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的教案

时间:2025-04-05

《过河》教案(精选12篇)

《过河》教案 篇1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马过河(小学语文二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班额小,学生语文基础较扎实,学习兴趣浓厚,阅读说话能力也较强,乐学、善学,老师很喜爱。

  3.教学内容分析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4.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2.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6.教学课时

  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 ”或“p ”

查看全文

《过河》教案(精选9篇)

《过河》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强调实践的意义,使学生懂得做事要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头饰、课件、生字卡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一)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马)

  小马:同学们好。 生:小马好

  (二)复述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发生在小马身上的一个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生:我记得,我来……

  生复述故事: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它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回家问妈妈。后来它自己去试一试就过了河。(在此板书:小马、老牛、松鼠的简笔画:动物大小要有区别)

  师:讲得真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板书课题)

  (三)复习生字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到学习乐园去把昨天学的生字复习一下。

  出示生字卡。(随机抽读)

  师:大家记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能学得更好。有信心吗?(有)好,开始吧。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和小组里的同学读一读课文。

  2、让学生自主地说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马有两次想过河。(读得可真仔细)

  生:我知道了小马第一次没过成河,第二次才过了河。

  师:为什么小马第一次没过河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三、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播放课件

  2、师提问:①小马在去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难题?(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②他觉得……(很为难)③当时它又是怎么想的?(他想:这条河我能不能过去呢?要是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多好呀!)

查看全文

《过河》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过河》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或通过分角色表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3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重点

  1、会认 13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过程设计

  一、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

  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道理。

  难点

  讲故事,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查看全文

过 河(通用14篇)

过 河 篇1

  【教学年级】六年制小学二、三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过河”问题的逐个解决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2、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使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圆片16个、(印有小狗、小兔和白菜的)卡片三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喜欢听吗? 一天,(幻灯出示)吴老师带着15位学生去郊游,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想要到河对岸去,但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而且没有船夫,每次船上最多只能坐4人。吴老师笑着对大家说:看谁最聪明,最快算出小船要载多少次,才能把我们全部送到河对

  二、探究研讨,激发思维

  1、组织讨论,发散思维

  师:小明、冬冬、贝贝和小雨是班里的数学尖子,又是好朋友。他们一听完吴老师的话就讨论开了,而且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现在你们能不能猜猜看小明他们说的可能是几次呢?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生:可能是4次。

  生:我想可能是5次。

  ......

  师:到底谁的答案最合理呢?还是让你们自己来验证一下吧!请每小组拿出16个小圆片代替16个人,4人合作摆一摆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2、学生讨论操作后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反馈

  学生1:因为小船每次只能坐4人,我们只要让他们每次过去4人就是4次了。

  师:这位小朋友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话音未落,一位学生就把手举得很高,我就示意他发言)

查看全文

过 河(精选17篇)

过 河 篇1

  【教学年级】六年制小学二、三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过河”问题的逐个解决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2、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使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圆片16个、(印有小狗、小兔和白菜的)卡片三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喜欢听吗? 一天,(幻灯出示)吴老师带着15位学生去郊游,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想要到河对岸去,但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而且没有船夫,每次船上最多只能坐4人。吴老师笑着对大家说:看谁最聪明,最快算出小船要载多少次,才能把我们全部送到河对

  二、探究研讨,激发思维

  1、组织讨论,发散思维

  师:小明、冬冬、贝贝和小雨是班里的数学尖子,又是好朋友。他们一听完吴老师的话就讨论开了,而且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现在你们能不能猜猜看小明他们说的可能是几次呢?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生:可能是4次。

  生:我想可能是5次。

  ......

  师:到底谁的答案最合理呢?还是让你们自己来验证一下吧!请每小组拿出16个小圆片代替16个人,4人合作摆一摆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2、学生讨论操作后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反馈

  学生1:因为小船每次只能坐4人,我们只要让他们每次过去4人就是4次了。

  师:这位小朋友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话音未落,一位学生就把手举得很高,我就示意他发言)

查看全文

过 河(数学活动课)

【教学年级】六年制小学二、三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过河”问题的逐个解决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2、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使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圆片16个、(印有小狗、小兔和白菜的)卡片三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喜欢听吗? 一天,(幻灯出示)吴老师带着15位学生去郊游,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想要到河对岸去,但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而且没有船夫,每次船上最多只能坐4人。吴老师笑着对大家说:看谁最聪明,最快算出小船要载多少次,才能把我们全部送到河对
二、探究研讨,激发思维
1、组织讨论,发散思维
师:小明、冬冬、贝贝和小雨是班里的数学尖子,又是好朋友。他们一听完吴老师的话就讨论开了,而且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现在你们能不能猜猜看小明他们说的可能是几次呢?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生:可能是4次。
生:我想可能是5次。
......
师:到底谁的答案最合理呢?还是让你们自己来验证一下吧!请每小组拿出16个小圆片代替16个人,4人合作摆一摆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2、学生讨论操作后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反馈
学生1:因为小船每次只能坐4人,我们只要让他们每次过去4人就是4次了。
师:这位小朋友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话音未落,一位学生就把手举得很高,我就示意他发言)
学生2:他没有看清楚吴老师的话,吴老师说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而且没有船工。

查看全文
目录