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时间:2025-04-05

2.3 函数的单调性(精选13篇)

2.3 函数的单调性 篇1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2.通过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培养学生利用定义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组在相应区间上的函数,然后指出这两组函数之间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用投影幻灯给出两组函数的图象.)

  第一组:

  第二组:

  生:第一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第二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手执投影棒使之沿曲线移动)对.他(她)答得很好,这正是两组函数的主要区别.当x变大时,第一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大,而第二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小.虽然在每一组函数中,函数值变大或变小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每一组函数却具有一种共同的性质.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幂函数时,就曾经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过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大而变大或变小的性质.而这些研究结论是直观地由图象得到的.在函数的集合中,有很多函数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函数这种性质作更进一步的一般性的讨论和研究,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的内容.

查看全文

函数的单调性(精选14篇)

函数的单调性 篇1

  教学目的: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重点难点:含参问题的讨论,抽象函数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二、           例题.

  例1.          如果二次函数 在区间 内是增函数,求f(2)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于f(2)=22-(a-1) ×2+5=-2a+11,f(2)的取值范围即一次函数y= - 2a+11的值域,固应先求其定义域.

  例2.          设y=f(x)在r上是单调函数,试证方程f(x)=0在r上至多有一个实数根.

  分析:根据函数的单调性,用反证法证明.

  例3.          设f(x)的定义域为 ,且在 上的增函数,

  (1)    求证f(1)=0;f(xy)=f(x)+f(y);

  (2)    若f(2)=1,解不等式

  分析:利用f(x)的性质,脱去函数的符号,将问题化为解一般的不等式;注意,2=1+1=f(2)+f(2)=f(4).

  例4.          已知函数 .

  (1)    当 时,求函数f(x)的最小值;

  (2)   若对任意 恒成立,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1)利用f(x)的单调性即可求最小值;

  (2)利用函数的性质分类讨论解之.

查看全文

高一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

高一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模板 篇1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一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很普通的一个空间图形。“二面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下B)中9.7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又要重点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它是为了研究两个平面的垂直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直线和平面的知识乃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

  能力目标:(1) 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操作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自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通过揭示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重点、难点:

  重点:“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难点:“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查看全文

2.3函数的单调性(通用12篇)

2.3函数的单调性 篇1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2.通过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培养学生利用定义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组在相应区间上的函数,然后指出这两组函数之间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用投影幻灯给出两组函数的图象.)

  第一组:

  第二组:

  生:第一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第二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手执投影棒使之沿曲线移动)对.他(她)答得很好,这正是两组函数的主要区别.当x变大时,第一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大,而第二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小.虽然在每一组函数中,函数值变大或变小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每一组函数却具有一种共同的性质.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幂函数时,就曾经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过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大而变大或变小的性质.而这些研究结论是直观地由图象得到的.在函数的集合中,有很多函数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函数这种性质作更进一步的一般性的讨论和研究,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的内容.

查看全文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范文

  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地位及重要性

  函数的单调性一节属高中数学第一册(上)的必修内容,在高考的重要考查范围之内。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在研究函数时经常要注意的一个性质,并且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对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上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和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又可加深对函数的本质认识。也为今后研究具体函数的性质作了充分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正确表述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的概念;

  (2)了解能用图形语言正确表述具有单调性的函数的图象特征;

  (3)明确掌握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与步骤;并能用定义证明某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4)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用运动变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艺术美,养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对函数单调性的有关概念的本质理解。

  难点是利用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证明或判断具体函数的单调性。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尝试运用“问题解决”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力图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与接受,进而完成对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查看全文

高一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模板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一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很普通的一个空间图形。“二面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下B)中9.7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又要重点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它是为了研究两个平面的垂直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直线和平面的知识乃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

  能力目标:(1) 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操作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自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通过揭示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重点、难点:

  重点:“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难点:“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