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案(通用16篇)
黄山奇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石的神奇。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体会语言美、想象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石的赞叹。
4、能把“徽、景”等8个生字读正确,能正确书写“琴、站”等9个生字,并且注意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2、在研读中体味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能说说你都去过哪些有名的风景区吗?
我国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的黄山。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黄山的景?(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黄山四绝。)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黄山四绝之一,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读读课题,课题由“黄山、奇石”两个词组成,你觉得课题中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内容?(奇石)你能用朗读来表现这个重点吗?作者怎样写奇石呢?我们来学习文。
2、自读课文
①自由读文,把读得不顺利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注意指导下列字:“徽”不要读成“徽”;读准“尤其、风景、陡峭、手臂、脖子、著名、奇形怪状”等生词)
②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看哪些自然段是写黄山奇石的?
黄山奇石·教案(通用16篇)
黄山奇石·教案 篇1
一、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课时重点解决2——5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黄山奇石教案(精选16篇)
黄山奇石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黄山之后的感叹。《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抓住黄山“四绝”之一——怪石,娓娓道来。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原本无生命,但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读了这篇课文再去游黄山,孩子一定会更喜爱黄山石,也一定更会欣赏黄山石了。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一一表述出来。朗读是得以完成这一目标的载体,因而组织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读是本课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让学生在初读中向往黄山的神奇,在研读中欣赏黄山的怪石,在品读中回味黄山的魅力。教师要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能以不同的角色在感悟语言、摹仿语言的同时也能创造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独自识字的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更多的以学生的自主识字为主,这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尤其在学习初期更是如此。我们班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敢想敢说,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针对这一特点,我为学生提供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尽情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设计思路】
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结合插图叙述石头的奇特。
《黄山奇石》教案(通用17篇)
《黄山奇石》教案 篇1
2、黄山奇石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黄山奇石》优秀教案(精选13篇)
《黄山奇石》优秀教案 篇1
一、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课时重点解决2——5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黄山奇石》教案(通用15篇)
《黄山奇石》教案 篇1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简案)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黄山奇石》教案 篇2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同学讲、读、画、扮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同学主动性,引导同学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教学用具: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