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案

时间:2025-04-05

《黄鹤楼》教案(精选8篇)

《黄鹤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查看全文

《黄鹤楼》教案(精选6篇)

《黄鹤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查看全文

黄鹤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查看全文

黄鹤楼(通用16篇)

黄鹤楼 篇1

  崔颢《黄鹤楼》译文

  .《黄鹤楼》教学实录

  《黄鹤楼》flash在线欣赏课件  

  《黄鹤楼》flash课件2  

  《黄鹤楼》ppt课件1  

  《黄鹤楼》ppt课件3  

  《黄鹤楼》ppt课件4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教案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同步练习 

黄鹤楼 篇2

  崔颢《黄鹤楼》译文

  .《黄鹤楼》教学实录

  《黄鹤楼》flash在线欣赏课件  

  《黄鹤楼》flash课件2  

  《黄鹤楼》ppt课件1  

  《黄鹤楼》ppt课件3  

  《黄鹤楼》ppt课件4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教案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同步练习 

黄鹤楼 篇3

  教材简析:

  本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文章以“仙”字贯穿全文,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十分严谨。语言上整散结合,富有变化。可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课前准备:

  1、学生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查看全文

黄 鹤 楼(通用17篇)

黄 鹤 楼 篇1

  崔颢《黄鹤楼》译文

  .《黄鹤楼》教学实录

  《黄鹤楼》flash在线欣赏课件  

  《黄鹤楼》flash课件2  

  《黄鹤楼》ppt课件1  

  《黄鹤楼》ppt课件3  

  《黄鹤楼》ppt课件4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教案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同步练习 

黄 鹤 楼 篇2

  崔颢《黄鹤楼》译文

  .《黄鹤楼》教学实录

  《黄鹤楼》flash在线欣赏课件  

  《黄鹤楼》flash课件2  

  《黄鹤楼》ppt课件1  

  《黄鹤楼》ppt课件3  

  《黄鹤楼》ppt课件4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教案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同步练习 

黄 鹤 楼 篇3

  教材简析:

  本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文章以“仙”字贯穿全文,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十分严谨。语言上整散结合,富有变化。可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课前准备:

  1、学生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查看全文

黄鹤楼(通用14篇)

黄鹤楼 篇1

  崔颢《黄鹤楼》译文

  .《黄鹤楼》教学实录

  《黄鹤楼》flash在线欣赏课件  

  《黄鹤楼》flash课件2  

  《黄鹤楼》ppt课件1  

  《黄鹤楼》ppt课件3  

  《黄鹤楼》ppt课件4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教案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同步练习 

黄鹤楼 篇2

  崔颢《黄鹤楼》译文

  .《黄鹤楼》教学实录

  《黄鹤楼》flash在线欣赏课件  

  《黄鹤楼》flash课件2  

  《黄鹤楼》ppt课件1  

  《黄鹤楼》ppt课件3  

  《黄鹤楼》ppt课件4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教案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同步练习 

黄鹤楼 篇3

  教材简析:

  本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文章以“仙”字贯穿全文,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十分严谨。语言上整散结合,富有变化。可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课前准备:

  1、学生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