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教案

时间:2025-04-05

美丽的红色(精选13篇)

美丽的红色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红色。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颜色的玩具若干。

  2、棒纸卡片若干,卡片上用白色油画棒画有各种玩具。

  3、红色颜料,刷子,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激发兴趣。

  教师:请幼儿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玩耍。

  在幼儿玩玩具的时候,教师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颜色,初步认识红颜色。

  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这么漂亮的玩具是什么颜色的?

  二、出示天线宝宝波儿,展示红颜色。

  教师提问:快看,谁来了?波儿穿的衣服可真漂亮。这么漂亮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你有没有红色的玩具呀?

  三、扩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教师问:你还在哪里见过红颜色?

  四、游戏“捉迷藏”。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手蒙住眼睛,请配班老师把玩具藏起来,可以藏到柜子里、椅子下、窗台上等,藏好后大家开始找玩具。当幼儿找到玩具时,引导幼儿说出在哪找到的玩具,玩具的名称。重复游戏时,逐步加深游戏的难度,可让幼儿再找出玩具身上的红颜色。

  五、游戏“摄影师”。

  1、大家来做摄影师,给玩具拍照片。

  2、展示相片的“底片”(棒纸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示范“洗相片”。用刷子蘸上红色颜料,轻轻地在纸上来回刷,全部刷满颜料后,相片就洗出来了。

  3、辅导幼儿“洗相片”。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指导幼儿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查看全文

红色的(通用13篇)

红色的 篇1

  年级:三年级课题:画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使学生开始从盲目的、随意的涂抹色彩,到有意识的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以及在画面上的运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   欣赏自然风光、居室环境、人物服饰等图片   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环境是绚丽多彩的,这中间色彩起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色彩方面的知识。 3。新授课   (1)出示三原色    有三种颜色是其他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的,他们是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被称之为“三原色”。   (2)展示以红色为主的图片。    提出问题:A这些图片的色彩和前面图片的色彩有什么不同?B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3)出示课题    (4)展示以红色为主的绘画作品。    (5)看书     (6)提问:你认为都有哪些内容可以用画面去表现?应当如何表现?4。学生作业    作业 要求:   (1)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   (2)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5。小结   组织交流。

查看全文

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4篇)

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 篇1

  北京市101中学高级教师 孙长征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昌起义。“八七” 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土地革命。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3.土地革命的实行,使党赢得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为什么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教师对创建红军、建立根据地及土地革命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南昌起义

  1.历史背景

  2.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1927.8.1.)

  3.意义

  二、“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1.“八七”会议(1927. 8.7.)

  2.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9.)

  3.向井冈山进军

  4.三湾改编

  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10.)

查看全文

美丽的红色(精选7篇)

美丽的红色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红色。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颜色的玩具若干。

  2、棒纸卡片若干,卡片上用白色油画棒画有各种玩具。

  3、红色颜料,刷子,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激发兴趣。

  教师:请幼儿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玩耍。

  在幼儿玩玩具的时候,教师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颜色,初步认识红颜色。

  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这么漂亮的玩具是什么颜色的?

  二、出示天线宝宝波儿,展示红颜色。

  教师提问:快看,谁来了?波儿穿的衣服可真漂亮。这么漂亮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你有没有红色的玩具呀?

  三、扩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教师问:你还在哪里见过红颜色?

  四、游戏“捉迷藏”。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手蒙住眼睛,请配班老师把玩具藏起来,可以藏到柜子里、椅子下、窗台上等,藏好后大家开始找玩具。当幼儿找到玩具时,引导幼儿说出在哪找到的玩具,玩具的名称。重复游戏时,逐步加深游戏的难度,可让幼儿再找出玩具身上的红颜色。

  五、游戏“摄影师”。

  1、大家来做摄影师,给玩具拍照片。

  2、展示相片的“底片”(棒纸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示范“洗相片”。用刷子蘸上红色颜料,轻轻地在纸上来回刷,全部刷满颜料后,相片就洗出来了。

  3、辅导幼儿“洗相片”。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指导幼儿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查看全文

红色的(精选11篇)

红色的 篇1

  年级:三年级课题:画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使学生开始从盲目的、随意的涂抹色彩,到有意识的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以及在画面上的运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   欣赏自然风光、居室环境、人物服饰等图片   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环境是绚丽多彩的,这中间色彩起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色彩方面的知识。 3。新授课   (1)出示三原色    有三种颜色是其他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的,他们是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被称之为“三原色”。   (2)展示以红色为主的图片。    提出问题:A这些图片的色彩和前面图片的色彩有什么不同?B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3)出示课题    (4)展示以红色为主的绘画作品。    (5)看书     (6)提问:你认为都有哪些内容可以用画面去表现?应当如何表现?4。学生作业    作业 要求:   (1)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   (2)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5。小结   组织交流。

查看全文

《会说话的红色》教学反思

我们的学习现已进入“红黄蓝绿”这个主题了。孩子们在这一主题里,他们都惊奇地发现:色彩好似与自己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有的躲在云朵里,有的躲在花丛中,有的躲进果园里,有的藏到了孩子们的衣服里,还有的竟爬到了小朋友的小脸蛋上抚摸着,使小脸蛋一下子红润了起来…。色彩真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今天,我执教了一节中班的社会活动《会说话的红色》。目的是想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体会红色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以及红色在生活中的特殊意义,通过活动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红色与情绪感受的关系。

活动中,我惊喜地发现了许多孩子在平日里不肯发言,而今天,出乎我的意料竟让我发现了几只高举而陌生的小手,他们争着要回答问题,这使我倍感高兴。

这个活动,课前我没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教学材料,把时间花在研读教材上,我梳理出活动要点给教案稍作修改后,简单准备了几样红色教学材料:小圆菜篮、红绸带、红纸、红布、红塑料袋。简简单单的材料,却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活动开始了,我一一出示教学材料,问:这是什么?你看到了这个又会想到什么?简单的问题抛出后,孩子们就开始对已有经验进行回忆,并大胆发挥想象,不一会就看到了他们高举的小手。

当我出示一张红纸时,孩子们这样回答,园园:让我想到了甜又红的草莓;霞霞:让我想到了圆圆西瓜里面的瓤一样红;从来不举手的陆霞:让我想到了红红的苹果;调皮的梓怡边拍打自己的小肚皮边说:让我想到了肚皮里流动的血,稀奇古怪的想法只有数她最行,我及时表扬了她那独特的想法。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