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教案(精选9篇)
《画龙点睛》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并了解成语的基本意义。
2.学习课文后,学生初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会读会认本课生字、生词。了解“赞不绝口”“张牙舞爪”“腾空而去”等较难理解词语的意思。〖教材分析〗本课是一个成语故事,情节较简单。但故事中有一些成语,学生需经过努力才能掌握。另外,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故事中虚构的情节有疑问,混淆真实和虚构的成分。〖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素材的收集、制作。 2.学生成语故事的收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出示“无眼睛的龙”的图画)师:小朋友们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哪位小朋友能给它加上眼睛?(生画)加了眼睛的龙给你什么感觉?(生谈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板书课题:画龙点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师: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意思,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来学一学呢?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或采用问与猜等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②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互相正音。 ③请五个小朋友分自然段进行朗读。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们是不是读正确、读通顺了?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④评价后再请五个小朋友读文。 ⑤全班齐读全文。 ⑥师:通过读文,哪个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三)巩固识字,交流方法师:刚才,大家读课文读得很好。现在,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朋友”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识不? ①采用游戏形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②交流识记方法师:小朋友们读得很正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读音的?提示方法一(或叫减法):笼― =龙(读音不变);方法二(或叫组词法):“庙”寺庙的“庙”;方法三(或叫认半边法):“啦”字读半边。
29画龙点睛(精选13篇)
29画龙点睛 篇1
教材简析
《画龙点睛》是北师大版二年级14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这是一则成语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故事所润含得道理是理解的难点。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请你来当小评委;说一说你的看法;谈一谈你的感受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见解。即可帮助理解课文,也可练习口语表达能力极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生字词时,我依照新课标的倡导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认识字词。同时教会学生不同的方法,因为我深知“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发综合性教学活动,拓宽学生学生的学习空间。”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龙的资料,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互相交流。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即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拓宽了知识面。
根据课文内容我安排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词语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明白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理解词语含义。
2 明白成语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 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画龙点睛(通用14篇)
画龙点睛 篇1
29画龙点睛
教学要求:
1 理解词语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明白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
1 理解词语含义。
2 明白成语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动画导入
1 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 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
3 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 板书——画龙。认识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意图: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
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意图: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
1 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出示词语:墙壁。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
画龙点睛(精选12篇)
画龙点睛 篇1
29画龙点睛
教学要求:
1 理解词语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明白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
1 理解词语含义。
2 明白成语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动画导入
1 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 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
3 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 板书——画龙。认识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意图: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
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意图: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
1 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出示词语:墙壁。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
《画龙点睛》教学设计(精选5篇)
《画龙点睛》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画龙点睛》是北师大版二年级14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这是一则成语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故事所润含得道理是理解的难点。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 基本理念。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请你来当小评委;说一说你的看法;谈一谈你的感受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见解。即可帮助理解课文,也可练习口语表达能力极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生字词时,我依照新课标的倡导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认识字词。同时教会学生不同的方法,因为我深知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发综合性教学活动,拓宽学生学生的学习空间。”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龙的资料,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互相交流。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即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拓宽了知识面。
根据课文内容我安排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1 理解词语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明白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理解词语含义。
2 明白成语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动画导入
1 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9画龙点睛
教学目标:
1.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画龙点睛》故事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识字卡、小黑板、教学挂图、灯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说我们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你们知道吗?传说在南北朝时期,江南有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画的龙只要点上眼睛就能飞上天。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学习29课《画龙点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了解《画龙点睛》故事内容。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