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低碳生活:水宝宝过节了
活动目标:
1、通过给水娃娃过节这一活动,激发幼儿爱护水、节约水的美好情感,增强幼儿爱水、节水的意识。
2、知道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了解水的用途。
活动准备:
1、水娃娃手偶、蛋糕模型。
3、有关水污染的教学ppt 。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手捧生日蛋糕,边唱生日歌边进入活动室。
1、幼儿发现问题:老师,是谁过生日?
2、教师出示水娃娃手偶,告诉幼儿: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娃娃的生日。
3、水有什么用?(洗衣、烧饭、浇花、刷牙、洗脸)
二、水娃娃有些不开心,因为有些人不友好,他们常常弄脏水、浪费水,洗过手不将水龙头关紧,往河里倒垃圾。(教师边讲述边展示教学ppt)
三、自由讨论:我们得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让水娃娃开心?幼儿回答。(我给水宝宝唱生日歌、给水宝宝送个甜蜜的拥抱、保护水宝宝不受污染)
四、水娃娃的心声
1、我们来听听“水娃娃”的心愿
“我希望小河里的水永远清澈透亮”、“我愿意每个人都节约用水”、“希望不要浪费水、污染水”等。
过节和观灯
课文研讨
整体把握
本文选择两个节日──端午节与元宵节,探源溯流,纵横开阖,再现两种节日风俗──闹龙舟(赛船)和观灯,是一篇触摸中华民俗文化生命的美文。
作者沈从文,苗族人,生于湖南凤凰。作者对中华民俗文化尤其是湘西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又能够从一定的历史高度和文化高度来重新审视自己所喜爱的民风、民俗与民情。
原文共三个部分,选入教材两个部分:“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和“灯节的灯”。这两部分,虽然各自独立,却又以对湘西民俗文化的真切体验为纽带,相互照应,紧扣文章题目“过节和观灯”。
第一部分“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主要是写端午节江南的“闹龙舟”(赛船),特别是家乡沅水流域的“闹龙舟”,通过描写“闹龙舟”的壮观场景和热烈气氛,再现它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学识,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大视角,宏观介绍中国民俗文化丰富的内容、复杂的来历、悠久的历史、地域的差异以及所形成的厚重的文化意义,目的在于引出端午节和江南所特有的“龙舟竞渡”的风俗。第二层即文章的第三段,重点写江南尤其是沅水流域的“闹龙舟”,是这一部分最出彩的内容。它具体介绍了端午赛船是江南普遍性的民间活动,龙船的形制和特点,赛船的具体情景和日期,沅水流域赛船的特别等等。末一句是作者的议论和抒情,指出沅水流域的赛船给自己留下了近半个世纪的深刻印象。第三层是文章第四、五段,主要写江南“闹龙舟”的民俗不仅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资源,而且还对明清的工艺、西南各省民间的服饰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 过节和观灯
作家与作品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
1949年沈从文放弃了文学创作,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了一名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沈从文先生的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与沈从文先生在国内的默默无闻相反,沈从文在国外声名鹊起,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1988年,86岁的沈从文先生因为心脏病复发离开了人世,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惋惜。
过节父母送孩子什么礼物更合适呢?
前言:过年送礼是我们中国的习俗,这其中包含着对亲人及朋友的祝福,也是一种友谊及亲情的表达,那么做为父母纠究应该送给孩子什么样的礼物比较合适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下吧!
原则一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益处:能让孩子对拥有的物品负责
“孩子是否会对自己拥有的物品负责,取决于他在获得时是否有选择的权利。”中国完形教育广西分支机构老师何明谦认为,如果父母在给孩子挑选礼物时自作主张,那么送给孩子的礼物往往不会被孩子珍惜或充分地利用。因此在给孩子选礼物时,不应以家长为标准,而应以孩子为标准。如家长可以送给孩子平时一直想要的物品,或直接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何明谦表示,家长在让孩子选礼物时,如果并未给予他充分的选择权利,反而强硬地干涉,很容易使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遭受伤害。如一些孩子会用是否能得到这件礼物来判断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当这些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礼物时,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父母买那件礼物送给自己,这种错误的判断甚至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格模式。
原则二 不要贬损孩子的选择
益处:孩子学会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选择不恰当,千万不能贬损孩子选礼物的行为。何明谦说,当家长指责或贬损孩子时,孩子可能会认同和强化父母的指责和贬损,认为“可能我就是那样一个人”。
如果孩子选择的新年礼物是父母无法接受的,家长应该怎么办?何明谦说,家长要与孩子进行平和的沟通,与孩子分享他挑选的这件礼物会给他和父母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孩子权衡利弊,自己做出选择。
我为妈妈过节日
中班主题活动:
我为妈妈过节日
活动目标: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目。
2、了解妈妈的工作和妈妈的喜好,喜欢妈妈。
3、通过表演节目和妈妈一起游戏,表达对妈妈的祝贺。
材料准备:
1、一些歌曲音带,如〈我的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小乌鸦爱妈妈》等
2、幼儿事先准备好送给妈妈的礼物。鲜花,小奖品
3、通知妈妈参加活动。
过程:
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幼儿园里来了这么多的妈妈,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呀?”幼儿答。
师:“对,三八妇女节到了,今天是全世界妈妈,还有阿姨,奶奶的节日,今天我欢聚在一起,来庆祝妈妈的节日,你们开心吗?”
我们一起拍手来欢迎我们的妈妈。(幼儿园拍手)
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吧,名字叫“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幼儿集体唱)
请幼儿起来介绍自己的妈妈名字及工作
“小朋友,你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她在哪里工作呢?”(个别幼儿介绍)
猜猜妈妈喜欢吃的水果
“你爱自己的妈妈吗?那你知道你妈妈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小朋友先想一下,不要说出来,我请妈妈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写在纸上,再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看看有没有猜对。”猜对发奖品。
五:表演节目“鞋匠舞”“拍花箩”
六:抢椅子、亲子合作抛接纸团比赛,夹黄豆比赛,剥桂圆给妈妈吃比赛
《下雪天,像过节》教学反思(通用2篇)
《下雪天,像过节》教学反思 篇1
儿歌对于幼儿来说,简洁明朗,极易上口,好学又好记。但是,要让孩子充分理解儿歌的含义,做到既能背颂又能讲解,那么,单凭你教一句讲一句,孩子念一句是不行的,这太抽象了。况且,这种简单机械的教学方法,很可能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即使当时能背,过后也可能因为理解模糊而很快遗忘。所以,强迫记忆对于孩子来说是极不合适的。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了许多,儿歌是抽象的,又是形象的,我能不能将它变得更直接、更形象呢?于是我想到了图画、想到了游戏。正好,我要教一首关于下雪的儿歌,名叫《下雪天,像过节》。课前,我准备了许多小雪花,又大肆渲染地画了冬天下雪图。我把画用报纸藏起来,以制造悬念。上课了,孩子们象小鸟样地飞进教室,对黑板上挂报纸后面的画好奇极了,一个个瞪大眼睛伸长脖子,好想立刻知道那后面的秘密。孩子最喜爱的莫过于游戏!看着他们的神态我心里可高兴了,表面上却装得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眼见孩子们一个个静静地坐在位子上等我揭开秘密,我却左顾右盼,拿出我事先准备好的小雪花,请他们和我一起玩下雪的游戏,看着雪花从我的手中悠悠荡荡地飘落于地,孩子们惊喜异常,纷纷效仿。霎时间,教室里雪花飘飘,满教室的兴高采烈。我逮住机会,大声宣布我今天要教的儿歌名字《下雪天,像过节》,我趁热打铁,转身揭下黑板上的报纸,哇塞!孩子们惊呼出声: “老师,这画好美!” “老师,这画里的汽车上盖上了雪花”。“老师,这画里的房子也盖上了雪花……”于是我即兴进行提问:“盖了厚厚一层雪的汽车像我们过节时吃的什么?”“像面包,像蛋糕……”孩子们兴奋地讲述着,高扬小手举得高高的,我请他说,他的回答可真是直达点子:“老师,盖了雪的树枝像我们吃的薯条。”多形象的比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