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绘本教案(通用7篇)
幼儿故事绘本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优美的意境中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兔子与小兔子间浓浓的情意。
2、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尝试以具体的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幼儿感悟真挚深切的"爱"的情感,并能勇敢地表达出来。能感受父母长辈的爱,懂得感恩。
活动准备:
《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谈话导入今天郭老师带来一个故事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本图书的名字叫什么?有没有小朋友认识这上面的字呢?郭老师告诉你们上面两个蓝色的字念猜猜,下面的几个字叫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猜猜我有多爱你》不过这上面有这么多字都不认识没关系只要认识一个字"爱"。因为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兔妈妈和小兔子是怎么相爱的呢?仔细听一听,看一看,我要开始讲故事了。故事的名字叫《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欣赏作品,感受爱的氛围
1、教师读故事: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兔妈妈的长耳朵不放。
他要妈妈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喔,这我可猜不出来",兔妈妈说。
小兔子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在开。"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妈妈一看也把手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恩,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兔子兔妈妈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来表示爱的?(把手臂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说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张开?(说明心里的爱多)一起来表演:"我爱你有这么多。"
夏天的故事(精选3篇)
夏天的故事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掌握正确发音。
2、了解夏天的一般常识。
3、了解小动物和与它们相关的食物。
活动准备:
1、蛋糕,块数与幼儿一样多。
2、小猴、小猫、小兔、小鸡等小动物卡片,小草、肉骨头等动物食品卡 片(每组幼儿一套)。
3、其他动物和动物喜欢吃的食品头饰,个数与幼儿扮演的小动物数量一样多。
活动过程:
1、教师将活动区布置成“小猴的家”,教师扮演小猴,对小朋友们说:“哈!夏天到了,我喜欢过夏天,因为我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
朵;看到美丽的彩虹;我还可以玩水,天天洗澡,最重要的是因为我的生日在夏天,今天是我的生日,很高兴请到大家来这里为我过生
日,我的朋友带来这么丰盛的礼物!”说儿歌,边说儿歌边出示图片。
2、当表演完第一段的时候,请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猴见了吱吱叫,这些东西我不要’”?
3、当表演完第二段的时候,请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一次‘小猴乐得哈哈笑’”?
4、请幼儿按照儿歌的提示进行分组表演:当教师说到每一个小动物和食物时,幼儿找出相应的动物食品的图片,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活动延伸:
1、配对游戏: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将小动物和它们喜欢吃的东西进行配对,即将小动物和它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起。
2、区域活动:
(1)在手工区,请幼儿将儿歌中的食物用橡皮泥的形式表现出来或用绘画涂色的形式。
(2)在娃娃家表演小猴请客。
效果分析:
在活动中教师把活动区布置成“小猴的家”以“小猴”的身份出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感到亲切,轻松自如。这个语言活动巧妙的穿插进夏天的一般常识,
《争论的故事》(精选13篇)
《争论的故事》 篇1
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
锦丰中心小学 施宏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板书课题)今天施老师带来了一个争论的故事,希望同学们喜欢。(放课文录音片段。)
2.老师还带来一个好消息,准备挑几个小演员在学校五月份的文艺汇演中表演这个故事。
二、读剧本
1.好演员第一步要熟悉剧本,而且要普通话标准。
相机正音:说服(shui) 他们俩(lai) 烟熏(xun)火燎(liao) 剖(pou)开
2.明确主要人物及其身份。
3.完整的剧本除了人物,还要有故事情节。(口头填空)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 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 ,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是他们找到了一个 的办法,可大雁 。(板书:射雁充饥 争论吃法 找人评理 大雁飞走)
4.光有故事情节还不行呀,人物的形象不够生动丰满,我们在看电视剧的
时候,发现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好办法。我们把剧本中人物的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为这样的发现叫好——《维生素C的故事》片段赏析(通用17篇)
为这样的发现叫好——《维生素C的故事》片段赏析 篇1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头脑中都产生了哪些小问号?
生:维生素c是什么东西?
生:维生素c是什么样子?
生:维生素c是谁发现的?
……
师:读读课文,相信同学们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生开始自由地读课文。
生:原来是哥伦布发现了维生素c。
生:不对,应该是船员们发现了维生素c。
生:你们都错了,发现维生素c的是意大利的医生呀!
师:究竟是谁发现的呢?
生相互争执,各持己见。
师有意识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进行讨论。
生:我们认为是哥伦布发现的。因为这种病起因于海上,又在海上得到了解决,而这些都和哥伦布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如果没有哥伦布的惊喜与奇怪,就不会将果子带到医生那里,也就发现不了维生素c。
师:这组同学的理由很充分,有独到见解。
生:我们认为是船员发现的。我们的理由是,病因船员而起,但在他们绝望的时候,却意外地服用了野果,使性命得以存活,也就是说,没有他们的经历,就没有发现维生素c的可能。
师:你们的话让人耳目一新,了不起!
生:我们认为是医生们发现的。先说船员,他们只不过最先品尝到了维生素c,并借助它治好了身体。再说哥伦布,他只不过是为更早地发现维生素c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
师:(带头鼓掌),我觉得你们是我的老师,你们的话让人豁然开朗。
师:正是如此,船员们是维生素c的受益者,哥伦布仅仅为维生素c的发现提供了事实依据,这顶桂冠应该属于意大利的医务人员。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备课人:正仪中心校 刘花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可惜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学生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报纸先生的故事(精选10篇)
报纸先生的故事 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2.让幼儿知道看过的旧报纸还有多种用途,培养幼儿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意识。 3.丰富词汇“丢弃”“信箱”“清晨”“急促”。 4.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 1.用纸折成的帽子(帽子上用其他物品装饰好)。 2.布置“娃娃家”背景,有椅子、桌子、垃圾箱等。 3.课前丰富幼儿的知识:报纸与人们生活分不开,是精神食粮。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戴着用报纸折成的帽子:“小朋友,你们看我今天戴了一项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 2.“我有一个故事,是讲报纸先生的,你们想听吗?” 二、老师讲述《报纸先生的故事》(附后),讲完提问: 1.刚才你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 2.故事是讲谁的?还有谁? 三、老师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知道看过的报纸还可以有很多用途。提问: 1.清晨,报纸先生就被送往谁的家?(理解词语:清晨) 2.报纸先生在信箱里想什么呢?(理解词语:信箱) 3.今天是谁来拿报纸? 4.小红看完报纸后,她把报纸放在哪儿了?(理解词语:丢弃) 5.到了第二天,报纸先生又被送往谁家,这一次是谁来拿呢? 6.奶奶看完报纸后怎么样做呢? 7.奶奶把报纸先生放在一旁,报纸先生怎样想的呢? 8.奶奶会用报纸先生做什么呢? 9.报纸先生为什么会高兴呢? 10.小朋友,你们说报纸先生喜欢谁? 11.报纸先生为什么喜欢奶奶?为什么不喜欢小红? 四、 <br><p></p>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并请几名幼儿做情景性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五、幼儿想想讲讲,发展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意识。 1.看过的报纸,还可以做许多事情。如果你是小红,你会用报纸做什么事情呢?请你帮小红想一想。 2.幼儿自由讨论。 3.幼儿讲述报纸的多种用途。 4.平时我们在家里,也要向谁学习?如果看到爸爸妈妈将报纸扔掉,我们该怎么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