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作文

时间:2025-04-05

呼兰河传读后感550字

  开学初,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它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几个小故事。

  那时的豆腐是奢侈品,晚餐时若能吃一块豆腐,那就是非常美好的事。有一些买不起豆腐的穷人家,他们小孩的梦想就是开豆腐坊,甚至有一个人倾家荡产,宁愿自己破产,也要去买一个豆腐吃。这其中表达了穷人的悲惨境遇,他们的一生就是那样,省吃俭用,连一块豆腐也买不起。

  女性在旧社会的生活可以说是很悲哀的。在庙会上,人们在老爷庙里都是很虔诚的,但是在娘娘庙,人们一点都不敬重娘娘,只有为了向她讨子讨孙才稍微拜一拜。这也反映了当时女性是多么的不起眼。

  书中还讲到了一个小团圆媳妇的故事。她本来好好的,却被折磨,挨打挨骂,被虐待,她的心里其实是很委屈的。她想回家,却被人们说她身体里有鬼,要驱鬼,什么民间偏方都不灵,最终被逼到了烫水里“洗澡”,还是被折磨死了。作者通过小团圆媳妇的事来反映女人在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中的不幸命运。

查看全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

  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我读了一本萧红的长篇小说,名字叫《呼兰河传》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讲的是萧红小时候在哈尔滨市的真实故事,一个个故事都让我感动不已。

  最让我难忘的是萧红的祖父。她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60多岁了。萧红家有一个大花园,她和祖父经常在这个花园里玩,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萧红的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和孩子一样,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个手杖,遇到了小孩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家雀。"趁孩子往天空上一看,伸出手把那个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面,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祖父有这么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同一个地方,总是放在袖口,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他在他袖口里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好了似的:"我就放在这,你来找吧!"

  他的祖父是多么慈祥呀!他的祖父是多么有童心童趣呀!他的祖父是多么和蔼可亲啊!希望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祖父,那我是多么的幸福啊!可以安慰我,可以陪我玩,可以带我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

查看全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

  《呼兰河传》,文题简简单单,只不过是地名加个“传”字,说明是发生在呼兰河的事。如此简单的题目,却饱含萧红对家乡深深的怀念,那儿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书第三章主要写了童年的欢乐与无限的回忆,而第四章讲述了家里院子的荒凉。此时的一切在萧红的眼中都无比的凄惨、落寞。正应了《呼兰河传》结尾那句“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童年的家乡不一定是温馨、和谐、欢乐的,但一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让人怀恋,给人启迪的。这些便是促使萧红有感而发写下《呼兰河传》的主要因素!

  而文中简练、明了的文字,却给予了读者发自内心的感触,仿佛亲眼所见。这样白描的方法,给人真实的感受,而不同于那些写得令人一知半解让读者觉得深奥却枯燥乏味的手法!

  本书第五章开始讲述萧红记忆中的一些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比如性格古怪的有二伯“他戏弄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沉静,两个脚走路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咚咚地响,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还有那可怜、穷苦的冯歪嘴子,自打他成家搬了房之后,把一个好端端的王大姐给糟蹋了。一个个探员围在他家门口看热闹,看见绳子就说他要上吊;看见菜刀就说他要自刎。但也正是经了这么一折腾,把呼兰河的热闹气氛和人间烟火味又加深了几分!

查看全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

  童年的记忆

  五年级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这本书讲的是作者萧红小时候的故事,真情流露。虽然没有用上各种“高大上”的词汇,但却那么平淡自然,引人入胜。

  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语言通俗易懂,十分自然,十分有趣。在此书中,我认为最有趣的情景就是:“我”摘了许多玫瑰花,突发奇想就给“祖父”戴上了,正在拔草的“祖父”不知道“我”在干嘛,只说:“今年春天的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的。”读到这里,我也笑了。“祖父”进屋后,全家人看见都笑起来,等他自己发现时,也忍不住笑了,原来那玫瑰香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玫瑰花就在他自己的头上!“祖父”想起来一回笑一回,等他刚有点儿忘记了,调皮的“我”还忍不住又提醒他:“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我”和“祖父”又笑了。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觉得“祖父”很是可爱。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胡家的小团圆媳妇,我觉得她挺可怜的。到了胡家后,没过几天就被打,还打得特别厉害,或许是呼兰河城当地的看法,小团圆媳妇大方、坐得笔直、走得风快、不怕羞,是不让人们所喜欢的,别人经常在背后议论她,骂她。胡家还让她当众大规模地洗澡,当众强行扒光了她的衣服,将滚烫的热水从头上淋了下来,她当场就昏倒了。可大神却说还要再洗三次,小团圆媳妇洗一次昏一次。或许胡家根本没有把她当家人看待吧。

查看全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

  《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和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的大致内容相差不多,都是围绕作者童年生活为线索的,把自己童年所经历的事情或所见所闻串联起来,揭示了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情百态与社会风貌。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不是顽皮天真的作者,而是那个可怜的团圆媳妇。团圆媳妇十二岁,有一头又黑又长的头发,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健康,大方,爱笑,这些在当今社会都是优点,但在呼兰河,小团圆媳妇在广大妇女中是格格不入的。就是因为这样,安然媳妇被婆婆殴打,婆婆嘴上说是要给他一个下马威,却不分昼夜的打,凡是遇到一点儿不顺心的事也会找她出气。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打出了病,老胡家上上下下用各种迷信的方法为她治病。甚至有人把他扔进开水中洗澡,说是可以驱邪。但,凡是个人肯定都受不了,小团圆媳妇也是一样。她下一次水就昏一次,来来回回下了三次缸。小团圆媳妇浑身像火炭那般热。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天,小团圆媳妇死了。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是粗暴无知的,看客和江湖术士的骗局,亲手把一个健康的女孩儿送进了坟墓。

  在社会人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大神的眷顾可贵。他们迷信,明明去看看医生就能解决的事,却因为他们的无知,把好好的人推向无底深渊。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了呼兰河的民族风情,以及人们对鬼神的无比敬仰之情。在我看来,他们的想法是古板的,同样也是不正确的。现代社会与以往不同的是--法律。因为有了法律的存在,现代社会才变得井然有序。而旧社会时期,人们往往以利益为重,不念情义。在现在看来,人类最珍贵和最应该拥有的品格是--舍己为人。

查看全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体会生命的意义

  这个假期,我读完了《呼兰河传》,深深感到作者萧红所处的旧社会中人性的自私与丑恶。

  呼兰河城是个很不同的城市。那里的人们坚守旧东西,畏惧新东西。就拿牙医生来说吧,她会用洋法子拔牙,技术先进,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增加拔牙的卫生程度,按理说应该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可人们只是好奇,却都不敢尝试,觉得拔牙方式太奇怪,有点可怕。于是仍然用土办法拔牙,结果可想而知。

  呼兰河城的人们不但好面子,而且贪图小便宜。只要一下雨,城里就满地泥坑,使得人马过不了路。那为什么不把泥坑填上呢?因为有时猪会淹死在坑里。这么一来,卖猪肉的把它捡走切成肉片,人们就有便宜猪肉买了。可有时瘟猪肉也会混在里面。哈哈,这下就热闹了,原先高高兴兴买便宜肉吃而患病的人,现在大声嚷嚷着卖猪肉的没良心;运气好没得病的人,就笑话得病的人,以为自己聪明绝顶;还有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一说起自己家买了便宜肉,家长就会脸红得跟个苹果一样,大声反驳孩子,并且对孩子又打又骂。孩子哭着找外祖母,外祖母正想安慰一番,一看有邻居在往屋里张望,觉得丢面子,也就开始打骂孩子了。然而这些呼兰河城的人不但不肯填好泥坑,而且发明了个说法,把“瘟猪”说成是“淹猪”,这样不但占了便宜,而且能保全面子。这不是典型的“掩耳盗铃”嘛,你们说好笑不好笑?

  呼兰河城里的人们重男轻女。比方说,塑像的人把男人塑得十分凶猛,却把女人塑得很温顺,像是尊敬女人似的。其实正好相反,他们把男人塑得凶猛,是要让你一见生畏,不但磕头而且要心服。而把女人塑得温顺,是在暗示着,温顺的就是老实的,老实的就是好欺负的,那就快来欺负她们吧!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