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时间:2025-04-04

2015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动物形象已经渐渐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在不同的语言中,同样的动物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十二生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德语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又是什么呢?这十二种动物在两种语言中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形象?

  1.鼠(maus)

  鼠是十二生肖之首,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对于鼠的感情色彩很大程度上是持一种否定态度。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就表现出人们对它的痛恨。另外,关于鼠的成语,如“胆小如鼠、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抱头鼠窜等”几乎是清一色的贬义词。而在德语中,人们对于老鼠却抱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比如,许多德国夫妇会喊自己的孩子“meine sü?覻e kleine maus”(我可爱的小老鼠),这是一种昵称,与“mein schatz”同义,意为“我可爱的宝贝”。另外,若形容一件事情木已成舟,无法改变时,德国人会说“da bei?覻t die maus keinen faden ab.(老鼠也不能咬下一根线头来。)”在德汉两种语言中,对于猫和老鼠的关系都有描述。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怕另外一个人,用“就像老鼠见了猫”来形容。而德语里的“wenn die katze aus dem haus ist,tanzen die m?觌use.(老鼠不在家,群鼠起舞。)”其实就与我们说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具有相同的意思。

  2.牛(kuh/ochse)

  说到牛,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场景可能就是一头牛不知疲倦地在田野里耕作的场景。牛在机器未发明之前的农业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力。因此,德汉语言中的民间习语都有把牛作为财富或财产的意义。比如,汉语里的“一头黄牛半个娃”就体现出牛对农民的重要性。德语中的“ein mantel und eine kuh,deckt viel armut.(一件大衣,一头奶牛,贫困不再愁。)”也体现出了牛作为财富的象征。另外,由于牛体型庞大,行动迟缓,整日毫无怨言不知疲倦地工作,因此,在两种语言中它都有愚笨、反应迟缓的意思,比如汉语中的“对牛弹琴”,德语中的“er versteht so viel von der sache wie die kuh vom sonntag.(他对此事完全不懂。)”又如“da stand er nun wie die kuh vorm neuen tor.(他完全束手无策。)”德语中骂别人笨往往还会说“bl?觟de kuh”。

查看全文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一是要撰写一份答辩提纲。在论文答辩开始时,论文作者首先要简要地陈述自己的研究情况(不超过5分钟),陈述的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缘由和动机;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已有的研究状况及自己的研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地方;比较重要或有独到之处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基本观点;论文的缺憾之处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等。撰写一份答辩提纲,将陈述内容的要点列出,既可以梳理自己的思路,又可以防止自己在答辩时跑题或谈不清问题。陈述研究情况,应当避免泛泛而谈,要注意突出“亮点”和特色。

  二是要在通读论文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论文的薄弱环节在哪里?论文观点是否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所用材料是否有可疑之处?如果提问者提出这些问题,自己该如何应对?等等。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一般仅限于论文本身所涉及的学术问题,与论文无关的专业知识,暂时可以不予考虑。

查看全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答辩自述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答辩委员,以及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考区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的考生###。我的论文题目为《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本篇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朱秋敏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此谨向朱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就论文的写作情况做一个简要的陈述。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所以我决定选这个题目。 目的是将自己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自己觉得比较好的有时效性的做法写出来,一则为了在实践中继续践行、拓展创新;二则是为了与同行们交流以达成共识或认可。

  本论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二、培养学生阅读中主动质疑问难的能力、三、互助合作的能力、四、自我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包括

  1、主动阅读的能力;其一是指学生能自觉主动的读书,把阅读过程当作是自我主动探究的过程;其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的安排阅读,并掌握一般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旁批、注释等);三是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使学生主动阅读。

  2、独立思考、自觉探求的能力;

  3、自控、自制能力;

  4、不断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中主动质疑问难的能力包括:1、全程性质疑;如《燕子》中的“五线谱”;2、全员性质疑;所谓“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爬天都峰》中“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少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3、层次性质疑;4、方法性质疑;

查看全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1、参照终稿论文指导老师意见。 再看看自己论文还有那些不足之处(论点、论据等),利用最后的时间,自行做最后的准备。对明显漏洞,论文答辩的前五分钟自己陈述时,主动说明如做这样的……改动,效果将会更好等, 这样比让后面答辩老师提出来,最终效果要好。

  2、虽然可把论文原稿带进去进行答辩,但切记不要原稿背诵论文,大家的原稿,负责答辩的老师都已看过,再背一次,只会惹人生厌。只需把你的思路、架构等,陈述清楚即可。

  3、虽然规定是五分钟的自己陈述时间,只要陈述清楚即可,千万别故意拖时间,答辩老师负责许多人的答辩工作,疲劳程度是可以想象的,很多学员整个过程,十分钟就完成了。

  4、在提问过程中,碰到其中某位老师指出的问题,实在不会答的,就果断的转移话题,切记不可出现冷场的现象,这会让该提问老师产生尴尬的感觉,影响他的评分。

查看全文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篇1

  一、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二、答辩技巧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查看全文

本科毕业论文(精选3篇)

本科毕业论文 篇1

  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

  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

  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

  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