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精选12篇)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篇1
八年级下思想品德讲学稿
课题 课时 时间 主备人 审核 审批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 第一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人民和公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齐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歌中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那么在我们国家谁在当家作主呢?(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国家主人的?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二.阅读教材4页-7页,并完成以下内容。
高三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精选2篇)
高三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 篇1
1、 国家的含义?国家的属性(根本属性)?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利机构。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根本属性)、社会属性。
2、 什么叫国体?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的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 7页辨析题
4、 什么叫民主?民主和专政的关系?
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他们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另一方面,他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5、 什么叫国家职能?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6、 国家有哪些职能?
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保卫职能,交往职能。
7、 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哪些?我国的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
对内: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
内外: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我国的国家职能既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决定,又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精选2篇)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篇1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第一课时)
戴冠(贵州省教育科研所)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要求:
秦灭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称号,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2.思想教育要求:
通过对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条件的分析,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对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和秦朝统一措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
3.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讲述评价历史人物的简单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嬴政的业绩,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战国的历史,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时期是从何时开始的?
生:公元前475年。
师:由于长期的兼并战争,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吞并。到战国时期,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了。其中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个。(挂出“战国形势”图)历史上称它们叫什么?
生:“战国七雄”。
师:同学们知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吗?
生:(教师边指地图,学生边回答)西边是秦国,齐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
[提问战国开始的年代和“战国七雄”,是为了巩固前面学过的重要的基础知识。特别提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在空间概念上为“秦灭六国”作铺垫。]
师:到公元前221年,西边的秦国逐渐灭掉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秦灭六国的条件是什么?秦国是怎样灭掉六国建立秦朝的?秦朝又是怎样巩固统一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些问题。
第二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通用2篇)
第二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篇1
教学目标: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国家力量的含义、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理解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决定作用、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p97,探究1,回答其中4个问题。
1、国家关系的含义、内容和表现形式(板书)
(1)含义(板书)
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内容(板书)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等。
(3)表现形式(板书)
竞争、合作和冲突。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板书)
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其中国家利益通常首先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如XX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主要维护的是军火商、石油商等资产阶级的利益。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板书)
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国际社会的最主要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一个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基本动因是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层次上划分,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 一是主权利益,即涉及国家的独立、生存和安全的利益,这是国家最基本的利益; 二是发展利益,即发展国内经济和加强对外的政治、经济等联系,增强对外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等;三是参与的利益,即塑造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增强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 因此,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是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精选2篇)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篇1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提高学生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言行和损坏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言行的辨别能力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录像、听歌曲、列举事例等方法讲述维护国家统一义务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及维护各民族团结的具体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依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国家向每个公民提出的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情感、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维护国家统一包括的三方面内容。
教学难点
关于中国台湾问题,是本框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提问: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享有哪些重要权利?
归纳: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项政治自由和批评建议权。
我国宪法在规定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该享有的各项政治权利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必须履行的各项政治义务。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必须履行的各项政治义务。
讲授新课
第十四课 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安全的义务(板书)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板书)
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教案设计(精选2篇)
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分期和性质;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1)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通过使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的。
3.(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4)通过对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殉难事例的介绍和文艺复兴时期先驱者的大无畏战斗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优良品质。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的反封斗争,一次思想解放。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宗教改革,使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
(1)通过对文艺复兴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