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好饿的毛毛虫绘本教案(通用4篇)
幼儿园好饿的毛毛虫绘本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感受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多种形式感知水果的特征,并感知5以内的数量。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PPT、橙子、篮子、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教室
——师幼共同进教室
二、游戏:毛毛虫找食物
1.星期一吃苹果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树?树上有几只苹果?那就让我们一口把它吃掉吧。
2.星期二吃梨
师:这是什么树?有几只梨?就让我们两口吃掉它吧。
3.星期三吃草莓
师:星期一,我们吃了一只苹果,星期二,我们吃了两只梨,接下来是星期几?
师: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吗?为什么?
4.星期四吃葡萄
师:毛毛虫们,这个水果藏在谜语里。仔细听哦!“藤上珍珠一串串,紫紫的,圆圆的,酸酸甜甜真好吃”。
5.星期五吃橙子
师:星期五吃的水果就藏在篮子里,我请几条毛毛虫上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6.星期六吃许多食物
师:一转眼来到了星期六,你猜毛毛虫还会吃什么?
师:哎呦哎呦,毛毛虫怎么了?为什么会肚子疼?
7.星期日吃树叶
师:你们觉得星期日毛毛虫该吃什么了?为什么?
师:吃完一片又嫩又绿的树叶,毛毛虫觉得舒服多了,为什么?
——教师小结:因为这一次毛毛虫只吃了一片树叶。
8.毛毛虫变蝴蝶
师:吃完之后,毛毛虫舒舒服服的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睡了长长的一觉。你们猜,等它醒来后会有什么变化?
小班音乐活动《好饿的毛毛虫》(精选15篇)
小班音乐活动《好饿的毛毛虫》 篇1
设计意图
《好饿的毛毛虫》这是一首根据绘本故事原创的歌曲,歌词最后象生词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加歌曲的趣味性,让幼儿多了解水果名称。通过前期对绘本的学习,孩子们对毛毛虫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他们这首歌曲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在小班下期阶段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有很多孩子还能自发地享受音乐故事、并热爱表现。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唱歌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每个孩子都喜欢唱歌,尤其是快乐的孩子更爱唱歌。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觉得开展歌唱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歌曲,让孩子快乐参与;创设愉悦的情境,让孩子快乐歌唱;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快乐创新。
活动目标
1. 能模仿学唱歌曲的关键句。
2. 能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毛毛虫的动作。
3. 热爱大自然,展开想象,尝试替换歌曲中的水果名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学唱歌曲,带有动作。
难点:简单仿编歌词中的水果名称并展示。
教学准备
1.有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的阅读经验
2.毛毛虫手偶
3.音乐钢伴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绘本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角色表演毛毛虫的蛹,边做动作边进场。引起幼儿兴趣。 (练声)
2、基本部分。教师清唱表演,引导幼儿认识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1)教师角色扮演边清唱示范,边做动作表演毛毛虫的变化过程。
师:刚才毛毛虫都吃了什么呀?它是怎么吃的?
(2)教师手指扮演毛毛虫在身体上爬一爬,边表演边随伴奏演唱。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精选12篇)
《好饿的毛毛虫》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体会毛毛虫破茧而出的过程。
2、学习用“如果我是毛毛虫,我喜欢吃…。”和“如果我是毛毛虫,我会…。做”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3、学习词:毛毛虫、饿、茧、蝴蝶。
4、感受绘本故事带来的色彩美。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绘本书、字卡、布袋、一枝树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毛毛虫
1、观看课件,了解毛毛虫出壳的过程
1)你看到了什么?毛毛虫在干什么?
2)出示字卡:毛毛虫、饿
2、老师出示故事绘本,请幼儿欣赏
“毛毛虫可调皮了,它爬呀爬,爬到了国姿幼儿园,爬到了我们的舞蹈教室,爬到了这本故事书里,看,它来了…”老师出示故事绘本,请幼儿欣赏。
二、讲述故事:毛毛虫饿了
1、教幼儿认识封面,告诉幼儿故事名字和书的作者
2、老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毛毛虫吃了几个苹果?我们一起来吃一口,(啊呜),小朋友你们吃饱了吗?(吃饱了),可这只毛毛虫还是觉得很饿,我们来看看它又找到了什么?…
3、进行句式练习:如果“我是毛毛虫,我喜欢吃…”
分别请幼儿来用句式说话,引导幼儿说一句完整的话
三、认识茧
1、老师讲解故事:毛毛虫吃饱了会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出示绘本,茧的画面),教幼儿认识茧。
2、出示字卡:茧
3、老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茧,你们看出,这个茧漂亮吗?谁愿意来当这个茧呢?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精选16篇)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1、关于教材的选择:
《好饿的毛毛虫》是个特别优秀的绘本,它色彩鲜艳,动画形象,符合小班幼儿欣赏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性的动画,又能激发幼儿观看的兴趣,引导幼儿更好地了解绘本内容。
2、关于活动的设计:充分利用整合的理念设计本次活动。
(1)在语言方面,能在仔细观察画面的同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渗透了量词,让孩子在量词的使用上,有初步的认识。
(2)在科学方面,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感性认识:星期一到星期五毛毛虫吃的事物数量随着变化而变化,孩子会不自觉地通过目测或点数想知道毛毛虫到底吃了多少,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感知了5以内的数量以及1和许多
(3)在健康方面,通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吃适量的东西,注意营养均衡。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讲议议,展开合理的想象。
2、幼儿乐意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知道贪吃会让自己的身体不舒服。
活动准备: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t:猜猜,毛毛虫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t: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会告诉你们毛毛虫是怎么长大。
二、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有一条毛毛虫好饿呀,它扭来扭去在找东西吃,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但是它还是好饿;
(1)星期二,它吃了什么;(梨)
(2)星期三,毛毛虫会吃三个什么呢?(香蕉)(谜语)
(3)星期四了,毛毛虫吃了几个水果呢?(四个草莓)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教案(精选12篇)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培养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
3、能运用简单的数量词。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书里的各种图片(包括卵、毛毛虫、茧和蝴蝶等)各一张;幼儿活动操作材料《主题活动?看看说说》
三、活动过程实录及分析:
1、教师出示虫卵图片提问,引发幼儿好奇心。
师: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看树叶上躺着什么?(一颗小小的蛋,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卵”)你们猜猜这颗卵里面住着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一环节让幼儿猜测树叶上躺着的一颗小小的蛋是什么,里面住着谁?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做出了种种假设,为接下来的阅读作了铺垫。)
2、欣赏故事封面,激发听故事的兴趣。
师:(1)看看住着谁呀?(毛毛虫)我们一起来跟毛毛虫打声招呼吧!
(2)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象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3)刚从卵里面钻出来的毛毛虫很饿很饿,它会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
(这一环节主要欣赏故事封面,培养幼儿阅读前先仔细观察封面并仔细观察的习惯。“刚从卵里面钻出来的毛毛虫很饿很饿,它会去干什么呢?”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想听、看故事的兴趣。)
3、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毛毛虫》(精选17篇)
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毛毛虫》 篇1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初步认识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幼儿佩带“毛毛虫”胸饰,随音乐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进场。
二、观察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毛毛虫吃了什么呀?
2、看毛毛虫图片,师幼一起完整地讲述故事
三、模仿毛毛虫变成蝴蝶,增添情趣
幼儿模仿毛毛虫团紧身体变成蛹,听音乐变成蝴蝶飞舞四、仿编故事
师幼一起讲述仿编的故事。
五、延伸活动
师:呀,这里还有几条毛毛虫肚子饿饿的,我们到外面找点东西来喂它们吧。
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毛毛虫》 篇2【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知毛毛虫变化的`过程;
2、根据画面信息,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愿意表达。
3、在观察、猜测、表演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毛毛虫,激起幼儿兴趣。
——聚光灯聚焦毛毛虫局部,幼儿猜测,引出课题。
师: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毛毛虫)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毛毛虫的故事。
二、根据看到的画面信息,观察、猜测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聚焦虫卵",欣赏故事第一片段,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
——聚光灯聚在卵上。
师:看一看它什么颜色的?谁愿意碰一碰这颗卵,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孩子触碰白板上的卵,出现毛毛虫)你觉得毛毛虫要去做什么?
2、"毛毛虫饱餐",讲述故事第二片段,愿意随老师一起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