请同学们听清楚游戏规则呦!
老师要把全班一部分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拔河比赛,另一部分同学为啦啦队员。
师:这次比赛x队获得胜利。请同学们回到座位上。
师:同学们,喜欢拔河吗?老师想问问你们,刚才在拔河比赛中老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呀?
生:喜欢。老师是裁判员。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是裁判员,你们就是运动员,后面观看我们这次拔河比赛的老师是……什么角色呀?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三个词语吧。
生:观众。(读词语)
师: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体育活动,就让老师和你们一同走进精彩的体育世界。感受一下体育的魅力吧!
二、创设情境,游戏中学习。
师:瞧,这是我们在“体育世界”中认识的第一位生字朋友,你能用“育”组词吗?(出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