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团教案

时间:2025-04-05

语言《快乐的动物合唱团》观摩反思

    昨天我园进行了教研活动沙龙,课题是大班的语言活动《快乐的动物合唱团》,由我园青年教师耿玲玲老师执教,小耿老师教态亲切,活动过程清新,有条不紊的将活动进行的井然有序。活动的优点就不多加评论了,针对本次活动我有一些个人的见解和思考,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活动的目标制定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稍稍简单了点,本身故事内容就很好理解,要想上好一个活动,就要求执教者对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度把握的非常正确和到位,而本次活动我认为耿老师的重点把握的很好,但是难点把握的方向不是很正确,我认为应该是孩子对快乐的理解以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才能体现本次语言活动的难点。那么本次活动给我的感觉就是孩子们也理解了故事内容,但是对快乐的理解趋于肤浅,孩子们的回答也很单一,这就要反思教师自身对孩子的引导和思维的拓展。我发现在活动中耿老师的一些提问是无效的,例如“你们有没有孤独过?”这样的提问就局限了孩子的思维,如果这样问“孩子们,你们孤独过吗?什么时候觉得孤独的?”这样的提问孩子们就会有很多的想象,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且耿老师的一些提问都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的挖掘和探讨,可能更多的是怕孩子的思维达不到,回答不出来,其实不然,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语言不够丰富,词汇量达不到,过不在孩子,而是老师的引导不够,提供给孩子的空间太少。孩子们表达的机会太少,说的重一点,孩子的语言天赋也许就在我们的害怕中给扼杀了。

查看全文

大班语言教案动物合唱团(精选5篇)

大班语言教案动物合唱团 篇1

  活动目标

  1、能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较连贯地讲述。

  2、感受动物聚会其乐融融的热闹氛围。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分别用三张纸遮着。

  活动过程

  1、池塘里的动物。

  森林里真热闹,许多动物在聚会,让我们去看看吧!

  打开中间画面的遮盖,说说池塘里有些谁,他们在干什么。

  根据幼儿讲述,教师小结。

  2、大树周围的动物。

  池塘一边的大树上有些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引导他们对动物的特征、动态、神态进行仔细观察。

  3、玩跷跷板的动物。

  猩猩和小猫在河边干什么,他们看上去怎么样?

  乌龟和谁在玩跷跷板,乌龟好像要掉下水去,这是怎么回事?哪两个动物正在看他们玩跷跷板?

  请个别幼儿试着讲述这个场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4、木桌附近的动物。

  谁坐在木桌旁边,他们在干什么?

  小猴看见鳄鱼向他们游过来,想了个什么主意?

  5、洗澡的动物。

  大象妈妈和小象在干什么?小象看上去怎么样?

  教师和幼儿一起对这个场景作一描述。

  6、动物聚会。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图片。

  幼儿看着幼儿活动材料自己讲述,教师注意幼儿的讲述顺序。

  请个别幼儿来讲述。

  活动建议

  1、根据图意讲述,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鲜明表达动物的本身特点以及人格化的动态和神态特点,如小猴攀枝时表现出的顽皮,大象妈妈和小象之间流露出的亲情,乌龟玩跷跷板时又憨又惊的'神态,小野猪流露出的顽皮而又幸灾乐祸的神色,等等。

查看全文

大班语言《快乐的动物合唱团》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2.观察画面,能大胆想象并尝试讲述故事情节。

  3.能根据已有经验表达自己对快乐的理解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图片

活动重点:能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变化

活动和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耿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孤独过吗,你什么时候会感到孤独”

    小朋友:“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妈妈出去买菜,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家人、朋友陪伴的时候”

老师总结:当我们小朋友独自一个人,没有人陪伴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孤独。

    二、观察图片,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

    1.图一

    老师:对啊,今天就有一头孤独的驴,你们猜它为什么孤独呢?(没有人陪伴,没有朋友)

    终于有一天,他忍受不了孤独,从农场里跑了出来,它决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去寻找快乐。

    2.老师:驴从农场里跑出来后会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呢,它们之间会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图二

    老师:看,它遇到了谁?(小猫)

    小猫怎么啦?她遇到了什么伤心的事情啊?(小猫哭了,可能迷路了或者找不到妈妈等等)

    它们又遇到了谁?它开心吗?猜猜看,它怎么不开心了?(没有朋友、没有人陪它玩,被主人抛弃了)小狗原来有一个很快乐的家,但是主人不喜欢它了,不要它了,把它抛弃了

查看全文

第二课  我们学校的合唱节

第二课  我们学校的合唱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对合唱形式有一定的了解,感受二声部合唱的魅力,热爱合唱艺术。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声部平衡、和谐,并能背唱。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能用连贯、跳跃的声音演唱《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4、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对指挥动作与前奏、间奏作出正确的反应。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听童声合唱《五彩缤纷的大地》、《街头少年合唱》,简介合唱的形式。

(二)学唱《歌声与微笑》

《歌声与微笑》电视媒体经常播出,耳熟能详,孩子们应该很快学会单声部,重点放着二声部部分。两个声部基本形成三度的关系,音准不难掌握,可结合教材中的三度练习曲,进行练习。二声部中的sol到升sol的地方教师可用手号提示音准。

<排练>

此歌基调亲切优美,明朗愉快,不可唱得过于强烈,不能过于快速,否则4/4拍子会变成2/4的感觉,是不符合此曲原意的。歌曲前半部分旋律在低声部,要口语化,“带”字和“留”字可唱成下滑音,和说话时的回声完全一致,好像和来宾亲切交谈;后半段突然翻高十度,要注意歌唱化,注意发声位置及声部和谐,“明天明天”这些同音反复的句子要用轻快的顿音来演唱,有如在联欢会上宾主载歌载舞、共叙友情。

(三)欣赏《五彩缤纷的大地》、《街头少年合唱》。

提醒学生注意《五彩缤纷的大地》的情绪,《街头少年合唱》中旋律的色彩变化等。

第二课时

查看全文

《小黄鸭合唱队》中班教案(精选5篇)

《小黄鸭合唱队》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情景中学唱歌曲《小黄鸭》,并初步尝试用分组唱的形式进行歌唱。

  2.激发参与兴趣,体验和朋友共同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可站立的立体分组标志(游泳队、唱歌队、泡泡队)

  2.ppt课件、《小黄鸭》音乐

  活动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黄鸭---引入和体验(出现大浴缸)

  师:今天我请来的是一位喜欢水的朋友,猜猜可能会是谁?

  (引导幼儿联想,如:鱼、乌龟、螃蟹、鸭子等)

  二、小小黄鸭呷呷叫---感受和游戏(出现小黄鸭)重点提问:

  1.师:你们喜欢小黄鸭吗?为什么?

  (观察图片,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外形、颜色等方面说说喜欢的原因2.师: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吗?请你来听一听。

  (教师演唱唱A段第一遍,引导幼儿倾听歌词)

  3.师:你听到了吗?我为什么喜欢这只小黄鸭?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听到的歌词,并随机带领幼儿摘句练唱"它陪我洗澡呷呷呷呷叫")

  4.小结:是呀。我一个人洗澡真没劲,有了小黄鸭做伴和我一起玩水,真高兴。请你们来做小黄鸭,把这里当成一个大浴缸,一起来做游戏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歌曲A段一同做"玩水"的游戏1-2次,让幼儿充分感受附点节奏)

  5.师:你们是怎么玩水的?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玩水的不同方法,如:踩水、划水、拍水、滴水、洒水等等)

  6.小结:教师用x..x|x-|的节奏语言进行总结。

  (教师带领幼儿在玩水游戏中尝试念出语言节奏,如:拍.呀拍.呀|拍-|、划.呀划.呀|划-|,帮助幼儿熟悉和掌握附点节奏)

查看全文

合唱教学反思(通用3篇)

合唱教学反思 篇1

  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在音乐课堂中我也侧重了合唱方面的教

  学,在排练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

  1.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差,歌唱基础、合作能力和发声习惯等方

  面参差不齐、各不相同。

  2.在二声部合唱歌曲中第一声部的旋律通常是主旋律,旋律比

  较流畅,音区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学、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

  正好与此相反,学生就出现了畏难情绪。

  3.学生对于合唱的概念十分淡薄,甚至误以为合唱就是齐唱,

  或者出现一、二声部相互喊唱。缺乏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

  经验,因而兴趣不高。

  针对上述原因,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

  合唱各声部不是搞比赛,不是看谁唱得响、唱得突出,而是相互烘托,追求音乐整体的和谐。应培养学生在合唱训练过程中自觉判断的能力:(1)个人演唱是否干扰了整体。(2)个人演唱是否衬托了整体。即个人演唱的方式与情绪是否与音乐整体相符合。

  2.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与动力,歌唱的呼吸不同于人的自然呼吸,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地控制。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歌唱”,由此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吸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采用他们能完全理解并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